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大清库银被盗启示

作者:李业成




  读清代笔记,读到了这样一个记载,说清代户部银库库兵监管措施非常严格,用的是一个绝法:库兵们进出银库,无论天冷天热都要脱光衣服,全部一丝不挂,以防兜里鞋里衣缝里藏银。从库吏面前走过,伸开双臂,露出肋部,并张开口作鹅叫,这样的措施和监督方式可以说是天下无双,按说是不会再有什么漏洞的子。那些库兵们,要向当官的行礼,请示汇报,领导面前来一个“喳——”,赤身裸体,腿裆里打秋千,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大中华,为了防盗竟出过这样一个绝招,可谓用心良苦。
  这样人们就满可以放心了吧,库兵下了班,都一齐排队走进更衣室,银库的门上了大锁,国库银子安然无恙,这是不会有人再有什么疑议的了。但是,国库的银被这些库兵盗了,而且库兵一个个一茬茬都发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库兵们想出了一条藏银的方法,就是利用肛门藏银,在这点地方不断开发,一个库兵干满三年可用肛门盗银三四万两,可享一生富贵。这么一个监督绝招,最终化虚。这里让人要问的是,那么多人往肛门里藏银,怎么会没有人发现?这么一种群起群盗现象,怎么可以长期瞒得了人?原来,银库郎中是一个最好的差事,每三年一任,任满后,贪财的人可捞银二十万两,清廉的也能得个十来万两,郎中的下属办事人员没有不肥的。每届点派库兵,先从库兵用人这一关,他们就捞到很多好处,有人不惜重金贿赂,能接近银库,做一个库兵的差,干个三年两载,就发了。这个看起来很叫绝的措施,实际上白费心思。
  这我们就要问,为什么监督那么难呢?意想不到的角落都能纳赃,即使把他扒得赤条条,他照样有办法作弊。监督机制和措施不是没有,但在执行起来却出现了漏洞,反而掩藏了背后的窝赃现象,使其更加肮脏。最重要的原因是形式不对头,监督他们的只有库吏一双眼睛,而这双眼睛同样直勾勾地瞅着白花花的银子,他从被监督者那里得到了滚滚的财源。这种监督方式,即使扒光他的衣服,依然是不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