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蒋介石与他的盟兄弟

作者:张家康




  蒋介石的一生,结盟了众多的异姓兄弟。他的结拜兄弟数目之多,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之最。他与这些异姓兄弟,或结盟于少小离家求学,或结盟于负笈东渡扶桑,或结盟于中华民国肇建,或结盟于北伐革命兴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正是这些金兰兄弟的提携和帮助,他才得以攀缘而上,攫取权势,成为乱世之枭雄。然而,他对待这些盟兄弟,除少有的几位能“谊同手足,生死不渝”外,多是颐指气使,情尽义绝,甚至反目为仇,兵戎相见。
  
  奉化结义
  
  蒋介石的少年时代,生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一时代的少年所接受的文化熏陶,除却传统的儒家思想,便是坊间流传的野史小说。他尤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等,成为他所心仪的行为方式。他自称“六岁就学,顽劣益甚”,母亲虽“训迪不倦”,也难以改正其顽劣的个性,以致乡里称其为“瑞元(蒋介石乳名,笔者注)无赖”。他自小便有“领袖”欲,是远近有名的“孩子王”。16岁那年,他入奉化凤麓学堂读书。入学不久,他便在一次学潮中初露锋芒,在与校方负责人辩论时,“盛气趋前,情态激烈”,同学们送他“红脸将军”的绰号。也就是在此前后,他与周淡游、王恩溥、何禄山、刘祖汉、俞镇臣、朱孔阳、陈泉卿、江怀卿、陈杏桂、孙星环、孙洞环、夏明世等结拜为异姓兄弟。
  这班少年兄弟中,他与周淡游、王恩溥、何禄山等的关系尤为密切,可谓是生死情谊,刎颈之交。周淡游长蒋介石5岁。1906年,周淡游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东渡日本入东京警监学校读书,寻求救国之路。他在日本时,因陈其美也是浙江人,所以来往密切,并被介绍加入同盟会,从而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胡汉民等革命党人。同年5月,蒋介石也来到日本求学,与盟兄相聚于异邦,心情特别高兴。蒋介石作为后起者,对已是同盟会会员的盟兄,佩服之至。一天,周淡游带着蒋介石来见陈其美,短暂的会见,陈其美对蒋介石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几年,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同盟会,他也由此步入中国的政治舞台,应该说,周淡游是他的政治牵线人。
  周淡游回国后,在陈其美的领导下,参加讨袁的革命活动。1915年11月10日,他直接参与策划谋刺袁世凯的心腹大将郑汝成的行动,郑汝成被刺后,孙中山闻之尤为兴奋,致函曰:“大江南北势力磅礴,正宜乘时大举。”1919年5月,周淡游的肺结核病复发,咯血不止,医药罔效,病逝于成都,年仅39岁。蒋介石没有忘记周淡游的引见之恩,在他政治得势后,对其后人尽力呵护,其长子被派往日本千叶步兵学校深造,二子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幼子留学美国哈佛大学,他们学成归国后,都被委以重用,各尽其才。1927年,周淡游的遗骸运回奉化,蒋介石亲自过问其盟兄的安葬。他筹措资金,为其营运颇具规模的墓地,并命名为“淡游山庄”,以表达对其知遇引路的感恩之情。
  王恩溥比蒋介石小1岁,从小喜读武侠小说,专爱打抱不平,稍长,还习拳弄棒,练就一些武功,伙伴们称他为“飞毛腿”、“神行太保”。惺惺惜惺惺,还是在孩提时,他们便是形影不离的好友,长大成人后,两人便义结兄弟,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回到家乡溪口,为筹集革命经费而焦心苦虑。思虑万千中,他想到了溪口财神夏全木,此公乃钱庄老板,人称溪口首富。他与盟弟王恩溥密商,准备向夏全木“借钱”。于是,他们雇了一乘轿子,诳称奉化某老板与夏老板有要事相商,将夏全木抬到雪窦山。夏全木知道自己被绑票时,已经吓得脸色灰白,战战兢兢。这时,蒋介石、王恩溥便坦言相告,出此下策,纯系无奈,革命急需经费,须臾不能拖延,知先生财源滚滚,望能资助1万元大洋。夏全木陷此境中,只得写信命账房送来1万元大洋。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刺杀后,蒋介石陷于迷茫之中,常回奉化与众多的盟兄弟相聚。期间,他与王恩溥相聚最多,他们经常来往于上海与宁波之间。他们的行踪,早已引起宁波当局的注意。一次,他们刚刚走出宁波码头,便被密探跟踪。蒋介石甩掉了“尾巴”,王恩溥却被拘捕。不久,反动当局便对王恩溥处以极刑,临刑前,王恩溥视死如归,引吭高吟:“铁丸穿心三分热,钢刀过颈一时凉。”
  何禄山,奉化肖王庙镇何家村人。少年蒋介石常来何家村,因为,他的孙氏舅父,即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孙氏的兄长,就住在何家村。蒋介石因此与何禄山相识相交,结拜为盟兄弟,何为兄,蒋为弟。讨袁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成为在逃的通缉犯,他再也不敢在上海抛头露面,本想回家暂避风头,可是,又怕时间长了,家乡的脸面熟悉,更容易暴露身份,思忖再三,还是肖王庙何家村舅父家安全。孙氏舅父母十分喜爱这位外甥,尤其是舅母蒋妙缘,也是溪口人,说来还是他的族姑,所以,对他更是关心备至,整天把他“关”在家中,悉心保护,唯恐出了差错。
  奉化县还是接到搜捕“要犯”的公文,执行这一公务的是警所干事丁志国。何禄山与丁志国多年朋友,情同手足。他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找到丁志国,晓以大义,劝导他不要为了上峰的几个赏钱而结怨乡里,树敌于革命党,能敷衍则敷衍,可抬手则抬手。丁志国诺诺应是。为了应付差使,丁志国不得不带着警察来到孙家搜查,然而,人还未到便一路吆喝,以间接告知孙家。果然,孙家听到吆喝声,赶紧把蒋介石隐藏起来。当警察大摇大摆地来到孙家,早已不见了蒋介石的踪影。蒋介石得知此次化险为夷,全凭盟兄暗中相助时,立即前来拜望何禄山,深情地说:“恩兄对我有再生之恩,永志不忘。”
  
  恩师挚友
  
  陈其美长蒋介石9岁。1906年,他们都在日本留学,经他们共同朋友周淡游的介绍,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这时,陈其美已是同盟会员,且是孙中山的最亲密的追随者。辛亥革命中,蒋介石对陈其美可谓是如影随形,亦步亦趋,唯其马首是瞻。其间,他们又结识了黄郛,黄郛长蒋介石7岁。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奉陈其美命,匆匆由日本回国,参加杭州起义。黄郛则在陈其美身边,共同组织上海起义。11月4日,上海光复,陈其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黄郛为都督府参谋长,兼任沪军第二师师长。7日,杭州光复。蒋介石由杭州来上海,陈其美利用上海商团的捐款,组建沪军第五团,任命蒋介石为团长,隶属黄郛的第二师。陈、黄、蒋既是同乡,又是留日同学,而且志同道合,他们遂在上海打铁浜互换兰谱,结为盟兄弟,蒋介石给陈、黄的盟誓为:“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仅过13天,蒋介石即领大哥陈其美命,伙同他人在上海,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暗杀于广慈医院。陈其美由此更将其视为亲兄弟,倍加重用。1913年3-6月间,陈其美将蒋介石引见于孙中山,其后,又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说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学者,而且言语踏实,见解透辟,一定能成为‘革命实行家’,是同盟会‘真正需要的人物’”。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被袁世凯所派刺客暗杀于家中。蒋介石闻讯赶到现场,扶尸恸哭,悲痛至极。他还以义弟的名义写了篇情辞恳切的《祭陈英士(即陈其美,笔者注)文》,文章说:“呜呼!自今以往,世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笃,如公者乎!”当他在政治上发迹,便知恩图报,爱屋及乌,重用陈其美的两个侄儿——陈果夫、陈立夫,以至于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