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无字碑

作者:吴克敬




  此无字碑,非武则天乾陵无字碑。也曾傲然耸立,刻满了唐天子李世民题撰的碑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事变惹恼了李世民,震怒之余发下旨意,推倒碑石,磨灭碑文。
  这就是初唐名相魏征的墓碑。
  是年深秋,俗人克敬来到位于礼泉的凤凰山顶,拨开萋萋荒草,找到那通仆地一千三百多年的石碑,果然光滑不著一字,心里想着,不禁一阵痛楚,深感世事的莫测与凶险。想那魏征,一生忠君,刚直不阿,受太宗器重,树为自己的镜鉴,到头来,身虽死,却还要受欺遭辱。为人臣者,难矣!
  魏征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少年丧父,孤贫苦读,后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军起议,谋划于李密,然密表面倚重于他而实不用,后败降唐。先入太子建成府,“玄武门事变”后,建成元吉死,作为太子的主要幕僚,魏征被推到李世民的面前。刀光剑影中,他面无惧色,从容道:“皇太子若从征言,先发制人,则必无今日之祸。”出人意料的率直,倒使李世民刮目相看了。胸襟还算博大的李世民,不但不杀魏征,还授他詹事之薄,为自己所用。日后,在太宗身边,魏征作为影响策谋决事的重臣,先后谏陈二百余事,切中时弊,为大唐“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逝,送葬时,太宗登苑西楼,望丧而哭,就在其时,他含泪为诤臣魏征撰写了那段留传千古的碑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不尽的哀思,还体现在墓址的选择上。他着人把魏征的陵寝修建在凤凰山巅,这与为他陪葬的文臣武将墓地,形成了很大的差别,故而有了“魏陵”一说,数千年封建社会,或许也仅有此一例。碑首的设计雕凿,亦特别的独具匠心,冠以精刻细镂的桃样纹饰,暗含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典故。如此寓意,敢说不是太宗的思想,他一定希望身边的臣僚都如魏征一样,忠心辅佐唐室,成就万世盛业。
  俗人克敬又要慨叹:魏征不是神仙,凡胎肉眼看不见人的心。他为太宗力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竟然鼓动太子承乾谋逆,事败被诛,株连魏征,偏偏有小人落井下石,谗言诬告。翻手云雨的李世民立马变脸,魏征在时,“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的诺言,也手诏停婚,立在墓前的碑石又岂能幸免,一面苦心建树的“明镜”,顷刻仆地而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