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一件有铭文的商代铜斤

作者:徐战勇




  斤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生产工具。商代青铜斤见于著录的不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铸有铭文的,达观斋却收藏有一件商代铭文铜斤。该铜斤全长11.8厘米,弧形刃宽6厘米,方銎为6×3.4厘米,深7.4厘米。在斤的正面有一0.5×0.4厘米的方孔,用来固定木柄,孔上方铸有一阳文的“八”字(图一),斤背面刻有4个象形文字(图二)。

  甲骨文中的“八”即“分开”之意。在商代,斤等同于斧,为劈砍之工具,正与“分开”之意相吻合。背面的4个象形文字中,左上方一字可在《甲骨文字典》中查到,为“斤”字,其余三字不得其解。笔者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分析,觉得右上方一字形似一人举物作劈砍状,此字应释为“劈”;右下方一字形似一鹿,应释为“鹿”字;左下方一字形似一妇人在火上烧烤食物。对这4个象形文字的具体释读,还望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赐教。
  此器是容城县农民在挖沙时发现的,当时带有一层厚厚的包浆,背面銎沿有残,并有裂纹,笔者在清理、查看裂纹时发现了这4个象形文字。据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它是国内唯一一件有铭文的商代铜斤,应该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此铭文对研究保定地域的商代文化也应是有所帮助的。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