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捕鼠器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宁愚
  文:[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了推理小说最顶级的品牌,这耀目的光环多少遮蔽了她在戏剧方面同样卓著的成就。克里斯蒂名下的小说与剧本有相当程度地交叉,但大多数都是先有小说再改编成剧本的。《捕鼠器》算个例外。该剧本创作于1947年,最初只是一个为了庆祝玛丽王后80大寿而编排的半个小时的广播短剧,在BBC播出。后来,阿加莎·克里斯蒂将其扩充成两个小时的舞台剧,在英格兰中北部巡演一个多月,后于1952年11月在伦敦西区正式上演。当时,克里斯蒂预计该剧最多上演半年。著名演员理查·阿登伯罗的加盟,使该剧红极一时,一晚演出谢幕曾多达7次,也使上演时间超出了克里斯蒂的预计。两年后,阿登伯罗离开剧院,观众数量随之下降,剧院考虑结束该剧的演出并开始洽谈新的剧目。但演出即将结束的消息一经传出,观众竟蜂拥而至,于是,The show must go on。1974年3月,该剧转至圣·马丁剧院,即便在搬家当晚,观众仍然聚在剧院里享受“谋杀的快感”。《捕鼠器》就此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剧目,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截至2003年的记录,该剧更换过20位导演、321名演员(全剧共8个角色),156位替补演员,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44个国家上演,观众约1000万人次。而大卫·拉文和南茜·西布鲁克也因在该剧中分别长达11年和15年的连续演出,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捕鼠器》甚至还有自己的一群“追星族”,每逢更换演员,他们都来捧场,《捕鼠器》俱乐部也搞得如火如荼。
  相对于克里斯蒂的其他剧本,《捕鼠器》更长于在极简单的场景里展开极错综的情节,类似于在钢丝上舞蹈。悬念的最终揭示,是一如既往的“阿婆”式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比起现场观摩戏剧来,阅读剧本也许只在以下环节上能凸现优势:当你读完第一遍,恍然大悟凶手究竟是哪一位时,你会忍不住再回过头来读第二遍;而在这一遍里,那个凶手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点掩饰,以及作者既要使其性格连贯又不能泄露其身份的努力,会显得如此精妙,如此富于戏剧特有的张力。
  
  人物:(按出场顺序排列)
  莫莉·拉尔斯顿
  吉尔斯·拉尔斯顿
  克里斯多弗·莱恩
  鲍伊尔太太
  梅特卡夫少校
  凯思薇尔小姐
  帕拉维奇尼先生
  侦探特洛特巡佐
  
  第一幕
  
  第一场
  场景:群僧井庄园大厅。向晚时分。
  房子的模样谈不上古色古香,但似乎住过某个家族的好几代人,且家道渐衰。舞台中央靠后有一排高大的窗户;右后方一扇硕大的拱门通往门厅、前门和厨房;左侧的拱门直通楼上的卧室。左后方的楼梯口是书房的门;而左前方则是起居室的门;右前方是通往餐厅的门(在舞台上打开)。右侧有一个敞开的壁炉,舞台中后部的窗户下面是一张临窗休闲椅和一台取暖器。
  大厅布置得像间休闲室。有几件上好的橡木老家具,包括舞台中后部靠窗的一张大餐桌,右后方门厅处的一只橡木柜子,以及左侧楼梯上的一只凳子。无论是窗帘,还是已经加好了配饰的家具——台中央靠左有张沙发,正中央有张扶手椅,右侧是张硕大的皮质扶手椅,右前侧摆着一张维多利亚式小扶手椅,一律破败寒酸,都是旧日款式。左侧有一副书桌与书柜相连组合家具,上面搁着一台收音机和一部电话,边上还摆着一把椅子。舞台右后方靠窗处有一把椅子,壁炉上的乐谱架里塞着报刊杂志,沙发后摆了张半圆形小牌桌。壁炉上方的墙上有两只联动的壁灯,同明同灭;左侧的墙上有一只壁灯,而书房门左侧与门厅处也各有一只,彼此联动。右后方拱门左侧和左前方的门通往台口处均有双控开关,而右前方的门靠后台的一侧有一只单控开关。沙发后的桌上有一盏台灯。
  幕启前,屋内灯光渐渐隐没,直到完全熄灭,《三只瞎老鼠》的音乐响起。
  幕启,台上漆黑一团。音乐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尖锐的口哨,依旧是《三只瞎老鼠》的调子。响起一个女人颇具穿透力的惊呼,紧接着,男女声错杂入耳:“我的上帝啊,那是什么啊?”“往那条路跑了!”“哦,上帝!”此后响起一声警笛,来自别处的警笛声相继加入,最后一切渐渐归于沉寂。
  收音机里的人声:……据苏格兰场的消息,案发地是帕丁顿卡尔佛大街二十四号。
  灯光打开,照亮群僧井庄园的大厅。时值黄昏,天眼看着就要黑了。透过舞台中后部的窗子,能看见雪下得很大。房子里生着火。紧挨着左侧拱廊的楼梯上斜靠着一块新漆的招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孟克威尔庄园旅社”。
  收音机里的人声:被杀害的妇女是莫琳·利昂太太。根据此案线索,警方急欲审问一名在现场附近被人目击的男子,此人身穿一袭深色大衣,戴浅色围巾及一顶软毡帽。
  (莫莉·拉尔斯顿自右后方拱门上。她二十多岁,是个身量高挑、相貌可人的年轻女子,一副天真纯朴的样子。她把手提包和手套放在台中央的扶手椅上,又把一个小包裹放进与书桌相连的柜子里。)
  收音机里的人声:汽车驾驶者务必对结冰的路面提高警惕。预计大雪还将持续,全国各地将出现冰冻,尤其是苏格兰北部及东北部的沿海地带。
  莫莉:(嚷)巴娄太太!巴娄太太!(她没听见回话,便走到台中央的扶手椅边,拿起她的手提包和一只手套,从右后方的拱门走出去。然后她脱掉大衣,再走回来)哇!真冷啊。(她走到右前方的门边,按门上方的双控开关,打开壁炉上方的壁灯。接着她来到窗前,摸了摸取暖器,再合上窗帘。然后她又走到沙发后的小桌前,打开台灯。她环视屋内,看了看斜靠在楼梯上的大招牌。她拿起招牌,把它斜靠在窗龛左侧的墙壁上。她一边往后退,一边点头)看起来真不错——哎呀!(她发现招牌上缺了一个“群”字)吉尔斯真够蠢的!(她看看表,又瞧瞧钟。)天哪!
  (莫莉匆匆跑上左侧的楼梯。吉尔斯从右侧的前门上台。他也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举止虽颇为傲慢,却不乏魅力。他跺跺脚,抖落身上的雪,随即打开橡木柜子,将随身带着的一个大纸包塞进去。接着他脱下大衣、帽子和围巾,走向前来,把它们扔到台中央的扶手椅上。然后他走到壁炉前暖暖手。)
  吉尔斯:(嚷道)莫莉?莫莉?莫莉?你在哪里呀?
  (莫莉自左侧拱门上。)
  莫莉:(兴高采烈地)我在干这些活儿嘛,你这个傻冒。(穿过台走近吉尔斯。)
  吉尔斯:哦,你在这儿哪——都交给我来对付吧。我来干司炉的活儿好不好?
  莫莉:干完啦。
  吉尔斯:(吻她)啊哈,宝贝儿。你的鼻子真凉啊。
  莫莉:我刚进屋。(她走到壁炉前。)
  吉尔斯:怎么啦?你到哪里去了?你总不会在这种天气里出门吧?
  莫莉:我不过是到村子里去了一趟,买几样漏买的东西。你有没有买到养鸡用的铁丝网笼子?
  吉尔斯:找不到合适的。(他坐到了台中央那把扶手椅的左扶手上)我还去了另一家集市,可那里也没什么像样的。整整一天都打了水漂喽。我的老天爷呐,我都快冻僵了。那汽车玩命地打滑。雪已经积得老厚了。你猜猜,明儿我们会不会让大雪给困住?
  莫莉:哦,亲爱的,我真希望不会。(她走到取暖器前摸了摸。)只要管子别给冻起来就成。
  吉尔斯:(站起身,走向莫莉)我们得让中央暖气的燃料一直都保持在充足状态。(他摸了摸取暖器)哟,不太妙啊——但愿他们能把炭给送来。我们的存货已经不多了。
  莫莉:(走到沙发前,坐下)哦!我真希望一开张,样样事情就能顺风顺水。第一印象有多要紧哪。
  吉尔斯:(到沙发右侧)是不是样样事情都张罗好了?我估计,一个客人都还没到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