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闲坐中庭话阴阳

作者:穆 白




  梦枕貘,日本著名奇幻小说作家,原名米山峰夫,1951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创作之路始于科幻,长篇小说《吃掉上弦月的狮子》获第十届日本科幻小说大奖。以平安时代为背景的代表作《阴阳师》系列已连载二十年,已改编为影视、漫画。目前出版的单行本计有《飞天卷》、《付丧神卷》、《凤凰卷》、《龙笛卷》等八卷,有“日本的《聊斋志异》”之称。整个系列以阴阳师安倍晴明和好友源博雅为主角,刻画了一个人鬼共处的幽魅世界。
  
  《阴阳师》的故事,多从庭院开始,因此说起《阴阳师》,不得不说说安倍晴明家的庭院。
  随意打开《阴阳师》系列的任意一篇,里面都少不了永恒的场景描写,例如:“阳光斜照庭院,落在繁茂的夏草丛中。绣线菊的红花在风中摇摆,一旁是性急的黄花龙牙,已蓄势待放。无数的小飞虫和飞虻,在草丛上的阳关里飞舞。”(注:本文中的引文全部出自海南出版社的《阴阳师》六卷,译者为林青华,施小炜,汪正球。)再如,“月亮把浓浓的月色倾洒在外廊内。从屋檐下仰望夜空,惟见几缕云彩飘动,清幽幽的满月明朗晶莹,一览无余。秋夜澄澈的大气充盈、流溢在庭院里。”所不同的只有季节、时间、花草,以及所费笔墨多少而已。与庭院一同永恒的还有窄廊上相对而坐的两个人:阴阳师安倍晴明及其好友源博雅。至此,四美具,二难并。
  可别小瞧了这个庭院。在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各类衍生物中,无论是创下2001年日本上座率第一的电影,还是NHK制作放映的同名电视剧,或是出自冈野铃子之手、荣获第五届手冢治虫文化奖的长篇漫画,以及无以计数的舞台剧、广播剧甚至同人作品,这个庭院,都是不可或缺的活动舞台。
  日本的庭院在早期发展中深受中国山水之趣的影响,但逐渐自成精巧素雅的风格,晴明家的院子便是一个典型的日式庭院。除此之外,也别具特色。最明显的特征便是那“彷佛把别处的荒山野地随意切割一块过来”的散漫和萧疏。乍眼看来,似乎住的是个惰于洒扫,一任群草疯长的主人,但在识情识趣的同好眼中,这个庭院如天堂般美好。在《虫姬》中,酷爱养虫子的贵族小姐露子一眼就认出了院中十七八种草药,欢天喜地地惊呼:“您家里竟有这么一个像原野般的庭院呀!”无为而治的院子和主人的性情如出一辙,随性所至,不拘一格,难怪往往有高朋不期而至,无论是疏于世故,连阴阳师都懒得当的师兄贺茂保宪,还是倦于无聊,动辄给晴明出难题的道满法师,都乐于来庭中闲坐饮酒。
  有什么样的院子,便有什么样的主人,且来看看阴阳师安倍晴明是何等样人。
  
  一、空中的浮云
  
  阴阳师即阴阳道专家,供职于朝廷的阴阳寮――在平安朝后半叶已成为官方最高的天文、占卜与巫术机构,其祭典旨在招福除灾。阴阳师安倍晴明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就已出现在《大镜》、《今昔物语》中,其后又记载在《宇治拾遗物语》、《古今著闻集》、《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中。以安倍晴明为题材的故事,在传统戏剧如歌舞伎、落语中也屡见不鲜。日本的晴明神社,据说香火相当旺盛。他在日本的影响力大致类似于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拿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来开写,可说是备受挑战的事。
  据《阴阳师》引用,《今昔物语》中所记载的晴明传奇,主要有他慧才救师、式神斗法、咒语杀蛙,除了极简略的事件描述,几无旁及。对此,梦枕貘必然深感遗憾,甚至在小说中也忍不住插话:“如果此时晴明真的调侃一句,倒是适时、有趣的事,但《今昔物语集》上并没有记载。”于是,《阴阳师》中的晴明不仅被赋予“身材修长、肤色白净、目光如水”的偶像型外貌特征,还有捉摸不透又剔透玲珑的心窍。《阴阳师》系列首篇《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即开门见山:“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像随风飘动的、浮在夜间虚空的云朵般的男子的故事。”
  晴明天赋秉异,又兼职业素养,对万事万物无不用一种洞察本质的目光来考量。见博雅感叹樱花之美,就认为美是咒对人心的束缚;读到和歌,往往会解开字里行间隐藏的谜团;表面毫不相干的现象,在他眼中都是前因后果。若以人生七苦来说,生老病死已被他看破,怨憎情爱都是咒,晴明潇洒度日之外更无所求――至少小说中,他从不认为自己还有未了之念。或许因为通晓一切,晴明对世俗怀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无论是鬼与人的情仇纠葛,还是宫廷斗争的黑暗内幕,若定要他排解起来,他绝不会凭一己好恶来独断专行,而是引导事情向对彼此有利的方向发展,求得圆满解决。在《牵手的人》中,河神的祭品之魂为了防止即将到来的洪水冲垮桥柱,到处物色身着碎花裙裤的新祭品,并最终选定了猿重夫妇。晴明了解真相后,用猿重夫妇的头发做成傀儡,替代真人祭祀河神,既安抚了神明,又挽救了人命。
  晴明由通达物理而知晓人事,虽然内心对大官权贵毫无敬意,私下里对天皇也敢于口口声声“那男人,那男人”地称呼,但若有官员前来请托,晴明也当仁不让,见得他处世的圆滑一面。《付丧神卷》中的《扑地巫女》就足以反映他过人的城府和心机。朝中高官藤原兼通嫉恨兄弟,不惜请道满法师以咒杀人,晴明查知一切,解除咒语后,却对凶手避而不见,也没有向被害人和盘托出,因为他认为这种方式的息事宁人不仅能避免当事人双方对他提防怨恨,也能在将来需要时得到他们的帮助。“跟鬼呀、怨恨呀打交道,广交朋友是很必要的。”
  如果以心态和行为之矛盾,大抵可以分出两类人,出世的入世人,和入世的出世人。前一类可以晴明的对手兼知己道满法师为代表。作为小说中描写篇幅仅次于晴明的阴阳师,道满以不良法师的面目出现,衣衫褴褛,行踪不定,爱好利用他人的怨念来制造事端,动机完全是为了排遣无聊。虽然往往被晴明所挫,却也认赌服输,适可而止,不是纠缠不休的讨厌人物。道满法术不及晴明,但认知水平在同一层次,他最常用来劝解晴明的一句话是:人世间的事岂是我辈能够介入?此言却是口是心非的夫子自道。道满和晴明本质不同处,在于他对人世怀抱的是积极参与的态度,既有所求,又有所得,因此反而不如晴明能够游刃有余。晴明则属于第二类人,身为政府机关阴阳寮中的天文博士,倒是真正的万事不关己的闲洒,出手只是为了应付,或者维持阴阳两界的平衡,很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标格。
  这样的人,似乎不应会对事物抱有同情怜悯之心。但他却独有一种温和甚至可说是温柔的行事作风。他没有茅山道士斩妖除魔的利剑,也没有哈里·波特惩恶扬善的志向,更绝口不谈是非公理,但他有着成熟的生命意识。晴明敬重生命,理解万物,即使在不得不干涉危险的案例时,仍然能够尽最大努力去安抚邪灵恶鬼,化解戾气和怨念。《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一文讲述的是天竺乐师汉多太客死异乡后,魂魄化身为鬼,偷走了宫廷收藏的玄象琵琶,在城门上彻夜演奏,并杀死了欺骗它的宫女。晴明降服鬼怪后,和颜悦色地对它说:“那琵琶的声音可好听哩。”一句话,就消弭了汉多太沉重的怨念。事情本可到此为止,晴明却又让鬼魂附体在琵琶上,成全了它的宿愿。在《小鬼难缠》中,千年老树的树墩加工而成的木雕染上灵气,变成魔鬼。晴明镇服魔鬼后,做了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用咒语让奄奄一息的树墩恢复活力,长出嫩芽,期盼着千年之后它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理解,所以慈悲,从这个意义上说,晴明真正理解阴阳道的精髓,万物共生共荣,彼此依存,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阴阳师所做的,只是纠正某些极端的倾向,而非取消事物存在的本身。
  身为阴阳师的安倍晴明神通广大,但偶尔也会有办不到的事。其中之一就是“人若要变成鬼,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们确实在《鬼小町》中见到他面对痴恋纠缠,阴阳同体的小町的束手无策,但在某些场合,他力所不及之事却能由源博雅来完成。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