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点评《后花园》中的某些关键词

作者:邰科祥




  方英文的长篇新著《后花园》中镶嵌了不少极具方氏个性风格的话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情形:一是“政治话语”,再是“情色话语”,三是“诗性话语”。
  先看政治话语。
  1、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曾经是最风行的词汇,好几代人正是在这种浓厚的思想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后来一些人开始反思,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里是否应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调整为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理想境界。正像小说中所写:“人们天天喊要实现共产主义,那是很让他费解的。实现共产主义,那要费多大的劲儿,熬多长的时间呀。在他看来,就算实现了共产主义,也未必有晒太阳、吃烤红薯烧洋芋舒服。”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赫鲁晓夫用“土豆烧牛肉”加以形容,小说中的楚朝亭则变成了“洋芋加阳光”,虽然说法有异,但都局限在物质领域。共产主义在小说里,已经不是一个远大的政治理想,却成为每个人对自己具体的生活目标设计的代名词,变成世俗的,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一种生活目标。
  2、祖国:祖国原本是伟大的字眼,但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祖国却没有真正理解,像小说中所说:“我们现在挂在嘴上的祖国往往是相当狭义的。……祖国二字从不同人嘴里说出,含义却不尽相同……祖国,好比一幢巨大的楼房,国民们就是房客。”那么,以往的祖国其实被我们抽象为一座空房子,恰恰忽略了其中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所谓爱国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真正要爱的祖国正是房子中的内容:人民、土地、山水以及这些国民世代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小说中写道:“祖国,辽阔的疆域,明媚的山水,还有看得见的云彩和看不见的空气——这难道不是祖国吗?祖国,更是那种能够让我们拥有心灵生活的多种语言文字。”
  3、革命:在中国几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革命一直是个正面词汇,它同时包含着“好”、“先进”、“正确”等意思。说一个人革命就等于说他是个好人,就表明他的行为正确,他的思想先进。很少有人认为革命还有弊端,革命是一种虚幻的气氛。在“文革”时期,革命几乎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支非常迷人的兴奋剂。“那时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革命,除了革命还是革命。革命是唯一的,而且是最好的梦想。”“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更让人亢奋的了。革命可以让人忘掉饥饿,革命更可以转移人的性欲。”“‘那个年代啊,真叫一个快活!’”
  现在想起来,那种由革命带来的“快活”是多么幼稚、可笑、荒唐、惨无人道!可是在那个年代,没有一个人会有这种感觉,反倒觉得非常正常;就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时怀念“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称之为什么“流金岁月”、“激情燃烧的日子”。这委实有点可怕!所以,作者写到这个词时满怀着强烈的厌恶心理,进行着无情的挖苦和反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嘞、就是好嘞、就——是好……’”一连七个“就是好!”可究竟好什么呢?只有天知道。
  4、正经:此词从字面上说就是循规蹈矩、守道尊经。就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一代一代所遗传下来的习惯。可是这个经或道、规矩和习惯是否合理却很少有人想过,当然就更少有人去离经叛道了。在《后花园》中,作者通过宋隐乔的感叹表达了这种觉悟:“我有什么正经事呢?小时候倒是觉得人生好像有点正经事,可是长大后,反不晓得人生有什么正经事了。没考上大学,觉得考上大学是个正经事,考上大学后觉得将来有个工作便是正经事,有个工作后又觉得隔几年再升个职称大约是个正经事。可是忽然一天,他发觉这些所谓的正经事,原来跟无数的人一样,就是说,天底下有无数的人都在弄鸡巴这个正经事。这算什么正经事?跟群众运动有什么两样!想想看,将人生混迹于群众运动,多悲惨。”的确,很多人尽管活得正经但却失去了自我,完全是人云亦云、随时俯仰,等同于行尸走肉。那么,这种没有自我、不尊重自我的正经还有什么价值?
  再看情色话语。
  1、后花园:这是每一位读者拿到本书时首先就来兴趣的问题,也是读完本书后必须明白的答案。在小说中,这个词或者说这个符号,其实有多个层面的涵义。第一层面是缘起,即小说故事的一个发生地原叫“娘娘窝”,现在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改称“后花园”,也婉讽了陕南人一厢情愿地自称居住地是“西安的后花园”。这可以说是具体的、直观的,能够触摸的“后花园”,属于现在时;第二个层面,就是书里不断重复的“盛唐”,“我们一想到那些美好的东西,事实上它已经永远消失了,它属于过去时”。仔细阅读主人公宋隐乔吟咏大雁或者大雁塔的诗,以及中外人等冲着一个“唐”字来到西安,能感觉出“后花园”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意象符号。小说采用了逐步递进法,秦巴山地是西安的后花园→西安是中国的后花园→唐朝是人类的后花园;第三个层面属于“心灵后花园”或者说“隐形后花园”, 也就是作为个体的人对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归宿的探询和寻找。小说伊始,男主人公宋隐乔乘车旅行的目的就很奇怪,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最终要到哪里去,当别人问:“你往么事地方去耶?”他说:“我不晓得。”这里的“不晓得”向何处去而漫无目的地行走,就充分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迷茫和探寻之烦恼。只是作者的答案比较特别,与传统的话语世界发生了严重的背离。他用了与后花园相似的一个词“憩园”,来描绘这种精神追寻。而这里的憩园,它直接指向的却是一位风情万种、美妙绝伦的女性。
  其实,好的小说在符号的主要层面之外,还有许多枝节层面,比如现实的后花园从形状上特像女阴。“‘这正是这个地方的妙处。人行公路上,隔河望见一挂瀑布,以为那里面定是原始森林,哪晓得里边还藏着一个后花园!’‘两边的山势,颜色,郁郁葱葱的草木,’罗云衣继续神秘地说,‘再夹一练瀑布,像个什么?’宋隐乔还是看不出来,只是觉得满身心的温润,如返故园,从厨房里飘出母亲炒菜的香味。‘咱们站得太近了,所以你看不出眉目。当年拉木材的车,经过此地时翻进河里的最多,因为司机一开到这里,就迷糊了。’‘为什么?’‘因为这是个女阴山。’”作者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上善若水阴柔为美。这也符合后花园本身就是女性符号的意象,母性崇拜的意思吧。
  2、性命:性命本来指的是生命,但在《后花园》中又被作者进行了独特的演绎,所谓性命就是有性之命。“性是命的前提,无性之命是没有意义的,这是俗人本能遵循的不由自主的哲学。唯有实实在在的性,方可证明你强烈地活在世上。”把性对于生命的意义强调到这种程度,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文字游戏,但又觉不无道理。人类在很长的时间中都把自身以外的事情看得比命还重要,却忽视了命运本身的目的,亦即忽视了性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但忽视甚至把性看得很贱、看得很无耻,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是羞于谈到这个词,就是不得不触及到这个词时也常使用一些含混的词汇加以代替,好像这个词多么的肮脏。更不要说肯定和赞美“性”。曾几何时,谁要是说性就被当成流氓、下流坯。就是改革开放了这些年后,人们对谈性已恢复或进步到习以为常的地步时,还很少有人大胆地、泛滥地、礼赞式地弘扬性文化。然而,方英文做到了,不但做到,他还对一些目前大多数人们没有认同的所谓“性丑现象”也加以肯定,这真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气概。
  3、手淫:在他笔下用了另外一个文雅的提法:自慰。小说中说:“从经济学角度讲,自慰的成本最低,不劳驾别人,更不可能发生侵犯人权的悲剧。这种自救的办法,使无数人暂时摆脱掉水火无情。它稳定了社会,降低了犯罪率。这也算一种自我剿匪、自行嘉奖。这种独立自主随心所欲的自救式爱情,从未在人类的生活史上中断过。这个内容在人类的遗传基因里一直无法被删除掉。某些体质孱弱的动物,也掌握这门艺术。同体繁殖是个例外。人类的自救行为正说明人生的孤独与可怜。”还有一个与性有关的动物猪也被作者加以美化。众所周知,猪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时是常带贬义的,人们以此比拟懒惰、肮脏、馋食、淫荡、头脑简单、贪图享受、缺乏理想的劣根性。但是在方英文的《后花园》中却为“猪”大做礼赞文章。小说中有一段话说:“猪的肉让人吃了几千年,可是从来没有一句诗写到猪的,太不公平了。我要是猪,我就找到李白杜甫的坟前,一拱了之!”
  4、风情:在本书的作者以为就是善解人意,熟透人生,不拘陋俗,追求幸福的浪漫心理、表情和行为。它常常是发生在男女之间或者表现在女人身上的一种关系或姿态。“我认为这完全是她的一种善良品格的自然流露。她是一个希望自己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呐。……否则,我一摸她的手,她很可能当即给我一耳光。教养良好的女子,打扮是规范的,只在某些微小的细节处露出一丝儿新颖来,而灵魂深处,却是很风情的……”与此相关的还有“风尘”、“淑女”、“淫妇”等词。“她的动作,总让我联想到风尘二字。她的体态,有种舒展、随意的味道。她如野花一样任性开放……所谓淑女却很少骄纵四肢。淑女的胳膊两腿,双唇之间,甚至指头与指头之间,总给人以‘夹得紧紧’的感觉。”淫妇在作者眼里不过是痴迷于性事的妇女之意,本没有什么褒贬,但现在却被人们当作一个贬义词广泛使用,这是大大的失误。“淫妇,多动人、多美好的两个字好啊。”同样,“好色”是一种正常的喜爱之情,即对美好异性的倾慕。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也被人们作为一种缺点甚至不道德的行为看待。这其实是对中国诗意的汉字的曲解和亵渎。“坦率地讲,我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好色的人了。我得恬不知耻地承认,这是我仅有的某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我在早年,在我六岁的时候,就发现唯有漂亮的女人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一种“诗性话语”占的篇幅最大,也是作者一贯的语言优势和风格,读来引人入胜。但不容讳言,小说中的“政治话语”和“情色话语”却有用意,是作者竭力要诉诸读者的人生领悟。而且,作者明显地企图以“情色话语”反拨和消解长期以来流行的“政治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