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尊狼者如狼

作者:端木桥




  双休日,闲来看电视,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先后从不同的三个频道连续看到三组与“狼”有关的纪录片。三家电视台显然并非着意配合播出,巧合而已。然而这一巧合却满有意思。
  第一回看到的是某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狂野周末》,荧屏上见到的是非洲荒野上行进着数以百计的一群野牛。它们匆匆前行,后面跟随着几只伺机而噬的饿狼。狼的躯体瘦小,与体形庞大的野牛对照起来有点不成比例,但是狼有尖牙利爪,行动敏捷;野牛身躯虽然巨大,但是除了一双不大好使的弯角之外,再也别无长物可资自卫了。更有甚者,狼是群体出猎的,扑噬猎物,总是那么密切配合,左右夹攻,前后呼应,绝少单干,令对手防不胜防,无法招架。这一回,我在荧屏上看到的残酷情景同过去看到的如出一辙:几只饿狼尾随牛群追赶了不久便选准了目标,一只狼突然一跃而起,扑上去狠狠咬住目标的脊背,其余的几只随即跟着从不同的方向一拥而上,死死咬住那只可怜的猎物。野牛被众狼咬得不能忍受,拚命挣扎,可是狼多势众,它渐渐气衰力竭。牛群对这遭难同伴的悲惨处境却无动于衷,根本不予理会,继续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丝毫也不在乎遭难的同伴成为狼群的荚餐。那血腥的场景真是惨不忍睹。
  两天中相隔不久的另一个关于狼的电视场面,已记不清是在哪个频道看到的。电视记录片介绍的是深圳某地的一间小学。该校的领导者别出心裁,以狼为学生的学习偶像,在校内矗立了狼的巨型塑像,有单个的,有群体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突出了它们警觉、矫健、机灵而凶悍的形态。在狼的雕塑底座镌刻着一段说明文字,文曰:“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据报道说,该小学校长宣称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在校内竖起狼的雕塑,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常常记住以狼为榜样,学习它们“勇敢”、“进取”、“强悍”的性格和“团队精神”。……校长先生的这种教育理念真是“张扬”和“超越”极了!不知道这是剽窃而来的还是不安于现状的他自己的创见?如属后者,则近乎天才了!
  狼是一种凶狠、狡猾、贪婪、残暴成性的野兽,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向自己学会走路不久的孩子说过居心险恶的“狼外婆”的故事了。狼的名声,从来就不好。不知有多少贬义的词汇和成语是与“狼”字连在一起的:如狼戾、狼藉、狼毒、狼胎;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奔豕突……谁曾经听说过对于狼的赞扬呢?看到电视台这一形象报道,很自然就联想到《狂野周末》里狼群扑杀野牛那血淋淋的画面。狼群那“勇敢”、“进取”、“强悍”的性格和“团队精神”也真够刺激啊!那不就是那位小学校长先生所歌颂、赞美,并为孩子们着力塑造的“性格”和“精神”了吗?如此“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性格”和“精神”,究竟是可爱的还是可怕的呢?
  真是无巧不成书,刚看过关于深圳某地某小学的形象报道,按了几下电视机遥控器的转台键,转到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荧屏上正在讲述不久前在某市发生的一桩劫案:三名劫匪截停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在路上亮出匕首,向司机行劫。司机被迫拿出仅有的 200元和一部手机,劫匪们认为司机还有藏匿财产不肯拿出来,三人向他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捅了二十多刀,最后以为他已气绝身亡,才把他弃置山野,驾车逃逸。濒死的司机以惊人的意志力爬出山坡报警求助,得以不死。公安部门根据线索逮捕了案犯,三名劫匪竟然都未成年;最年长的一个才17岁!这几个“团队精神”十足的小歹徒的性格,也真够“勇敢”、“进取”和“强悍”了吧?你说他们像狼不像狼?真想问问那位小学校长先生:“对这个团伙的性格和精神,与阁下所大力塑造者究竟应如何区分?”不过,如今要找这位见解独到的教育家对话也有点困难,因为据报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仁兄因经济问题已被“捉将官里去”了。尊狼者如狼,塑造别人的同时也难免同样塑造了自己,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