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计划外招生”是教育?还是创收?

作者:阮 直




  在中国县城以上级别的城市里,都有一所名牌重点高中。如今这类学校就像接到了教育部的统一文件,都在实行一种“计划”外招生的政策。比如高一新生计划内招6个班,另外再招4个班就是计划外的了。
  计划外的考生,都是分数线以下的,差一分不上线也要交1万元,有的甚至是2万元的赞助费。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读上重点高中,宁可负债、借贷也要去读。但这也不是有钱就能读的,比如计划外考生,也有个分数线,不够分数线,你就交2万人家还不要呢。
  究竟是谁把重点高中的“教育”炒得如此火爆、如此高消费呢?要我看就是这个“计划”弄得鬼。
  明明一所重点高中能招进10个班的学生,可是在做计划时,他就把自己的能力计划成了5个,剩余5个班的潜在能力就“市场化”它,于是财源滚滚而来。如果重点中学没那个能力办10个班,你就打死我,我也不能。就像老夫我吃饺子,虽然爱得要命,可是只能吃胃的计划容量——20个,你再给我加计划外的20个,肯定胃破损。如果我能吃进“计划”内的20个,又吃进计划外的20个,而胃不出血,胃不破损,胃里好舒服,那说明老夫我具备了吃进40个饺子的能力,我就不该在计划的时候打埋伏。
  也许校方会说,原来的老师一天两节课,如今上了四节课,所以要靠创收以补教育经费不足。可是我们知道,用在教师增加课时上的开支,那不过阿里巴巴往搭腰里装宝时掉在地上的一粒子就够了。
  也许校方会说:原来一个班定员40人,如今挤进来60人,这多出学生所用的椅子桌子我们要自己买。可是我们知道,定员40人的教室,你多放进来20人,就是对前40个人权利的侵犯。40人的学习空间和教育大纲要求学生与师资配置的比例,如今被校方打乱了,你这不是侵权吗?
  校方再狡猾、再狡辩,其实有一个事实是无法自圆其说的,那就是如今的重点名牌学校都喜欢多招计划外的学生。他们如此盼望“胃胀”,那肯定是“胀”时舒服、喜悦,否则的话,多收一个不交钱的,校方也难受。
  其实重点高中早就该取消了。凭什么一个县、一个市的高分学生都得往一所学校里分配?明明是人家的奶喂壮了的孩子都得管你叫娘,我就不信那高分的学生,不上你的重点校就考不上大学。别搞什么重点,也别把优质的师资集中调到一处,应该把一个城市的高中也弄得像移动、联通、小灵通似的才好,彼此有个竞争,就不会再有这刀刀见血宰学生,背靠小树好乘凉的“教育腐败”了。
  别再弄个唬人的“计划”内“计划”外了,弄几个重点名牌中学还“计划”着,有点儿太不与时俱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