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磁州窑瓷塑玩具刍议

作者:郝良真




  【关键词】磁州窑;瓷塑玩具;品种;瓷哨子
  【摘要】古代瓷塑玩具是古陶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所见的磁州窑瓷塑玩具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其品种、装饰特点等做了类比分析,以期为古代磁州窑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古代瓷塑玩具是古陶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艺术,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最近,笔者有幸在邯郸市收藏爱好者田运起、温辉二位家中见到了数十件古代磁州窑瓷塑玩具,它们不仅品种丰富,形态各异,而且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古朴、稚拙的艺术美。下面根据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磁州窑瓷塑玩具资料,结合我国古代瓷塑玩具生产的历史,将其类比分析,作一些初步的研究,以期为古代磁州窑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在我国漫长的陶瓷发展史上,民间陶瓷玩具曾大量涌现,这些生动而迷人的玩具不仅凝结了历代窑工们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文化面貌。历史上瓷塑玩具的生产也是伴随着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而发展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的瓷器烧造起源于商代后期,在此之前,雕塑玩具大部分为泥制或陶制,如新石器时代的鸟、兽、人物等雕塑。两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雕塑艺术品,有形态各异的陶俑,捏制或模制的陶兽,还有陶制的马车、牛车和船等。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曾提到汉代的泥玩具:“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俳,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上世纪70年代,在邯郸地区东魏北齐墓葬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俑,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猪、狗、牛、马、羊、鸡等模制动物,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塑玩具已十分普遍,但没有发现类似的青瓷玩具。到了唐代,一方面泥塑艺术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雕塑艺人,如捏塑艺人张爱儿,彩塑艺人王温、刘九郎等,还有人把当时著名的泥塑大师杨惠之与画家吴道子相提并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另一方面瓷塑玩具的生产也渐趋成熟,一些瓷窑开始批量烧制。艺术的繁荣直接影响着唐代瓷塑玩具的发展,不仅数量猛增,题材也十分广泛。宋代则是我国瓷塑玩具生产的繁荣时期,各窑口普遍烧制,各地还出现了专营玩具的集市和挑担沿街叫卖玩具的货郎。宋初江西吉安永和人舒翁父女便是生产瓷玩具的著名艺人,他所开创的“舒窑”即后世所称的“吉州窑”,唐秉均《文房肆考》:“吉州窑,出今吉安州永和镇。……宋时有五窑,舒翁工为玩具,烧者最佳,翁之女号翁娇,尤善。”舒窑所塑造的各种玩具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为当时人们所喜爱。自元代开始,瓷塑玩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玩具的质量和品种远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彩。到了明清时代,瓷塑玩具生产便逐步被其它种类的玩具取代。纵观我国的陶瓷发展,民间陶瓷玩具有着独特的地位。
  
  磁州窑瓷塑玩具的生产与古代各窑口的瓷塑玩具发展历史基本一致,唐代磁州窑就开始烧造瓷塑玩具(图一),但生产的数量和品种较少,宋、金、元直至明代则十分兴盛(图二、三、四),不仅数量、品种繁多,题材也丰富广泛,成为这个时期磁州窑产品的一大门类。特别是明代,在其它窑口瓷塑玩具生产走向衰落的情况下,磁州窑瓷塑玩具的生产仍然十分兴盛,这与磁州窑是民间瓷窑且自古以来从未断烧有着直接关系。它所生产的瓷塑玩具虽然缺少文献记载,但从目前存世的品种和数量来看,充分反映了其作为商品瓷的鲜明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展现了古代磁州窑的艺术面貌。
  古代磁州窑瓷塑玩具的品种很多,但目前在邯郸地区古玩市场和收藏者家中所能见到的品种,也仍然如同在浩瀚海洋中拾到的几粒贝珠,还不能完全概括出它的全貌。在现存的玩具品种中,以动物和人物类为主,且动物类居多,最具特色的是它们的口哨功能。这些动物玩具五花八门,有穿行于山林之间的狼虫虎豹和畜养于村舍里的猪狗牛羊,也有游嬉在水中的鸭鹅鱼虾和鸣唱在枝头的鸟雀飞禽,在人们的理念中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和人间吉祥美好的象征,因而更容易唤起孩子们的童心,引发他们的好奇感和购买兴趣。
  
  磁州窑动物玩具装饰艺术的突出特点是白地黑花为主,兼具彩色装饰。具体来说,唐代以青釉为多,白釉次之,后期兼有三彩装饰特点,以黄绿彩为多;宋代前期以黑白釉为主,素胎印纹或素胎印纹半釉次之;宋代后期以白地黑绘花为主流,而且增加了红绿彩装饰,包括金元时期这个特点仍十分明显;明代在继承白地黑绘花装饰艺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柿红色彩(俗称“落砂红”),这是明代磁州窑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在玩具制作上也得到了明显的反映。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磁州窑瓷塑玩具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品种:
  鸡:在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鸡骨,这说明早在8000年前世界上就有着饲养的家鸡。人类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雄鸡报晓风雨无间,雌鸡产卵繁衍生息,这些相伴人类活动的动物当然会引发人类的兴趣。因此在中国古代瓷塑玩具中,鸡的形象不绝如缕(封二,4)。
  鱼:自古以来,渔猎就是人类主要的生存手段之一,而且“鱼”和“余”又是谐音,古人往往用鱼来表示“富裕”、“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或者用来表示夫妻恩爱之情。所以,鱼就成为瓷塑玩具中的主要品种(图五)。
  
  马:我国驯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这与世界驯马的历史相同步。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和生产工具,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再者,邯郸是赵国的都城,秦赵先祖就是靠驯马而发展起来的,在赵王陵2号墓就出土了战国时期具有写实风格的青铜马,马与赵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大量存世的瓷塑马玩具可见,赵国的骑马文化对后世的瓷玩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六;封二,5)。
  
  虎:传说在上古时有力大无比的两兄弟,为了看管桃园而驯服了山上的虎群,但桃子的香甜美味引来了一群恶鬼,两兄弟带领虎群与群鬼厮杀,每制服一个恶鬼,老虎就吃掉一个,从此老虎的名气震动了山川神灵。老虎吼叫厉声,特别是虎额正中有一清晰的“王”字,无比威严,奔跑起来飒飒生风,具有其它古兽类所没有的体魄和神韵。所以百姓喜爱老虎造型,人们用玩具虎来表现憎恨恶鬼、渴望安定、祈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愿望。
  蟾蜍: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中的阴影被看作蟾蜍,月宫又称蟾宫。这样蟾蜍就成为历代文人求取功名所钟爱的吉祥物,匠师窑工们便将其制成各种瓷玩具、水盂等文房用品,还可供孩子们玩耍、使用(封二,6)。
  
  瓷塑十二生肖玩具则更加普遍,窑工们将代表某一年份的动物形象制成各式各样的玩具,孩子们将其挂在胸前,戴在身上,捧在手里,象征着一年的平安成长和幸福美满(图七;封二,4、5、7)。
  从现存的古瓷塑玩具中可以看出,除了动物造型外,人物造型也非常生动。巧手窑工们善于表现人物外貌的动态特征,有些玩具为了达到娱乐的目的,不仅反映民间人伦道德、风俗习惯和美好的意愿,还有意在形象上追求一种滑稽可笑的韵味,使它更为儿童所喜爱。
  人物造型玩具中多为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此外,还有一种人物与动物结合的瓷塑玩具。这些玩具大部分带有吉祥祝福的寓意,如“人马平安”,塑一武将骑在马上,寄托着人们祝福亲人出征平安归来的愿望;“马上封侯”(封二,8), 塑一猴子骑在马上,借“猴”与“侯”同音理念,寓意即刻就要封官加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麒麟送子”(图八)则表达了人们对添人进口、人丁兴旺的殷切期待。
  带有哨子功能的玩具在磁州窑瓷塑玩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构成了磁州窑玩具的一大特色。玩具哨子的历史相当悠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就出土有单孔和三孔哨。磁州窑哨子玩具在造型上有杏核或桃核形、人物形、兽面形、飞禽形、蟾蜍形等(图九),多在头上、背上留有一个或两个孔,一吹就响,注入水后更能长时间发出吱吱的声响,并能不断吐出水泡,因此更容易得到孩子们的青睐。
  
  古代磁州窑瓷塑玩具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人情趣味吸引着今天的收藏者。流传至今的这些林林总总的玩具也让我们看到,古代窑工们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随性而作,随手捏制出这些充满童趣的小玩艺,在换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些许的乐趣。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瓷塑玩具往往不像其它生活瓷器那么精致,具有随意化的特点,天真、稚拙,其自然天成的美感反而构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并使很多玩具之作逐渐发展演变为民间瓷器甚至官窑瓷器的装饰特点。古代磁州窑瓷塑玩具系列无疑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