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何绍基《隶书三种》真伪之我见

作者:张金栋 高朝英




  [关键词]清代;何绍基;书法;真伪;考辨
  [摘 要]何绍基是清代书法大家,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他的《隶书三种》卷,几经专家鉴定,均定为真迹。文章对该作品作了介绍,并对其书风、艺术水平、印章、文字及时间、地点等作了考证,提出质疑,认为是赝品。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吏部、户部尚书何凌汉之子。道光十五年(1836年)解元,翌年举进士,历任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等,晚年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等。精书法,幼承家学,从颜真卿问津,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积数十年临池之功,苦心孤诣,镕铸古人,卓然成家。 何绍基《隶书三种》卷,清末冀南收藏家武延绪故物,1952年入河北省博物馆庋藏,1962年11月经文化部文物局书画鉴定组鉴定为二级文物。数十年来,此卷几经专家鉴定,均无异议,或评其为“用行书写隶字,并兼有篆意,结体自由舒放,行笔略带战掣,无平直板刻之弊,奇崛生动”。是河北省博物馆藏品中一件流传有绪、颇为重要的书画文物。原拟在《书法丛刊》2001年第2期河北省博物馆藏历代书法作品专辑中刊发,经我们反复对比观察,颇感该作品不类何氏书法,缺乏应有的神韵,为慎重起见而撤换下来,没有作为书法珍品公布于世。于今想想,我们所提出的疑问尚属一孔之见,并非定案。书画鉴定本是一项严肃的科研工作,不可草率从事,轻易定是非。既然有疑问,最好是予以公开发表,供大家研究讨论,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故于此对该作品作一介绍,并试作考索,姑妄言之。
  
  一
  
  何绍基《隶书三种》卷,纸本,包首题签为泥金笺,墨笔楷书“何子贞太史隶书三种”7字,款“媛门侍者宝藏”,钤联珠“延绪”白文印、“鉴藏”朱文印(图一)。
  
  延绪,即武延绪,字次彭,号亦蝯,又号铿道人,室名所好斋,直隶永年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湖北京山、咸宁知县。他擅书法,性收藏,“旧蓄金石书画,精博甲于冀南”,其藏品约在1948年左右散佚,大部分归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何绍基《隶书三种》即是其中之一。从是卷题签可知,武延绪自称“媛门侍者”,足见其对何氏的推崇有加。
  卷内引首空白无题,隔水后依次为隶书一、二、三种,拖尾亦无题跋。
  第一种,纵33厘米,横388厘米;凡45行,173字。1~39行,每行4字,字径7厘米左右;40~45行,每行4~2字不等。文日:
  元龙湖海士,毁誉略相半。下卧许君床,上口自永叹。丈夫属有念,人物非所玩。坐令结欢客,化为烟雾散。武功有大略,亦复寡朋伴。咏歌思见之,长夜鸣鹖旦。东南望彭门,官道平如案。简书束缚人,一水不能乱。斯媲柜鬯口,可用圭瓒盥。诚求活国医,何忍弃和缓。开疆日百里,都内钱朽贯。铭功甚俊伟,乃见儒生懦。且当置是事,勿使冰作炭。上帝群玉府,道家蓬莱馆。曲肱夏簟寒,炙背冬屋暖。只今文字垂,万世星斗粲。
  丙辰秋九书于荷池精舍子贞何绍基
  款下钤“何绍基印”、“子贞”二印(表一,1)。该卷前和尾钤有武延绪的“老彭眼福”、“所好斋真赏”二鉴藏印(图二)。
  此文是一首五言诗,其第4行“上”之后脱一字,第20行“鬯”后脱一字。该诗内容乃颂扬东汉湖海之士陈登放浪不羁,胸怀大志,武功卓著,世人仰慕。查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无载,可知该诗非何绍基所作。再查其他相关诗集及工具书,亦未找到该诗的作者及出处,有待读者赐教。按:丙辰为咸丰六年(1856年),何绍基时年58岁。
  第二种,纵33厘米,横663厘米;凡61行,223字。1~36行,每行4字,字径7厘米左右;37~57行,每行3字,字径9厘米左右。文日:
  [相传]黎斡为京兆尹时,曲[江]涂龙祈雨,观者数十(千)。黎至,独有老人植杖不避。斡怒,杖之(原为“杖背二十”),如击鞔革,掉臂而去。黎疑其非常人,命坊老(原为“老坊”)卒寻之。至兰陵里之南(内),入小门,大言曰:“我[今日]固(困)辱甚,可具汤也。”坊卒遽返白黎,黎大惧,因[弊]衣坏(怀)[公]服与坊卒至其[处]。时已昏黑,坊卒直入,通黎之官阀。黎唯而趋入,拜伏日:“[向]迷丈人物色,罪当十死。”老人惊[起],日:“谁引尹(君)来此?”即牵上阶。黎知可以理夺,徐日:“某[为]京[兆]尹[尹],威稍损则失官政,丈人埋形杂迹,非证惠眼,不能知也。若以此罪人,是钓人以名(贼),[则]非义士之心也。”老人笑曰:“老夫[之]过。”乃具酒设席于地,招坊卒令坐。夜深,语及养生[之术],言……。
  同治壬戌秋 达周三世兄属 子贞何绍基
  款下钤“子贞”、“何绍基印”(表一,2)。武延绪于卷前、卷尾钤“痴道人收藏金石书画之章”、“老彭眼福”二印(图三)。卷尾尚钤一鉴藏印“□城曾氏达舟家藏书画之印”,按:曾达舟生平不详,待考。
  
  此文为抄录的短文,经查乃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9《盗侠》中的一条,仅节录了一部分。与中华书局1981年版《酉阳杂俎》相校,文中方括号为脱字或衍字,圆括号为正字。按:壬戌为同治元年(1862年),何氏时年64岁。
  第三种,纵33厘米,横280厘米;凡24行,行3字,计72字,字径10厘米左右。文曰:
  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官,大一所授。前阅九头,以升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
  无款,钤“何绍基印”朱文印、“子贞”白文印(表一,3)。收藏者武延绪于卷前左下角钤“所好斋真赏”,中间钤“隔花人远天涯近”两印(图四)。
  
  经查,此乃节临《礼器碑》。
  
  二
  
  何绍基为晚清硕学通儒的书法大家,篆隶楷行俱工,晚年尤以隶书重名开派。但不为常人所知的是何氏专习隶书的时间较晚,应不早于60岁。其长孙何维朴云:“咸丰戊午(1858年)先大父年六十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东京诸碑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申(1860年)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考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21己未年《盼雨书怀》诗云:“公诗不厌瘦,吾隶敢辞饿”自注云:“时方习隶书”(己未为咸丰九年,何氏61岁)何绍基作为书法大家,60岁之前不可能不涉猎隶书,但从目前所发表的资料看,尚未见到有确切纪年的60岁之前隶书作品。《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刊发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何氏书《赠仲云楷隶杂书册》,该册共24页,其中有隶书8页(图五),但无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