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3期

两个小问题

作者:胡小宁




  我是一位多年来自费订阅《文学自由谈》的读者,先前订阅过的不少文学期刊,现大部分停掉不订阅了,惟《冬学自由谈》至今还牵扯着我的这一点可怜的文学爱好。近读该刊今年第;期,联想到两个小问题。
  一是作者引述古人的言论,最好查找一下原文(编辑也应有此责任),以免老是引错,这对一个搞文学的学者,应该不算“高标准”吧。如本期就有三例:
  (1)李国文先生的《文学的膨化》一文:“你也不能不钦服亭长刘邦所言,‘将相王侯,宁有种乎’,是那样地有道理。”
  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召令徒属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此言非“亭长刘邦所言”,乃陈胜所言也。且“将相王侯”应为“王侯将相”。
  (2)韩石山先生的《在斯德哥尔摩西郊墓地的凭吊》一文:“天亡我楚,非战之过也。’项羽将军拔剑自刎前的这句感慨,最能说明人生的无奈与不甘。”
  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谓其骑曰:‘……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此言在《本纪》之后的“太史公曰”中又被司马迁引述了一次,为“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韩先生历史系科班出身,该知“言出有据”的道理吧!
  (3)朱健国先生《“精神晃晃”李更的故事》一文引白居易诗:“老来嫁作商人妇”,应为“老大嫁作商人妇”,“老来”和“老大”意思是大不一样的。“老大”是“年纪大了”,古人妇女二十几岁,就可算“老大”了,即《序》中所说的“年长色衰”之意。“老来”再嫁作商人妇,匪夷所思!
  以上并非冷僻之典,手头一查,即可避免舛误。
  二是贵刊的文章有越来越长之势,“六不”思路,其中有“不青睐长文呆论”一条。
  长文并非不好,长而有物就好。但像韩石山先生此篇《凭吊》,十二个页码,一点意思,绕来绕去,绕得人头晕目眩,很没意思。韩先生是倡导写文章不避废话的,他以为鲁迅删来删去,只剩下干巴巴几条筋,很没意思,但他这样地绕来绕去,也非文章“丰腴”之法。还有些书评文章,也占页码过多,所评者也不是什么大著作,介绍介绍本无不可,硬是写成皇皇长文,令人不忍卒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