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民国元老刘成禺的美国罗曼史

作者:傅德元




  
  100年前的旧金山大地震及震后的火灾,给很多早期来美国淘金的华人家庭和个人带来悲剧,但也有人“火中取栗”,喜结良缘,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的刘成禺即是如此。他从火中救出了白人姑娘珍妮,并与她成就百年之好,写下了一段浪漫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异国罗曼史。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以惊险的喜剧开场,却以近乎悲剧的分离落幕,而他们的后辈却到中国“寻根问祖”,以自己的华裔血统为荣。这漫长而真实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种族背景及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历史因素,耐人寻味。
  
  主办旧金山《大同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刘成禺(1875—1952)是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禺生。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刘兆霖号雨臣,曾在广东广州府和潮州府等地为官数十年,“卓著勋声”,晚年在武昌家居讲学,对子女“督责甚严”。不幸的是,刘兆霖在刘成禺13岁时辞世,由母亲方太夫人将儿子抚养成人。刘成禺“年少英俊,即负时望,一时师友,多以远大期之”;光绪十九年(1893)后入武昌经心、两湖书院,“受经史性理词章之学”。刘成禺深感外患频仍,清政不纲,“痛心国事日非,亟思留学他邦,有所深造”,曾师事于辜鸿铭和容闳学习英文,并受到维新思想影响,为他后来走上民主革命道路打下基础。
  光绪二十五到二十六年(1899-1900),刘成禺曾参与唐才常等发起的自立军起义,事败后逃往香港,经陈少白介绍加入孙中山创办的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日本成城陆军预备学校,次年在横滨与孙中山相见,纵谈竟日。后来他回忆说,此次会见,“是为四十余年致力革命之发韧”。
  1903年1月,刘成禺与湖北革命志士蓝天蔚、张继煦、李书城等在东京创办了《湖北学生界》。该刊物是20世纪初留日学生用省区命名的第一份刊物,其宗旨是“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刘成禺曾在刊物上发表《史学广义》一文,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和推翻清王朝的思想。他还受孙中山之托,为宣传反清革命而写作《太平天国战史》一书,1904年成书,孙中山为之作序,称此书是太平天国的“一代信史”,此书也是中国学者最早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著作,具有很高的政治和学术价值。
  由于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使刘成禺失去了官费留学生资格,不能继续在日本停留,经孙中山和冯自由介绍,他取道上海领取赴美护照,于1904年春夏之交乘轮船抵达美国加州旧金山,任当地华侨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主笔(总编辑)。该报于1902年创办,康有为的弟子欧榘甲任主笔,主要宣传保皇思想,并与孙中山相对抗。后欧榘甲被驱逐,孙中山推荐刘成禺继任主笔。
  刘成禺任《大同日报》主笔之后,“大倡革命排满”,积极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保皇党人论战,争取旅美华侨支持国内的反清革命。据民国元老冯自由介绍说,在刘成禺的主持下,《大同日报》“旗垒为之一新,渐渐发挥洪门反清复明之宗旨,……南北美洲凡有洪门人士所到之地,莫不有大同报,一纸风行,无远弗届”;“自是全美侨众之革命思潮,遂因《大同日报》之崇论宏议而一跃千丈”;“美洲华侨革命思潮之激荡,刘之力为多焉”。在此期间,刘成禺还负责在美洲筹款以支持国内的反清斗争,并多次接待孙中山,对孙中山筹备成立同盟会大力支持。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行后,《大同日报》又在旧金山代售《民报》,使美洲华侨接受同盟会的革命思想。
  
  大地震“火里奇缘”,成就百年之好
  
  在旧金山主编《大同日报》、从事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刘成禺有一段异国爱情和婚姻故事,且极富浪漫和传奇色彩。
  1904年刘成禺来到旧金山之后,一方面任《大同日报》主笔,同时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学习。为了更快适应语言环境并完成学业,他找了一位美国白人姑娘任英文教师,名叫珍妮·埃拉·特雷斯科特(Jennie Ella Trescott),小他两岁,1877年4月7日生于堪萨斯州福特道齐城。二人虽只是师生关系,没有过多交往,但也相处融洽。
  
  1906年,巨大的灾难降临旧金山。4月18日凌晨5时许,一场大地震突然发生,震后发生火灾,同时水源枯竭,消防队无能为力,只能任大火蔓延。三昼夜的大火,将华埠商业、住宅区及西人住宅区焚毁,烧到偏僻住宅区才自行熄灭。在这场灾难中,刘成禺从废墟和火海中救出了遇难的珍妮姑娘。这一偶发事件使两人原有的交往和感情顿时升华,珍妮决定要与刘成禺结为夫妻,成就百年之好。
  美国虽说是“自由民主”的国家,但当时对不同族裔男女的自由恋爱结婚,特别是华裔男子与美国女子结婚,却有种种限制。1882年“排华法案”出台,到20世纪初,正是美国上下排华浪潮最高涨的时期,美国人把失业和其他罪恶都推到“唐人”头上,各种排华法令也不断出笼。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州,法律明确规定白人不能与华人通婚。但珍妮决心已定,为此两人于1906年5月旅行到允许白人与少数族裔通婚的怀俄明州埃文斯顿市办理了结婚手续。但怀俄明州的法律规定,与少数族裔结婚的美国公民要放弃美国国籍。为此,珍妮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美国国籍(据有关文章叙述,类似的情况,到1929年还存在),但她同时坚决要求刘成禺将英文姓氏“Liu”改为美国人的“Luis”?熏以尽量减少白人的歧视。二人结婚时与亲友的照片至今仍被后代珍藏着。
  结婚40年后,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中还曾回忆他与妻子结婚的情况:“四十年前,与予妻(Dolly Tiscott)结婚于渥阳明州(注:今译为怀俄明州),该州无禁止东方人种与西女结婚条例,地近优脱州(注:今译为尤他州),乃为盐湖之游。盐湖城,为优脱首府,在万山之中,人富膏原,家无陋屋。”在盐湖城旅游时,刘成禺与他的新婚妻子住在盐湖城阿格登旅馆,他还颇有兴致地了解了当地摩门教及其多妻制的情况。后来,刘成禺的好友、篆刻家杨千里为他刻一“火里奇缘”印署相赠,即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结婚的浪漫故事。
  结婚之后,二人又返回旧金山,刘成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他们的大女儿布洛瑟姆(Blossom)诞生于旧金山。
  
  携全家返回中国后的生活
  
  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旧金山同盟会员及华侨欢欣鼓舞。不久,刘成禺先期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和筹组革命政府,两个月后,他的妻子珍妮也带着女儿离开美国,来到中国。回国后,刘成禺被黎元洪任命为南北议和的南方代表及新政府参议院湖北省参议员,并在上海加入柳亚子等人创办的“南社”。
  1912年4月,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位让给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北迁?熏刘成禺继续北上任参议院湖北省参议员。1913年4月,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开幕,刘成禺仍任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时,他因附和革命被袁世凯通缉,被迫逃到上海。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阴谋日益明显,刘成禺在北京“退处城南,僦孙退谷故宅居之,槐窗闲日,间理旧籍。时项城锐意称帝,内外骚然,朝野新语,日不暇给”。他闭门著书,写作《后孙公园杂识》,并与郭泰祺等密谋用美、日驻屯军挟黎元洪出北京,未能成功,遂“遁沪讨袁”。
  1916年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刘成禺在国会恢复时继续任参议院议员,此后,他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于民主革命。1917年8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刘成禺被任命为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参议院议员,9月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府参议,赴北京运动其他议员南下护法。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刘成禺又先后被任命为总统府宣传局主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宣传委员和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1924年6月,孙中山又任命刘成禺为陆海军大本营参议,并与北京政府段祺瑞的代表许世英洽商孙中山北上事宜。不久,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北上,谋求解决国内问题,刘成禺和郭泰祺等全权办理鄂豫湘三省军政事务,并商议建立建国政府。孙中山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刘成禺赶赴北京参加治丧和葬礼等活动并亲自扶灵,表现了对孙中山的敬仰和革命情谊。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