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瞿秋白三个弟弟的命运

作者:散 木




  瞿秋白有6个弟妹,他们分别是瞿轶群(女)、瞿昀白(男,即云白)、阿鑫(男,早夭)、瞿景白(男)、瞿垚白(男,自幼患有癫痫病)、瞿坚白(男)。
  在他们的母亲因债务而自杀后,“一家星散,东飘西零”,作为兄长的瞿秋白感慨家道的沦落,惦记着分处各地、寄人篱下的弟妹,常常是“热泪沾襟”。后来他写道:“一家骨肉,同过一生活,共患难艰辛,然而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反使他的友谊深爱更沉入心渊,感切肺腑。”于是,他无形中成为几个弟妹的精神依托。自从他从新生的苏联采访回来后,“兄弟妹妹都引颈想见,好像巢中雏燕似的”。尤其是他的三个弟弟,即瞿云白、瞿景白、瞿坚白,即他的大弟、三弟和五弟,都在他的直接引导下参加了革命,后来他的三弟和五弟,也和他们的哥哥瞿秋白一样,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不过,长期以来,关于他们的信息和资料非常贫乏。如王观泉先生的力作《一个人和一人时代》,在详细介绍瞿秋白的同时,却只用了很少的文字简单地提到瞿秋白的几个弟弟,即“景白于1928年被秋白带往苏联学习,工作期间死于苏联。坚白当获悉大哥在福建被捕杀后,立即从浙江镇海只身出走,历尽艰辛到武汉中共办事处找到徐特立,参加了革命,1944年日寇“大扫荡”时英勇牺牲于武安百草坪。”其实,在这简单的文字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历史内容。
  
  一、瞿景白
  
  瞿景白生于1906年,在他10岁时母亲为生活所迫自杀后,他和姐姐、弟弟(即坚白)一道投奔到杭州伯父家,父亲则与四子去了武汉,投奔了另一个姑父家。1921年夏,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是当时全国知名的一所学校。1925年秋,他随兄长又进入了上海大学。
  读书期间,他当选为上海大学演说练习会的文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瞿景白不仅参加了声援的游行,而且带头呼喊口号,勇敢地走在示威队伍的前列。当他被租界当局的鹰犬抓捕之后,他慷慨陈词,驳得租界巡捕哑口无言,不得不当庭将他无罪释放。
  同年秋,瞿景白担仟上海曹家渡共青团团委书记。 1927年3月,他随瞿秋白到汉口工作,负责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的会议记录。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他协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的瞿秋白,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为“八七会议”的举行做了大量的会务工作。
  1928年4月,受党的派遣,瞿景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当时又称“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而此前瞿云自已在1926年就人读该校了。8月,适值中共六大在莫斯科举行,组织上派瞿景白与会担任秘书工作。会后,他和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哥哥瞿秋白一道合编了《中国职工运动材料汇编》一书,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概况。
  当的,莫斯科的瞿氏三兄弟是很耀眼的。不过,后来这三兄弟渐渐也有了分别。瞿秋白和瞿景白因为有知识分子正直的品格,结果被靠“极左”获得莫斯科和共产国际青睐的王明小集团,借口所谓“江浙同乡会”等整得死去活来。当时米夫等想用培养一批亲苏的中共“新秀”,来替换原来领导中共的陈独秀、瞿秋白等一批多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于是,中山大学支部局借助苏共党内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等党内反对派的大清洗而开展的“清党”,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极好机会。
  1929年,瞿景白在公开反对王明等人的宗派活动时,遭到残酷迫害,屈死于莫斯科;瞿秋白则长期被打入冷宫,郁郁寡欢;只有瞿云白见风使舵,投靠了王明一派。
  当时也在中山大学学习的陈修良回忆说:瞿景白人很聪明,长于文字,为人正直,敢说敢为,对王明的宗派小团体十分不满,尤其是对以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为首的中山大学支部局的领导作风非常不满。他对支部局和王明等肆无忌惮地污辱瞿秋白的中共代表团以及打击和迫害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无比愤慨,一怒之下把自己联共预备党员的证书也退给了区委书记。这在王明等看来简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失踪”了。实际上是因为他参加了反支部局的活动而被王明等假手于苏联的“格柏乌”逮捕和杀害了。
  这对瞿秋白精神上打击很大,他曾对前来打听弟弟下落的陈修良说:“我已向莫斯科的警察机关报告,要求查明景白的下落,可是全无消息,我估计他是被逮捕了。”陈修良怀疑瞿景白会不会自杀了?瞿秋白认为瞿景白没有自杀的动机的表示。不仅是瞿景白“失踪”了,甚至瞿秋白夫人杨之华也受到了宗派小团体的恶意攻击。陈修良回顾道:当年,“苏联动用专政工具,秘密逮捕中国留学生的事情在三十年代是司空见惯的,至今有许多‘中大’同学均无下落,景白不过是其中之一的牺牲者而已”。
  关于瞿景白的“失踪”,王明派别中的盛忠亮后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一书中说:“由于我和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受到攻击,国际中共代表团和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的关系迅速恶化。瞿秋白及其同伙的政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瞿秋白在中山大学上学的弟弟瞿景白一气之下,把他的联共预备党员党证还给了区党委。就在这交还党证的那天,他失踪了。我们不清楚他是被捕的呢,还是像谣传的那样,说他自杀了呢?不管小瞿出了什么事,对瞿秋白是一个打击,从那天起,开展斗争的气氛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了。”
  陈修良说:“王明一伙早在苏联时就蓄意陷害以秋白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景白的‘失踪’之谜,无疑与‘中大’派别斗争有关,为了打倒瞿秋白,夺取中央的领导,就先拿景白开刀,这就是谜底。”
  又据王凡西的回忆,瞿秋白因受王明等所谓的“半托洛茨基主义”的打击,“他此后几年在党内所受的待遇是非常难堪的,与他有关的人更受到无理的迫害,他的弟弟瞿景白,甚至在莫斯科发疯而死”(《双山回忆录》)。这就是说,关于瞿景白的“失踪”,后来的解释有“自杀”、“发疯而死”,以至最大可能性的被杀害等。
  对于弟弟的屈死异乡,瞿秋白是无比伤心的,此后,瞿秋白也被撤销了中共代表团代表的资格,被打发回国内。再后,当苏区的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时,又故意把他作为“包袱”留了下来,后来他被国民党“清剿”的部队活捉、枪毙。在他牺牲前被囚禁在福建长汀时,在他《未成稿目录》中,还列有一章《忆景白》,显然,这未能写成的怀念之作寄托了他对弟弟深深的哀思。
  新中国成立后,瞿秋白的遗骨才被找到(又在“文革”中横遭凌辱,),而瞿景白也才得以恢复名誉,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二、瞿坚白
  
  瞿坚白是瞿秋白的幼弟,他小于瞿秋白13岁,1912年出生在常州。瞿坚白早年只是小学毕业,但受哥哥的熏陶,他多才多艺,尤其爱好京剧,擅写文章,不时有短小的剧评寄给报馆发表。
  瞿坚白刚正不阿,他在任职浙江淳安、嘉善、镇海等县的教育局事务员时,坚决抵制了集体加入国民党的强令。1935年,当大哥瞿秋白牺牲的噩耗传来,正在镇海县教育局任事务员的他强行克制内心的悲痛,毅然抛弃了安逸的生活,继承哥哥的遗志,矢志投身革命。
  1938年,瞿坚白历尽艰辛辗转找到武汉中共办事处,经徐特立介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起初,他在陕北公学学习,之后又进了抗日军政大学。1940年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前线工作,遂在冀鲁豫边区从事教育工作,后又被分配到八路军太行山地委调查研究室工作。
  1944年(一说1943年),瞿坚白在河北武安百草坪参加反“扫荡”时,不幸与“扫荡”的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后刘伯承将军曾为之题词:“英名不朽”。今在河北省武安市还建有瞿坚白烈士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