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承德外八庙收藏的一尊大黑天立像

作者:窦 茗




  
  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密宗往往借助所谓神佛的“威猛力”加以“催破”、“降伏”,所以出现了许多以“愤怒”、“怖畏”等恐怖形象出现的神,大黑天就是其中的一种。
  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收藏有一尊大黑天立像,为铜制,火焰背光及底座为鎏金。像通高45厘米。大黑天造型为一面六臂,身色青黑,头戴五骷髅冠,面有三眼,呈愤怒状,四獠牙张于唇外,红发朝天,淌血人头为项蔓,身上饰珠宝璎珞,背后披有一张象皮。六臂中,左边三手自前而后分别托颅器嘎巴拉(即骷髅碗)、拿三叉戟和绢索,右边三手分别持钺刀、骷髅鼓和念珠。身上缠蛇,腰系虎皮裙,表示降伏了龙、虎。双脚立于象王之上。白象左手拿骷髅碗,右手拿萝卜,表示向大黑天贡献方物。底座为莲花座。
  大黑天作为佛教密宗的重要护法神,被说成是大自在天的化身。他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湿婆。湿婆既是创造神,又是破坏神,在每次劫末要消灭宇宙和众神,同时又是魔怪的征服者。传说他为了避免毒药把宇宙烧毁而将毒药一饮而尽,脖子被烧成青色,故称“青脖子”,三十三观音之一的“青颈观音”即由此而来。而其身上的装饰则源于征服一万名苦行教徒的传说:教徒怂恿一只猛虎扑向湿婆,湿婆将猛虎擒住,并扒下虎皮做成斗蓬披在身上;教徒又放出毒蛇和羚羊,湿婆抓起毒蛇挂在脖子上做项链,又把羚羊紧紧抓在手中,教徒们从此心悦诚服,承认了湿婆的权威。湿婆在密宗佛教中转化为“玛哈噶拉”,即大黑天。佛教传入中国后,唐代即出现了大黑天的经文和造像,元代以后形象渐多,其中杭州飞来峰宝成寺的大黑天像最为珍贵。到了清代喇嘛教信仰盛行,很多喇嘛教寺院都供奉此神。其形象多为头发上竖,三面六臂,正面三目,左右各二目,手中或持剑,或提人头和羊角,身戴骷髅璎珞,以蛇为臂钏。大黑天形象虽然可畏,但他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据说供奉此神能够增其威德,举事皆胜。当年清王朝在承德共建有12座藏传佛教寺庙,供奉的显、密宗佛教造像众多,大黑天像就有多种,本文仅记其一。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