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中央军委三设办公会议

作者:徐 平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织结构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三度设立中央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对于加强军委领导,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959年庐山会议后中央军委大改组,增设副主席、常委,并第一次设立办公会议。军委办公会议由当时三总部和军委办公厅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建国后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1954年9月28日成立的。中央军委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2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同年9月31日,决定黄克诚(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肖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任副秘书长,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协调各总部的工作,处理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1956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增补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粟裕(总参谋长)、陈赓(副总参谋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副主任,12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装甲兵司令员)7位大将和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刘亚楼(空军司令员)、洪学智(总后勤部部长)3位上将为中央军委委员。
  1959年庐山会议后,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黄克诚(时任总参谋长)、洪学智等人受到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军委和总部领导岗位。同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改组中央军委,新的军委由21人组成,增设副主席和常务委员会。中央军委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贺龙、聂荣臻;委员有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罗瑞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粟裕(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陈赓(国防部副部长)、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国防部副部长兼装甲兵司令员)、肖华(总政治部副主任)、刘亚楼(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员)、苏振华(海军政委)。新增了两位军委委员:罗瑞卿和苏振华。毛泽东、邓小平、9位元帅和罗瑞卿、谭政两位大将为军委常委;罗瑞卿大将为军委秘书长,苏振华上将、肖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将为副秘书长。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新任国防部长林彪主持。
  同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又发出通知,决定在军委常委之下设立一个办公会议,由罗瑞卿、谭政、杨成武(副总参谋长)、肖华、邱会作(总后勤部部长)、肖向荣组成,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同时,增补肖华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是当时三总部和军委办公厅主要领导,即总参、总政的一、二把手和总后的一把手,以及军委办公厅主任。
  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前,中央军委构成没有变化,但军委办公会议成员陆续作了一些调整:1960年5月,增补张爱萍(副总参谋长)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60年10月后,谭政在军委扩大会上受林彪的陷害,遭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中央军委常委、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国防部副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65年6月,增补杨成武(代总参谋长)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同年11月,肖向荣受林彪诬陷,被免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军委办公厅主任职务。12月,罗瑞卿受林彪等人诬陷,被撤销中央军委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国防部副部长和总参谋长职务。1966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兼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
  
  “文革”中林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取代了军委常务委员会和办公会议。“九一三”事件后,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新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共中央军委的工作受到林彪、江青等人的干扰破坏。老帅们和其他军委成员大都受到冲击,不是被打倒,就是靠边站。196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增补谢富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北京军区政委)、肖华(总政治部主任)、杨成武(代总参谋长)、粟裕(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为中央军委常委。1967年6月,张爱萍受林彪等人诬陷,被撤销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副总参谋长职务。此时,军委办公会议仅剩肖华、杨成武、邱会作3人,已无法正常工作。
  1967年8月1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成立由吴法宪(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叶群(林彪办公室主任)、邱会作(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张秀川(海军副政委)组成的军委办事组,吴法宪负责。9月底,杨成武任军委办事组组长。10月,又增补李天焕(第二炮兵政委)、刘锦平(民航总局政委)为军委办事组成员。1968年3月,林彪一伙制造了“杨、余、傅事件”,杨成武被撤销代总参谋长及军委的职务。军委办事组改组,由黄永胜(广州军区司令员,接替杨成武任总参谋长)、吴法宪分任正、副组长,叶群、李作鹏、邱会作为办事组成员。黄、吴、李、邱为林彪的“四大金刚”,叶群是林彪之妻、“林办”主任,军委办事组已完全被林彪集团把持。此后,中央军委常委被迫停止活动。军委办事组实际上取代了中央军委常委和办公会议,使林彪一伙控制了中央军委很大一部分权力。1969年1月又增补李天佑(副总参谋长)为军委办事组成员。
  1969年4月28日,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军委人员组成名单,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委员42人。
  军委办事组组长为总参谋长黄永胜,副组长为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成员有叶群(林彪办公室主任)、刘贤权(铁道兵司令员)、李天佑(副总参谋长)、李作鹏(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李德生(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拟任总政治部负责人)、邱会作(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温玉成(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谢富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林彪的干将在军委办事组中占了绝大多数。
  1971年4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增派纪登奎(北京军区第二政委)、张才干(副总参谋长)参加军委办事组。毛泽东将此称之为对黄永胜、吴法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掺沙子”。
  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叶群摔死在温都尔汗。林彪的“四大金刚”黄、吴、李、邱及张秀川先后被隔离审查。10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新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被毛泽东称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临危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新的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谢富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张春桥(南京军区第一政委)、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李德生(总政治部主任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纪登奎(北京军区第二政委)、汪东兴(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陈士榘(工程兵司令员)、张才干(副总参谋长)、刘贤权(铁道兵司令员)等10人组成。其中,北京军区有3位军政领导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说明这一时期京城要地的特殊性。军委办公会议的重新成立,使军委日常工作走上正轨。
  
  “文革”后期再次取消军委办公会议,恢复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并增设列席常委。1979年第三次成立军委办公会议,一批德高望重的高级将领重新进入军委领导中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