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婆娑的树投下班驳的影,光闪闪,走在月下的是不尽的思念。彩灯变幻着不同的旋律,那正是中秋对青春的祭祀。朋友,在这思念迭宕的日子里,还是把思念投注到追求上,写在有真正意义生命的旅程上。朋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游记系列

  一、西域见闻:

  笔者曾三次到西域重镇——-吐鲁番,对那里的一切是那样的好奇,今年携妻重游,内心感慨万千,粗旷久远的大戈壁,神神秘密的火焰山,气势宏伟的故城遗址,精妙绝伦的洞窟壁画……无时不在召唤着我,撞击着我,于是我写了一组小文,介绍给北方的朋友。

  1. 丝绸之路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他不畏艰难,经大宛、安息、康居、大夏等国,并同大月氏约定共同夹击匈奴。返回途中被匈奴扣留11年之久。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同时派出副使,出访以上历经诸国,并着重沟通汉与乌孙的关系,是中亚各国与汉通商通好。张骞历时30年,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经这条通道,源源不断的输于中亚和欧洲。西方的苜蓿、箜篌、葡萄等也经这条渠道传于中原。

  后人便把张骞当年开通的这条友好、团结、发展之路叫丝绸之路。19世纪末,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便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按路线分:丝路南道、丝路中道、丝路北道。吐鲁番是丝路中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古吐鲁番

  经历史考证,吐鲁番公元前6000~~7000年前,处在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一采集和猎守为主。新石时代器晚期出现了人类定居。约2000年前,开始使用铜器。

  秦朝以前,居住在西域的古代各民族,统称西戎和羌族。西汉以前,主要有塞人、月氏人、乌孙人和姑师人。姑师汉以后称车师,宣帝时,车师分前部和后部,前部即今吐鲁番,王侯居住交河城……

  公元1759年(乾隆24年)鄯善鲁克沁建立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地处中亚腹地,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东西文化在这里交会碰撞,流行的宗教有: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

  3.火州

  吐鲁番古称火州,堪称全国热之最。

  每年6、7、8三个月平均气温38度,是全国持续高温最长的地方。

  沿托克逊——-吐鲁番艾丁湖——-牙尔-恰特卡勒——-二堡、三堡——-鲁克沁——-达浪坎这一路线便是有名的高热带。绝对高温达49。6度。吐鲁番史书记载:日光如火,风吹如炮烙。

  据测定,吐鲁番戈壁滩地表温度高达82度以上,鸡蛋烤熟轻而易举。

  4.陆地风库

  吐鲁番是全国三大著名风库之一。

  吐鲁番的风集中在4~~7月。年平均三十多次,吐鲁番人说,出门必带三件宝:水壶、风镜、皮大袄。1961年5月31日的大风,是40米/秒的12级大风,足足刮了13个小时。难怪古人有:"狂吹人上天,疾卷车如纸"的感叹。

   吐鲁番还有一个独特的风——-焚风(干热风),温度在40度以上,风速在5米/秒时就会出现。焚风吹过,大有毛发欲焦之感。

  5.举世罕见葡萄街

  吐鲁番被世人称为葡萄城,在葡萄城中,有一条闻名遐迩的葡萄街。葡萄街本名叫青年路,南起吐鲁番宾馆,途经绿洲宾馆,北与绿洲路相互垂直。长约2 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的葡萄街。

   20米宽的主干道和人行道全被葡萄藤蔓所覆盖。每逢夏季和秋季,高大的铁梁钢架便撑起一片绿色的天幕。令游人咋舌称道,大开眼界。串串葡萄挂满枝头,象玛瑙、水晶、珍珠,个中滋味渗入心脾,手中的笔很难描绘。入夜,长长的葡萄街上,灯光柔和,男男女女,车来车往,景色甚是迷人。

  6.游览胜地葡萄沟

  吐鲁番西北方向10公里处,就是游览胜地葡萄沟。它横切火焰山,呈南北走向,全长7公里。葡萄沟以盛产葡萄闻名于世,品种有:无核白、红葡萄、马奶子等13多个。每年的夏季是游览葡萄沟的最佳时间。流水潺爰、茵茵绿地、清泉游鱼时时勾起你的游兴。游区内的人工湖被有小船,供你泛舟戏水。

  游区内有一块精致的花岗岩石碑,石碑之上三个仓劲有力的大字 "葡萄沟"是彭真所题。最最兴味之事,莫过于在浓密的葡萄架下,品尝各类葡萄。花上几块钱,放开肚皮吃个饱。人们说,来葡萄沟不吃葡萄,等于没来吐鲁番。

  在葡萄沟的周围,你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葡萄干晾房。这也是吐鲁番葡萄干的独特之处。晾房多为长立方体,四周用土块砌成,墙上都是网格状,避免阳光直射,利于通风,增加了葡萄干的养分和净度。

   7.吐峪沟千佛洞

  吐峪沟千佛洞古代称"丁谷寺",位于吐鲁番地区火焰山南麓以东15公里处。共有94个洞窟,现仅存45个。吐峪沟千佛洞建窟早,保存早期壁画多。最早的洞窟是晋、十六国时期的。

  由于敌对势力的入侵,国内局势的动荡,加之人为的破坏,壁画90%以上遭到破坏,目前仅有8个洞窟残存少量壁画,看后心情为之沉重。另外,洞窟中还出土过一些残卷的佛经。

  

  8.吐鲁番哈密瓜

  在内地和关外,品尝哈密瓜已不再是奢望,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家知道吗?哈密瓜的故乡就在吐鲁番。

  维吾尔语称哈密瓜"可洪",现在的吐鲁番人称之为甜瓜。哈密瓜的历史久远,据元朝初年《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其中所说的甘瓜就是哈密瓜,算起来到现在已有700余年了,书上不是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吗。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吃了新疆的贡瓜,赞口不绝。信口问文武大臣,个个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一内侍只知道是哈密王进贡的,于是脱口回答:"此乃哈密瓜!"从此哈密瓜便传遍中国。

  哈密瓜最著名的品种有:红心脆、黄金龙等,均是朝廷贡品。

  9.交河故城

  来吐鲁番不去交河故城游览,可谓遗憾,如今从吐鲁番到交河故城是宽阔的柏油马路,交通、通讯特别方便。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十公里处的雅尔乃孜沟,两条河在城南交会,故取名交河。故城为车师人于秦代以前建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

  交河故城有宏伟的庙宇、官署、塔群和别致的民居、作坊等组成。交河是车师前国的首都。交河故城只有两座城门,南门和东门,这也是与其它故城的显著区别。进入南门,是一条长350余米,宽10米左右的南北大道,叫子午大道,直通城北大寺院。东门高矗于30米高的黄土悬崖上,保存较好。哨楼等遗址清晰可见。

  沿子午大道向北,尽头便是交河雄伟壮观的佛教大寺院。

  10.精美绝伦苏公塔

  在吐鲁番市东郊有一个叫木纳格村的地方,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伊斯兰教古塔——-苏公塔。它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塔门口处,立有两座石碑,分别用维文和汉文书写。其中汉文碑记是:

  大清乾隆

  皇帝旧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领扎萨克□苏来满等。念额敏和卓自受命以来,寿享八旬三岁。□□上天福庇,并无纤息灾难,保佑群生,因此报答天恩,虔修塔一座,费银七千两整。爰立碑记,以垂永远,可为名教,恭报天恩于万一矣。乾隆四十□年端月吉日立。

  苏公塔距今有200余年,于1777年建成。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苏公塔的由来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次子苏来曼,为纪念和缅怀其父亲的功绩,表达对清朝廷的忠诚,自捐白银7000两建造而成。苏公塔高44米,底部直径10米,塔身呈圆锥形。从下而上共有72级台阶,整个塔系砖木结构。塔身外部有15种不同的几何图形。

  苏公塔造型别致,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味,庄严中不泛古朴。

  11.火焰山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就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阻火焰山的故事。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其中夸张的描写,是与火焰山的基本特征相吻合的。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东端是鄯善兰干流沙河,西端是吐鲁番的桃儿沟。全长100公里左右。火焰山是一秃山,寸草不生,盛夏之时,烈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浓绕,状如升腾的火龙,此景巍巍壮观。维语称克孜勒塔格,就是红山的意思。另外有诗这样写道:"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此诗意境可为再贴切不过了。

  经科学考证,火焰山是有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砂 岩以及红岩泥构成的,年龄已有两万万岁了。现在已是吐鲁番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了。

   12.阿斯塔那古墓

  在火焰山的南麓,高昌城北两公里处,就是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阿斯塔那维语就是首府的意思。相传哈拉和卓是维族的一名雄武大将,为表示纪念,就用他的名字做了这个地名。

  在阿斯塔那古墓中,保存有大量、完整的干尸,举世罕见。干尸又叫木乃伊,分人造木乃伊和自然木乃伊,阿斯塔那古墓中的木乃伊为后者。距今1300多年。也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医学等学科的最佳标本,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3.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维语"柏孜克里克"为"山腰"的意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多达七个世纪的时间,一直是高昌国的佛教中心。它坐落在火焰山脉中部木头沟河谷西悬崖上。共有83个洞窟,现存57个。有壁画的40个。是吐鲁番洞窟中壁画内容最丰富的洞窟群。

  柏孜克里克洞窟群也是研究回鹘文化艺术的宝库。二十世纪初期,这里屡遭外国人的践踏和掠夺,时至今日仍然伤痕累累,多数为空洞了。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象,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工于匠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整个千佛洞洞窟壁画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另外还有《小忽雷伎乐图窟》、《举哀图》、《羽人洞窟》、《经变故事壁画窟》、《高僧纪念窟》等。最具特色的是窟中之窟,在第二十号洞窟中心柱的后墙壁下,有一小门,这就是珍贵的六十九号洞窟。窟中壁画有几个僧徒打磨而做,双手合十,神态自若,潜心念经……因洞窟隐蔽,万幸保存下来。

  二、游承德感怀

  今年去河北平泉出差,顺路游了一趟驰名中外的避暑山庄——-承德。承德是一个美丽的山城,虽说规模比北京的故宫小了点,但大庄园的风韵是无与伦比的,其建筑风格借鉴了江南园林特色,粗旷中揉进细腻,潺潺流水如丝般环绕,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如风般弥漫。

  最让我喜欢的却是外八庙,环庄园而建的八座庙宇气势宏伟,不同的教派风韵尽展眼前。它们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黛青色的山脉上,远远望去,宛如一尊尊正在打坐的功德大师。遗憾的是有的庙宇已经年久失修残,哀怜地隐现于荒草松柏之中,在幕阳、昏鸦的相称下,犹如一幅古画,一支古曲,令人升起无限感慨,千古兴亡之情,油然生于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