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竹2008年诗选

 



《排风扇》

太多的烟草
积聚在肺
安一把排风扇
也无能为力
数十年的时间
它们已不再是烟雾
排风扇,排遣不了
深入骨髓的
黑暗元素

《九故事》

塞林格的九个故事
我到底读了几个
需要重新翻阅
才能确认
不是因为词语晦涩
或者主题不够明朗
而是读这九个故事的时候
正是成都的冬天
窗外,迷雾重重
故事与故事
全分不出彼此
我想下次到丽江去
重读这部小说

《秘语》

捂了一个冬天
春天再看
觉得不妥

一个信息在空中
跨越两省
于午夜落地
惊出我一身冷汗

这些近乎秘语
无人能懂

《逃,避》

809,801
以及501,504
都是去华阳的公交车
它们出发点不同
中间的线路
却时有重叠
从神仙树到华阳
路途的时间不可预计
这一是要看坐的哪一路车
二是等车的时间
那是最不可预计的因素
至于每次的往返
可以说是逃
也可以说是避

《米歇尔.布托尔》

一月某日,中国的腊八节
我突然想起了米歇尔.布托尔
这个法国人
在巴黎到米兰的火车上
他暧昧的面庞
以及矛盾重重的心情
我肯定不是因为这个故事
而喜欢上的火车
但米歇尔.布托尔
无疑让习以为常的火车
多了一层寓意
所以后来的几十年
常常有一列这样的火车
穿越过我的梦境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他应该活到了八十岁
这个吉祥的年龄
也曾经是我给自己
预设的大限

在网上搜索他的消息
得知他也来过中国
时间不详
坐的不是火车
而是飞机

《成都的冬天不宜做爱》

棉衣,毛裤
背上的冷风
以及冰凉的手
热牛奶
只能延续短暂的高潮
还不如看图说话
方便而激烈
最可怕的是
从卧室到卫生间
那段路程
我说,看这个走廊
跟你的阴道一样

《我为什么活到100岁》

看到一部回忆录
作者陈立夫
书名是一个问句
我为什么活到100岁
今天成都的天气很冷
但是这个书名
却让我哑然失笑

《见到皮皮》

冯丽,皮皮,马原的前妻
我的《爱情歌谣》一书的出版策划人
但那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
此次重逢,我(还有洁尘和中茂)很高兴
冯丽好像也很高兴
她现在鲁迅美术学院教书
有几年不写小说了
那学院不在北京
在东北

《色波》

色波这人很有特点
脸上的线条
很适合练习素描
笑声,我想想,该怎么形容
藏土混血吧
反正听上去挺高兴的那种
短暂沉默的时候
我就会联想起他小说中的那些
语言,而不是人物
我很喜欢他的小说
我们这两年经常联络
经常,不是见面喝酒
而是电话,短信
突然有个什么念头
他就会发个短信过来
哈哈,他知道我看不见他
于是,也要把哈哈两个字发过来
他太瘦了,没见过
有这么瘦的藏族人
倒像是唐.吉珂德
性格也像
不是说他鲁莽
而是,怎么说呢
纯真,善良
总之是让人觉得很高兴的
那种人

《2008年1月20日.雪》

成都下雪了,博客上
短消息上,都在说这个事情
可能电视上也要说
明天的各家报纸,肯定是头条
“还记得上一次下雪是哪一年吗”
这是几天前在四川日报社的地下车库
我问朋友的一句话
朋友说,是92年
不,我说,是96年
92年下过一场雪,96年
又下过一场

太阳和雪,都是成都少见的
雪,尤其少

就目前的情况看,空中飞舞起了雪花
但屋顶,树枝,乃至地上
都还没有落雪的迹象
所以,那些拿相机的人
还要等待了

《出太阳了》

邻居的内衣
晾晒在对面的阳台
稀薄的阳光
揉和进布料
再折射出粉红色的光芒

十二点过,刘晓彬打来电话
问去不去他那里晒太阳

《寒夜中,小面馆》

体会孤独,以及旅途中
突然而至的温暖
寒夜中的小面馆
是个不错的地方

《白色》

白色,再过一点
就是灰色
有时候从白色开始
到下午五点
就是灰色的了
有时候,开始是灰色
一些偶然的因素
渐渐地,让灰色褪去
一下白色起来
觉得世界都变了
这比真正看见下雪
还要愉快

《借助你的声音》

太急促不行
太亮,太暗,也不行
但我的嗓子
已失去了恰当的反应

借助你的声音
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这一种内心的生活》

他的视力在衰退
这是事实

习惯于默读
并不把内心的声音敞开
甚至有点拒绝
向外看

幻想旅行
与真的去旅行
之间的距离
既漫长又虚无
但他已经接受

他越来越迟缓
不相信混乱与冲动
是一种抵达终点的写作
而习惯于字斟句酌
在枯竭中
把握住节奏

这一种内心的生活
由来已久
甚至周而复始
不再是他的忧虑

《倒春寒》

都三月份了
还有一只烤火炉
在房间里
时不时要用一下

那些迫不及待将厚衣服
收藏起来的人
这几天又感冒了
频频地打着喷嚏

所谓倒春寒
就是已经逃跑的冬天
杀出的一枝回马枪
让骄傲者猝不及防

而我,深知自己
是什么样的身体
所以十分推崇
捂三冻九这句老话

《逝者》

他在十二岁的时候
溺水而亡
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
我们同岁,同学
又是要好的朋友
我们一起在乌江里游泳
几个浑浊的浪花
从我的手上
将他带走
三十多年过去
我变成了一个中年男
而他,还是一个小孩
他的名字叫施方秋

《梯子》

那把梯子
我看它时间很长了
从躺到床上
直到现在
什么事都没做
(除了抽烟)
就一直看它
看着它
立在床头那面墙上
有一点阴影
也有一点反光
一把不锈钢的梯子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可以闭上眼睛
不再看它

《无语》

也不知从何说起
思绪就这样停顿在那里

本想说错过季节并不可怕
但毫无意义(悲伤突如其来)
连自己都不晓得在说啥子
只好任其下去
直至完全被这种情绪
所笼罩

《蜷缩的,蜷缩着》

她好像可以折叠的
折叠的什么
我还没想好该怎么形容
但如果说
这一种蜷缩的
被她自己所迷恋的姿态
我倒是想到了
一个比喻
但不会说出来
这个比喻
也这样(像什么似的)
在内心深处
蜷缩着

《小宇宙》

我已经懵了
恰好要一口酒
才能醒过来
(翻箱倒柜,终于
找到半瓶烟台白兰地)
我的小宇宙
这一提醒
让我对已经麻木的时间
又有了新的认识

春风已度玉门关
小宇宙什么都知道

《谈冰》

“但是剩下的冰
开始在茶几上化了
好像不那么好看”
我想起了1989年的海螺沟
一座山的冰啊
当冰块融化进山谷的时候
也开始不那么
好看了

关于冰块
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5月12日14时28分》

一个死亡的时间
一个还在持续的时间
持续的不仅仅是死亡
也不是纯粹的悲伤

《窒息》

仿佛又回到了
阅读阿赫玛托娃的
那个年代
睡眠很浅
醒来后一身冷汗

窒息我的
肯定不是水
也不是空气

《余震》

从摇晃和眩晕的状态
走出来
需要时间

我选择与你一道
度过这个时间

《打死两只蚊子》

睡觉被震醒
然后打死两只蚊子
颇有些不自在

五月过了,就是六月
七八月我将在西藏
一部辞典,以喜马拉雅命名
一部小说,从成都开始
到林芝(那座未知的高原之城)
结束

想象我预定的房间
马桶旁边是淋浴
推开窗户是雪山

《既然这样》

既然这样
就没什么了
过去那种担忧已不复存在
而且我也知道了
曾经的一些疑惑
原来是这样的

那就不用画蛇添足了
剩下的时间
画一根葱吧

《小说的进度》

还不明朗
即将开始的一章
标题叫黑暗中的旅程
写到这里,烟头掉了下来
我抢救及时
没有烫伤身体
但还是吓了一跳
看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钟
二十三点五十一分
我开始犹豫不决
是将情节继续发展下去
还是关机睡觉

在小说写作的过程中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
这个地方写不动了
换个地方再写

《秘语2》

选择一座城池
培育一朵花
飞机来回
三天时间
只有一天从早晨到晚上
是完整的
作为一个阴谋
这足够了

《蓝天白云》

在西藏
每天抬头都禁不住
要呼喊一句
啊,蓝天白云

只有晚上除外
西藏的晚上
多云,间有梦

《迟早要疯》

想太多了
迟早要疯
睡眠是一种缓解
但睡不着
却是雪上加霜

脚痛可以医脚
头痛就未必了
那么喝水
水可以解毒

《苹果的隐喻》

能有一只苹果放在那里
我已心安,吃不吃已无所谓了
所以才有这一次时间的放弃
以便它在所有的时间
都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所以,对我来说
苹果永远是一个隐喻

《8月7日》

错过了7月17
再提8月7日便失去了意义
放下小说回到现实
所谓物是人非
有些话说出来也只是徒增伤悲
一支烟抽了一半
就是半支烟
那么时间呢?一段时间
要是没被延续
就不是半段时间
而是什么都没有了
如过眼云烟

《白灯笼》

坐在白灯笼下
人就老了
新挂的窗帘
没能挡住生锈的栏杆
今天坏了水龙头
明天就该坏燃气灶了
墙皮从头顶掉下来
砸在电脑的键盘上
(我心一紧,还有一部长篇没写完呢)
老婆说,这些东西该换得了
我说,不是已经换过很多了吗
我指了指白灯笼
那里原来挂的是水晶灯

《9月16日,赞美诗》

这是隐蔽的一天
也是间谍史上
被深情记录的一页
某某某特工
像罗布-格里耶笔下的人物
在布后街宾馆的房间内
做了一刻钟的深呼吸
想象着即将到来的间谍女郎
他用密码构思了一首诗
由于摒弃了多余的修辞
特工先生和间谍女郎
没绕什么圈子
便顺利地直奔主题
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于是,在预想的任务之外
他们又追加了一次
这一次,更刺激

《清早起来抽支烟》

天空还是灰的
比天空更灰的是房屋
没有风,没有飞机
从窗前飞过
睡觉的人还在睡觉
抽烟的人只抽烟
不说话

……谢谢

《困》

应该是最热的地方
现在像冰
点火也没有用
人掉进去了
就是这样的
听不见回音,但还是
发出了信号

《口渴》

某某某跑到沙漠去了
他写信回来说
他感到口渴
而我们,读到这封信的人
不由自主地就笑了
那不是别的地方啊
沙漠就是这样的

《开灯睡觉》

不要一味追求节约用电
假如你确实怕黑
不妨就开着灯,睡吧
在十月这样的季节
能睡个好觉很不容易
其意义和价值
是区区电费所无法估量的
这事关幸福的问题
不开灯,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