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异化的悲哀

作者:宋 珅




  分析表现主义文学,奥地利作家弗朗兹•卡夫卡恐怕是不能不提到的一位作家,就这个注重表现个人主观内心感受与生存现实相结合的文学流派而言,卡夫卡的出现,无疑为表现主义竖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在读者心目中,卡夫卡是一个另类而独特的作家,他善于运用大段大段类似于内心独白的心理感受的描写,揭示一个个深刻的主题,将现实与虚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亦真亦幻间,象征的深意便跃然纸上。卡夫卡喜欢在作品中抒写现代人在社会中的疏离与寂寞、孤独与绝望的心理,抑或是一种探索与追求的过程,在其中凸现种种怪诞和荒谬,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他通过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个个小人物的刻画,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这个扭曲变形的世界里种种惶恐不安、迷茫孤独的生活状态,他们遭受压迫却无力反抗,憧憬未来却在破灭的幻想中痛苦挣扎,走一步算一步的生活使他们濒临崩溃的边缘。不得不承认,卡夫卡的作品是带有很强的悲观色彩的,读者在那些为生活而疲于奔命,却又难有好下场的主人公身上,往往只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却看不到希望的光芒。因此只能说,卡夫卡的小说是一面严苛的镜子,它能照到社会中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却未能告诉我们出路在哪里。
  在卡夫卡的众多中短篇小说中,《变形记》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也是表现主义的经典之作,它充分地体现了卡夫卡独特的创作风格。表现主义强调表现作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运用怪诞的象征手法发泄内心的苦闷。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社会情绪、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心理变化。
  《变形记》问世于1912年,在那个社会动荡、人心慌乱的时期,人性的压迫和扭曲构成了社会的主流,而“异化”现象成为了资本主义或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现象,也是卡夫卡创作最本质的思想特征。所谓“异化”,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分裂出其对立面,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在《变形记》中着重体现的是人性的异化,即人成为“非人”的异化。
  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便足以震撼人心:“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如此荒诞而又恐怖的开场,为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作为旅行推销员的主人公,是一个为了家人、为了生活而奋力工作,整日奔波劳碌的小职员,尽管每日受到种种压迫却已习以为常。在某一天的清晨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虫子,这也预示了格里高尔悲惨生活的开始。刚开始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奇妙的变化,格里高尔以为这一切都只是幻觉,希望再睡一觉醒来,一切就会恢复原样。“他殷切地盼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这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因此,尽管发觉今天的自己有点异样,他仍然首先考虑到的是工作,要尽快起床赶火车去上班,担心自己因为上班迟到丢了工作,使家人受到牵连。“如果不是为了父母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由此可见,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尽管受到深刻的压迫却也无能为力,在生活的重压下还要不断压抑自己。
  在格里高尔意料之中的是,公司果然派秘书主任来询问他没能上班的原因了。怕公司因此开除他,讨还旧债,他顾不上身体的种种不便,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从床上下来,用嘴替秘书主任开了门。这一段的细节描写很是精采,既把其尽力从床上下来的种种动作刻画得栩栩传神,又将用嘴转动钥匙开门的甲虫的真实的动作,与人类的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当他从秘书主任的话语中,发觉了对方不悦的语气后,格里高尔完全忽略了自己当时的状况,打开门情绪激动地说出了一连串连自己都听不懂的虫子的语言,想要保留住自己在公司的职位,讨好秘书主任。然而他这番焦急的举动,非但没有得到秘书主任的理解,还把人家吓得夺门而逃。
  看到儿子变成眼前这种怪模样,母亲吓得昏了过去,父亲甚至每次看到他都厌恶地将他赶回自己房间。亲人们的疏远对格里高尔造成很大的打击,但他的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他渐渐无法以自己的人性抑制自己不断表现出来的“虫性”,他的声音变得连自己也无法辨认,再也说不出别人听得懂的话来,视力也在迅速衰退,甚至他对新鲜的食物再也提不起兴趣,反而对腐败的东西情有独钟,看到眼前的牛奶会不自觉地咂吧起嘴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妹妹不得不到外面工作,对格里高尔的照顾渐渐敷衍起来。而格里高尔也适应了自己甲虫般的生活,不再奢望自己有一天能再变回到人,对家人的冷漠和恐惧也习以为常了。但与妹妹关系的破裂,使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听着妹妹绝情又恶毒的话语,格里高尔“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要强烈”。
  因为绝食和受伤的原因,格里高尔终于在自己的房间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个变成了甲虫还时时刻刻惦念着自己家人的可怜的人,最后悲惨地死去了。更可悲的是,他的尸体最后竟然是被家里打扫卫生的老妈子发现的,他的死对全家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他们会觉得终于可以除去这个负担了。因为在他刚刚死去之后,全家人便在想着到哪里去旅行,陷入了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中了。
  《变形记》是一部独特而又尖锐的作品。主人公在生活的重担和工作的压力之下,从人变为了一只甲虫,深刻地表现了人在社会中难以逃脱被异化为非人的命运。作者将象征主义手法活灵活现地运用到作品中,使人们看到一只外表是甲虫,却又有着人类善良心理的异类。主人公的悲惨正是由于他依然葆有人类的情操,只能在痛苦与挣扎中绝望地死去。小说注重对格里高尔心理的刻画,用内心独白、回忆、幻想等心理描写,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从刚刚变形后的惊慌、忧郁,到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再到遭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刻画得具体细致,给人带来一种孤独、冷漠与悲凉的感觉。
  卡夫卡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将荒诞的情节嵌构在合理的寓意中:人被异化为非人,使人丧失了本性,无法接受现实世界,也无法被现实世界所容纳。人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这种异化是夸张和荒诞的,但这就好比寓言故事,用虚构的真实通俗地揭示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醒。生活在动荡不定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生存,他们的命运往往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性的压抑与社会的扭曲,导致了他们悲惨的结局。
  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虚幻的世界,说它虚幻是因为一开篇我们便知道这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说它真实,是因为作者用旁观者的语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不动声色地运用客观的写实的手法,加上大量的细节描写,使那样一个本来荒诞恐怖的世界变得真实可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变形后具体的生活细节和逼真的心理状态的刻画,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样一个真实的世界。
  正是由于作者这种冷静的抽身旁观的姿态,使得故事背后的悲凉更加触目心惊。因为儿子变成了异类,丢了工作,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家人就冷淡厌弃他,甚至不惜伤害他,置他于死地。善良的格里高尔是为了家人才拼命赚钱,努力工作,甚至变成甲虫还时刻惦念着他们,可是他的变形非但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和理解,反而被当作负担。人与人之间,哪怕是父母兄弟之间,都逃不过现实利益原则的支配。因利益而产生的人物关系的变化的强烈对比,在小说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卡夫卡在作品中喜欢描写人在外部世界重压下的那种无力感,他的小说是幻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能从中看到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也能读出发人深省的社会意义。当小说家凭借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种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便能从中读出深刻的象征意义。社会的弊病、现代人普遍的心理状况和精神危机,在他的笔下无所遁形。
  一个伟大的作家总是以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经历和感触,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给世人,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卡夫卡便是这样一位作家,尽管他的作品有时是灰暗而晦涩的,但却能呼唤我们同情那些无辜的受难者,让我们如实地看到了现实世界,听到作家为人类的明天敲起的急促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