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世界文坛动态

作者:佚名




  大奖
  
  第15届俄语布克奖揭晓
  2006年12月6日,第15届俄语布克奖揭晓,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以长篇小说《2017》从六 名入围名单中脱颖而出,获得此奖。
  斯拉夫尼科娃1957年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科(即叶卡捷琳堡)的一个工程师家庭,1981年 毕业于乌拉尔大学新闻系,1988—1996年间在《乌拉尔》杂志任散文部编辑,1998—2001年 在 叶卡捷琳堡《图书俱乐部》报社任总编辑。其处女作《一年级女生》于1988年发表在《乌拉 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被放大到狗一般大的蜻蜓》(1999)、《一个人在镜子里》 (2000)、《不死的人》(2004)、《2017》(2006)。斯拉夫尼科娃的作品特点是富于幻 想,笔法细腻,关注现实。《各民族友谊》杂志指出:“如果需要为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 的现实主义起一个名字,我想把它叫做‘全息现实主义’,意思是说,感光板的一个碎片反 映的不是图像的一部分,而是整个图像。”《独立报》则认为:“斯拉夫尼科娃幻想力之强 和比喻之准简直令人吃惊……其作品有一种组装机制,可以平衡各个组成部分,使得奥尔加 •斯拉夫尼科娃的创造战略得以成功地实现。”
  与以往相比,本届俄语布克奖有两大变化。其一是新评委成员的构成。五位评委成员几乎都 与传媒有关联,因此评委会被形象地称为“记者评审团”。其二是奖项赞助商的更换。赞助 商不再是俄罗斯富豪米•霍多尔科夫斯基设立的“开放的俄罗斯—布克奖”组织,而是英国 国家石油公司。
  (王树福) 
  
  费洛西奥获塞万提斯文学奖
  据美联社2006年12月2日从马德里的报道说,西班牙小说家桑切斯•费洛西奥获得了塞万提 斯文学奖,这是西班牙语世界最大的文学奖项,被称为西班牙语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 席、西班牙皇家文学院院长维克多•加西亚•德拉孔查在对外宣布时说:“该奖颁发给了一 位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一位有影响的作家。”
  现年76岁的桑切斯•费洛西奥是由于他在1956年写的一部名为《哈拉马河》的小时而出名的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帮年轻人的生活经历,他们每逢周末都在一条位于马德里省的哈拉马河 岸边集会。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西班牙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他还由于这部小说获得19 95年纳达尔文学奖。当然,这位作家对语言的掌握还表现在他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集《阿尔 方维的特技和冒险》,以及以后的作品里,比如1974出版的小说《花园里的礼拜天》,1986 年出版的《天使们不变,什么也变不了》等作品。他感到满意的另一篇小说是《重犯》,这 篇小说被收集在1993年出版的选集《坏年景越多越使我们盲目》。
  塞万提斯文学奖是由西班牙文化部1976年设立的,今年的奖金相当于12万欧元。已有许多著 名作家与诗人获得此项大奖,每年的4月23日,即塞万提斯的忌日,由国王为获奖者颁奖。
  (于凤川) 
  
  品特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2007年1月17日,法国总理维尔潘把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授给了英国 著名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奖得主哈罗德•品特。维尔潘称,“你的话语表达了人生的痛苦 与激流……你的话语就是行动。你的话语就是呐喊。它们是粗砺的,投身于充满暴力的、短 兵相接的战斗之中,而这一战斗促使人们讲述,令人们大声讲出来。”在授勋仪式上,维尔 潘还盛赞品特的一首题为“美式足球”的反伊拉克战争的小诗,称“该战争中充满着暴力及 残忍,对我而言,这是最为精确的战争意象,这是帝国主义及暴力诱惑最有力的隐喻。”作 为回报,品特也称赞法国在反对伊拉克战争上的所作所为。
  品特被普遍地认为是英国仍健在的最伟大的剧作家。同时,品特也是出了名的英美外交政策 强有力的批评者。他曾激烈抨击美英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曾经没有任何顾忌地称首相布莱 尔为“受蒙骗的白痴”。对于世界范围内对人权的践踏,他也曾给予极大的关注。品特在20 02年被诊断出患有食道癌,但是意志坚强的他并没有被病魔所压倒而放弃写作,他凭着极大 毅力继续写诗,并对一些政治问题大声疾呼。
  (邓中良) 
  
  巴莱拉获洛尔卡诗歌奖
  据欧洲通讯社1月25日发自西班牙格林纳达的报道,第三届加西亚•洛尔卡格林纳达市国际 诗歌奖将于5月10日授予80岁的秘鲁女诗人布兰卡•巴莱拉,奖金为5万欧元。但由于诗人身 体不适,将由她的儿子维森特代领。
  布兰卡•巴莱拉于1926年出生在利马,早年进入圣马科斯大学学习文学与教育,同时与当时 重要的国际知识分子建立起友谊。1949年定居巴黎,并在那里结识了墨西哥诗人、诺贝尔文 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是他决定了她的文学历程;她还通过文学和当时居住在法国 的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知识分子得以接触。后来她生活在弗罗伦萨和华盛顿,从事翻译与新 闻工作。1959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书《这个避风港还在》,后来又出版多部诗集,曾获得20 01年奥克塔维奥•帕斯诗歌散文奖。她现在住在秘鲁首都利马。
  (凤川) 
  
  皮尼利亚获西班牙国家小说奖
  据西班牙《世界报》2006年10月6日报道,西班牙84年高龄的作家拉米罗•皮尼利亚以其长 篇小说三部曲《红山绿谷》的第三部《铁灰烬》幸运地获得由西班牙文化部主办的国家小说 奖,奖金为15000欧元。评奖委员会发布此消息时说,“经过评委们反复讨论甚至争论,才 以多数票通过授奖给皮尼利亚的决定,因为皮尼利亚的作品和另一部高水平的作品不相上下 ,难分高低。”评委会还充分肯定了皮尼利亚的文学品格,说“他善于创作一部表现像巴斯 克地区那么一个既艰苦又富庶的世界的史诗”。评委会成员、西班牙作家同仁协会主席安德 烈斯•索雷尔指出,“皮尼利亚属于像托马斯•曼、威廉•福克纳这类拥有自己的辽阔领土 的大家群体,他有自己的世界和语言。”
  拉米罗•皮尼利亚1923年生于毕尔巴鄂,是星斯克地区杰出的小说家,1961年以《盲目的蚁 群》获国家文学评论奖,1972年以《胸怀》入围行星小说奖,从此他的作品便创造了西班牙 文学既丰富又令人目眩的世界之一:真实而神秘的赫特克索。他的短篇小说集《记住啊,要 记住》(1975)、《无休止的战争最初的故事》(1977)和长篇小说《十五年》(1990)、 《骨头》(1997)、《堂娜托达的大战》(1978)和他花了近20年写成的巅峰之作《红山绿 谷》的故事就在这个小世界展开。他的小说还有《赤身裸体》和《痉挛的土地》,以及记实 作品《三等公民赤色分子安东尼奥•B.》等。三部曲《红山绿谷》2005年获欧斯卡迪奖和国 家文学评论奖,它描述的是西班牙内战中占领毕尔巴鄂的佛朗哥军队进行的狂轰乱炸、战壕 里的血战和百姓的大逃亡。获奖的第三部《铁灰烬》暴露了巴斯克的企业家们为出卖共和国 、投降佛朗哥而策划的阴谋,同时揭示了小说主人公艾利和马格达的神秘出身,以及钢铁企 业家从辉煌时刻到最终垮台的变化。
  (西文) 
  
  阿门瓜尔获索尔•胡安娜奖
  据“文学大地”文学网2006年11月20日报道,乌拉圭女作家克劳迪亚•阿门瓜尔以长篇小说 《从灰烬开始》获得由墨西哥著名女诗人索尔•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的名字命 名的长篇小说奖,奖金为一万美元,同时她的这部小说将译成英文,由柯布斯顿出版社出版 。
  评奖委员会的评语说:“这部作品准确而娴熟地描述了一系列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意义和 深刻性的事件。”“小说以处于危机中的国家的社会为背景,突出表现了拉丁美洲的现实和 流亡问题。”评委贝罗尼卡•格罗西认为,“获奖小说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和社会的深刻 写照。作者的笔触自由而优美,情节紧凑而有力。”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