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作者原注: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按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

   注释:

   〔反第一次大“围剿”〕蒋介石在他所策动的反革命内战中,曾经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过五次“围剿”。从一九三○年十月起,他布置反革命的第一次大“围剿”,纠集了十万兵力。十二月,他任命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即“围剿”军总司令,开始进犯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十二月三十日乘雾对进入龙冈包围圈内的敌军主力张辉瓒第十八师发起总攻,激战至晚,把敌军全部歼灭,俘获张辉瓒以下官兵九千余人。接着乘胜追击逃至东韶的敌军另一主力谭道源第五十师,又歼灭其一半。两仗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缴枪一万余枝,余敌纷纷逃窜。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这首词作于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以后,第二次反“围剿”交战以前。
   〔霄汉〕霄指云天,汉指星河。
   〔龙冈〕在江西省永丰县的南端,南与兴国县相连,西与吉安县相接,是险要的山区。
   〔嶂zhàng〕高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又调集二十万兵力至江西,以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一九三一年四月发动第二次“围剿”。
   〔不周山下红旗乱〕这里用触倒不周山的共工,来比喻决心打倒反革命统治的工农红军和革命群众。红旗乱,红旗缭乱拥挤,描写革命队伍士气之盛。

   《作者原注》注释

   〔共工、颛顼(zhuānxū专需)、炎帝、高辛、女娲(wā蛙)、祝融〕他们都是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
   〔天柱、地维〕维,大绳。古人设想天圆地方,天有九根柱子支撑,地有四根大绳系缀。
   〔虞(同娱)于湛(dān丹)乐,淫失(同佚、逸)其身〕贪图享乐,纵欲放荡。
   〔堕(同隳,huī灰)高堙庳(yīnbēi因杯)〕平毁山丘,填塞沼泽。
   〔以水乘木〕乘,接替。古代有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以解释朝代更替的说法。《三皇本纪》称女娲“亦木德王”,共工想用水德来代替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