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简介

作者:曹 凯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文件汇编
  【摘要】《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印行于1944年,共辑印陕甘宁边区政府制定和颁发的文件及政策条例等52篇,全面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战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及军队建设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及具体措施,内容丰富翔实。书中钤印的几方藏书章则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党的地方组织机构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以下简称《汇集》续编)在笔者手中已有20年了。近日经专业人士阅看后,认为是一件较为重要的革命文物,从版本到内容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故在此作一介绍。
  《汇集》(续编)系1944年5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编印,小32开本(17.5×12.5厘米),用毛草纸印制。封面文字用红色油墨印刷,横排,书名“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分三行排列,位于封面中上部,下部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编”及“一九四四年五月”,分两行排列。文字皆为繁体。在封面文字的上、下分别印有三条红色装饰线,书脊亦印有红色的“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和“续编”字样(图一)。整个封面设计既富于变化,又庄重严谨,从中可以看出,在当时战争年代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封面设计者亦未草率为之,而是力求通过自己的设计来传达边区政府的“红色”性质及其理想与追求。
  
  《汇集》(续编)共计273个页码,另有封面、封底及扉页。扉页竖排“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汇集续编”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编印”,分两行排列(图二)。内文均为竖排黑色繁体字,共辑印陕甘宁边区政策条例52篇,分为“总纲”(5篇)、“政制”(10篇)、“民政”(17篇)、“建设”(10篇)、“财政”(4篇)、“教育”(1篇)、“保安”(3篇)、“司法”(2篇)8个部分,起止时间为“民国三十二年三月(1943年3月)”至“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1944年4月18日)”。该书全面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战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及具体措施,内容丰富翔实。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于1937年9月6日,首府为延安,辖陕、甘、宁三省的26个县,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边区政府主席为林伯渠。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并实行精兵简政和一系列民主改革政策;在经济建设上,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努力发展工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在文化建设上,大力发展中小学校,推广扫盲学校、夜校识字班等。这些情况在《汇集》(续编)中都有具体的记载和生动的反映。例如“民国三十二年三月边区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中指出:“简政,是精兵简政政策在政权工作方面的贯彻,是为要使政权工作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官僚主义的目的。”这段话不仅阐释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推行简政政策的目的与意义,同时也为我们党此后几十年政府组织的设立和政权建设奠定了基本着眼点,至今“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官僚主义”仍是我们党和政府机关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又如在《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六日林主席在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总结了边区1943年的生产发展情况,粮食“总产量一百八十四万石。原计划增产细粮八万石,实际达到十六万石以上。……除过总消费量一百六十二万石,可余粮二十二万石”。“植棉……可收净花一百七十万至二百万斤,已足供边区需要的一半以上”。“盐业……原计划四十万驮,实产六十万驮”。“政府自给工业……各厂皆超过了预定计划,生产率提高百分之百乃至百分之四百”,“成本……比前年减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些对我们了解当时边区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和经济形势都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同一篇报告中,林伯渠主席明确了边区教育工作的方针:“为抗日战争与边区人民服务,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政治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其自身抗战与建设需要大批的骨干力量,同时还担负着向党领导的军队和全国各抗日根据地输送干部的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开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央党校等。无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干部教育作为边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同时,边区政府也十分注意加强“国民教育”。1944年4月18日,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指示信》中,林伯渠、李鼎铭(时任边区政府副主席)等就边区试行民办小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把大多数的甚至全部的小学交给地方群众自己办,政府则在物质上给予补助,在方针上加以指导。在这个方针之下,将来应做到每个村都有一个民办的村学,在村学的协助下来办冬学、夜学、识字组,以达消灭全边区文盲之目的。”正是由于边区政府对于提高民众文化水平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措施,所以当年陕甘宁边区“国民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小歌舞剧《兄妹开荒》就是当时群众扫盲活动深入人心情景的真实写照。
  《汇集》(续编)辑录的文件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纲领性文件,如《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也有具体的法规政策,如《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试行条例》,还有对某一项工作的具体安排,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推广种植洋芋的指示》、《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度各机关部队学校一般的生活及财政供给和节约标准》。为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现将其目录移录如下:
  总纲
  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民国三十二年三月边区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六日林主席在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边区政府简政总结(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七日李鼎铭副主席在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颁布)
  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民国三十二年五月八日公布)
  政制
  修正陕甘宁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公布)
  修正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颁布)
  修正陕甘宁边区各县区公署组织条例(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公布)
  修正陕甘宁边区乡(市)政府组织暂行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公布)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分庭组织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陕甘宁边区县司法处组织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布)
  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交代条例(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公布)
  民政
  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三年一月边区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草案(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
  陕甘宁边区土地登记试行办法(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公布)
  陕甘宁边区土地典当纠纷处理原则及旧债纠纷处理原则(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十四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