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珍贵的赵博生烈士光荣纪念证

作者:任海燕




  黄骅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颁发给革命烈士赵博生同志家属的。
  证书为纸质,因日久已发黄,长29.3厘米,宽22.9厘米,中间折印处上方有裂纹。证书四周为金色边框,边框上方正中印有国徽、国旗,两边为华表。框内从右至左有“永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正文叠印其上,为黑色竖写楷书,内容为:“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河北字第零七六四二号。查黄骅县慈庄赵博生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主席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九日。”日期上盖有红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赵博生烈士(1897~1933年)是黄骅市腾庄乡慈庄人。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17年夏毕业,曾先后在北洋军阀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转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历任团副、参谋处长、旅长等职。1926年,他在西安任十四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旅长,并兼城防司令,时连年大旱,无数农民卖儿卖女,而反动的军阀政府依然横征暴敛,种种惨景令他极为愤慨。1930年,他将特种兵旅教导大队改为“三民主义救国军”,拟占领汉中,另创革命局面,但事未成。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十六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威逼之下,赵博生奉命南下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均遭失败,困于江西宁都,因此对蒋介石打内战极为不满。“九·一八”事变后,曾请求北上抗日,遭到蒋介石的拒绝。1931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赵博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4日,他与董振堂等率部在宁都发动起义,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暴动”。起义后的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赵博生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1932年2月,率第五军团参加围攻赣州的战斗,4月与一军团组成东路军,东征福建漳州,旋即回师江西与第三军团会合,于7月在水口大败广东军阀陈济堂部。后率部参加了攻克建宁之役。这期间赵博生改任五军团副总指挥、第十三军军长,因屡建战功,受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通令嘉奖,并被授予红旗勋章。1933年1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役中,赵博生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将士们浴血奋战,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然而不幸的是,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赵博生的右额,他倒在了血泊中,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他,中华苏维埃政府曾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毛泽东主席曾称赞赵博生烈士为“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同志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为赵博生烈士赋诗怀念,诗云:“宁都霹雳响天晴,赤旗高举赵博生,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赵博生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份光荣纪念证书印证了赵博生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也承载着一份无上的光荣。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