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河北满城西山花园东汉墓

作者:保定市文物管理所 满城县文勘探队




  【关键词】河北;满城;汉代墓葬
  【摘要】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0月18日,为配合满城县城西山花园小区建设工程,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满城县文物勘探队对工程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东汉墓M9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随葬品,为研究当地古代文化增添了实物资料。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0月18日,保定市文物管理所、满城县文物勘探队为配合满城县城西山花园小区建设工程,对工程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其中汉墓2座、唐墓1座、宋墓5座、清墓3座,除汉墓M9外,墓葬规模均较小,且破坏严重。现将汉墓M9情况介绍如下。
  
  一、墓葬位置与形制
  
  西山花园小区位于满城县城西部,北邻保涞公路100米,南距国保单位陵山汉墓约1000米,此处原为农田。汉墓M9位于西山花园小区的东南角(图一)。
  
  该墓为长方形砖室墓,编号2004MCM9,方向150度。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券顶距地表0.5米,未塌陷,北部有一盗洞。整个墓室内已被淤土填满。墓室全长7.6米,宽2.35米,深3.4米(图二)。
  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因受基建施工所限未全部清理,宽1.7米,长度不详。
  甬道平面呈长方形,券顶,南北长0.75米,东西宽1.1米,高1.25米。甬道口内有墓门,外部用砖砌封门。墓门为青石雕刻而成,由门楣、门框、门扉、门槛组成。门扉由2块石板组成,正面刻有浮雕图案,分上、中、下三层。左扉上层为朱雀,中层青龙,下层铺首衔环,高1.17米,宽0.55米,厚0.07米。右扉上层为朱雀,中层白虎,下层鹳鸟衔鱼与狗,高1.17米,宽0.55米,厚0.09米(图三)。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6.6米,宽1.8米,高3米。墓壁均用一丁一顺砌法构筑,距墓底1.9米处开始由丁砖起券至墓顶呈拱形。墓壁底部挤压变形凸出。墓底有铺地砖一层,为顺砖斜向呈“人”字纹平铺。
  墓室中部有两处板灰痕迹,并夹杂少量黑色与红色漆皮,呈南北向,东西并列。西部应为棺木,长2.2米,宽0.6米,有腐朽的人骨架1具,头向南,面向上。东部应为边箱,长2.25米,宽0.6米,其上置铜钱40公斤,其下有0.03~0.06米厚的白膏泥,箱内无人骨架。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除铁剑、铁削、石砚、银戒指置于棺内,其余均置于墓室东南部、北部。
  
  二、随葬品
  
  1、陶器
  魂瓶 1件 。M9∶26,泥质灰陶,敛口,长颈,溜肩弧腹。通体施白色陶衣,红色彩绘,出土时色彩艳丽。器外壁自下而上为三层堆塑人物,第一层饰戴尖帽的骑马俑、庖厨俑、武士立俑等。第二层至三层饰汉代传统的仙人、舞人、朱雀等形象,共分10组,表现了49个人组成的舞乐、嬉戏、幻术等,每组由两人、三人或多人组合,造型生动、古朴。口径19.5厘米,高62厘米(图四,1)。
  陶灯1件 。M9∶27,泥质灰陶,通体施白色陶衣,红色彩绘。分三节叠置,顶层为凤鸟,昂首、勾喙,尾上扬,生动传神。第二、三层为圆盆形座,沿上堆塑戴尖帽的跪坐俑、风帽俑,属吏俑等。通高67厘米(图四,2)。
  陶楼 1 件。M9∶17,泥质灰陶,通体施白色陶衣,红色彩绘已脱落。由三层组成。上层为庑殿顶,正脊两端有角状吻,楼体正面对称两个半圆形窗,三组挑出的斗拱支撑屋檐,高38厘米,宽45厘米。中间一层近方筒状,对称两个方形窗,正面彩绘人物均已脱落,底部护板已残缺,高46厘米,宽44厘米。底层楼体正面对称两方窗,三组斗拱支撑上面的屋檐,屋檐为坡式,面饰七道瓦垄,两端有角状吻,高36厘米,宽48厘米。陶楼每层侧面均有一圆形孔。通高120厘米(图四,3)。
  陶院落1 件。M9∶24,泥质灰陶,由底座、陶屋两部分组成。底座为干栏式,中间开一长方形门,门两侧有两个不规则方窗。由锥架支撑陶屋。陶屋为庑殿顶,脊两端有角状吻,两侧戳印瓦当。两组斗拱支撑屋檐,正中有长方形窗。底座宽32厘米,高10厘米;陶屋宽32厘米,高30厘米;通高40厘米(图四,4)。
  陶罐5件。均为泥质灰陶,可分三型。
  A型: 2件,形制相同。直口,鼓腹,圜底,肩部有一周弦纹,腹部饰稀疏绳纹。M9∶2,高41厘米,口径26厘米(图五, 1)。
  B型:1件。M9∶3,直口,折沿,短颈,弧腹,肩以下有等距离弦纹,圜底。高40厘米,口径28厘米(图五,2)。
  C型:2件,形制相同。小口微侈,卷沿高领,广肩微折,弧腹下收,平底,颈、肩饰一周弦纹。M9∶20 , 口径17厘米,高34厘米(图五,3)。
  方盒1 件。M9∶25,泥质灰陶。盒身长方形,器盖为长方形覆斗状,盒身平底,素面。长38厘米,宽19厘米,高22厘米(图五, 4)。
  奁 2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当,均为泥质灰陶。圆筒状,直壁平底,下承三个兽蹄足。腹部饰凹弦纹二周,外部及三足施彩绘,彩绘大部分已脱落。M9∶7,口径33厘米,高25厘米(图五, 5)。
  盘3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当,均泥质灰陶。侈口,圆唇,浅腹,平底内凹,内底留有轮制凹棱。M9∶10 ,口径23.4厘米,高5厘米。
  壶4 件。形制相同,大小相当,均为泥质灰陶。盘状口,圆唇,细长颈,溜肩,鼓腹,喇叭形假圈足,平底。M9∶18,口径16厘米,底径16厘米,高43厘米。
  灶1 件。M9∶23,红陶质,表面施低温酱釉。长方形灶面置三釜,品字形分布,一大两小。烟囱只是一个小圆孔,拱形灶门。长29厘米,宽21厘米,高9厘米(图五,6)。
  
  2、铁器
  铁剑1 件 。M9∶11,身有茎,扁平,断面呈菱形,表面残留剑鞘木纹。残长95厘米。
  铁削1 件。M9∶12,环首柄,直背直刃,双面刃。残长35厘米。
  3、铜钱40公斤。锈蚀严重,包括货泉、五铢、剪轮五铢三种:
  货泉10 枚,钱文为悬针篆,“泉”字直竖中断,直径2.3厘米。
  五铢钱可分两型。
  Ⅰ型:廓较宽,“五”字曲折,两笔相交处似垂直。“铢”字的“金”头呈三角变钝,四点略短,“朱”字变得圆滑。直径2.3~2.5厘米,孔径0.5厘米。
  Ⅱ型:剪轮五铢,肉、好均无周郭,钱文已不清。直径1.98厘米,孔径0.3厘米。
  4、其它
  银戒指1 枚。M9∶14,圆形。
  石砚1 件(套)。M9∶13,由砚板、印坯组成。砚板呈长方形,薄板状,石质较细腻,表面光滑,长12厘米,宽5.7厘米,厚1厘米。印坯呈方座半球形,磨光底,长2厘米,宽1.9厘米。
  
  三、结语
  
  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五铢钱、货泉等分析,M9的时代为东汉时期。
  墓葬虽经盗扰毁坏,但仍出土了可观的遗物,特别是魂瓶为保定地区首次发现,此器为堆塑造型,分上、中、下三层塑造了东汉时期的百戏活动场景,表现了盛行于当时的,集民间舞乐、杂耍、游戏于一景的活动,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由此可判定墓主人应为官吏无疑。
  发掘者:刘晓红、袁育辉、雷红兵、李文海、甄国新、南雪峰
  绘 图:刘西、甄国新、袁育辉
  执 笔:刘晓红、袁育辉、甄国新、刘西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