首页 -> 2005年第2期

洁白的羽毛

作者:桂向明




  
  一
  
  有一个人我至今不敢面对!
  他是从你我记忆里开始淡出的美学家吕荧。
  
  二
  
  我特别钦佩吕荧无与伦比的道德勇气,那是“梦幻的波荡和意识的惊跳”(波特莱尔语),一种义薄云天的惊人之举。
  
  三
  
  1955年5月25日,在声讨胡风罪行的大会上,已经有不少代表发言,他们异口同声重复着报上的语言,要求政府严惩反革命分子胡风。这时吕荧走上台去,他坐在郭沫若和周扬中间,对着话筒平静地说:“胡风同志不是政治问题,是认识问题,不能说是反……”未说完,会场一阵喧哗,人们轰他下台。
  事情就发生在首善之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四
  
  而在类似场合,我也是一名喧哗者。是的,我可以用虔诚掩饰软弱,用孔大圣人的“吾从众”为自己辩解……
  但我无法对视吕荧,一个俯仰无愧的汉子。
  
  五
  
  吕荧并不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什么希罕,相反,他像做了错事的孩子,急于向胡风夫人梅志表白:“我只是说明胡先生不该发表舒芜的错误文章,但这不是政治问题,是认识问题,不能说他是反……。我还没有说完,周围就有一群人喊起了口号,嘘我下台。我还想申辩几句,这时跳上一个人,是我认识的一位诗人和理论家。他一把抓住我就往下拽,我真怕他会一口吞了我呢!我今天来看你,是想向你说明白,你千万不要误解,我没有说胡先生的坏话,我是被强力赶下台的。”
  在领袖一言九鼎和胡风被定为“钦犯”的特殊年代,没有说胡先生坏话的人太少太少。
  
  六
  
  原来一个人能够活得如此高贵、硬气和有斤两。
  
  七
  
  然而,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竟被说成“持刀杀人”,影响社会治安,押去强制劳改。
  事实是,在和人争吵时,他只是拿削水果的小刀比划了一下。
  
  八
  
  去劳改了,他带上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台打字机和几包蜡烛。(他的执着和天真同样令人感动。)
  后来他因冻饿死在劳改大队,时间是1969年3月5日。
  友人清理遗物,只有一只破网篮和一床旧棉絮。
  
  九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个叫韩文敏的女作者千辛万苦写了一本《吕荧评传》,却找不到地方出版。
  
  十
  
  一位诗人坦言:“我不需要什么旗帜,我只要这一根洁白的羽毛就够了。”
  吕荧拥有一根洁白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