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唐县文物保管所藏唐宋石造像

作者:薛香芹 苑永涛




  唐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五件唐、宋时期的佛教石刻造像,均为汉白玉石质。现分别介绍如下:
  1、石佛坐像座佚。螺髻,肉髻较高。有髻珠、白毫。面相丰圆,细眉长眼,宽鼻小嘴,长耳垂肩,颈刻三道弦纹。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内着高腰裙,胸前系带打结,衣纹流畅。左手扶膝,右手施印。结跏趺坐,露右足,足心向上。像高109厘米,宽70厘米(图一)。
  
  2、石象为文殊菩萨坐骑。象体肥壮,侧头向右,鼻略上卷,直立于低矮的长方形座上。背上雕一圆形莲花座。身右后侧有一象奴,头大面圆,双目圆睁,手戴镯,左手牵缰绳,脚戴链,上身裸,下身系布为裙。通高90厘米,宽116厘米。底座长90厘米,宽58厘米,高13厘米(图二)。
  3、石狮与石象应为一组,为普贤菩萨坐骑。狮雄壮,侧头向左,鬃毛曲卷,颈部饰一匝铜铃项饰。四肢肌肉发达,昂首立于低矮的长方形座上。背上雕一圆形莲花座。狮身左后侧雕一狮奴,头佚,身着交领窄袖上衣,系带,下身外着宽短裙,内着束腿裤,足蹬云头履,手持缰绳。通高104厘米,底座长87厘米,宽50厘米(图三)。
  
  4、天王残立像头佚。身着铠甲,胸甲左右各雕一凸起的圆形护胸,双手交叠置于腹部,手执长柄钺。足着履,双足下踩一俯卧裸体小人,其下为一方形底座。残像高180厘米,底座宽50厘米,高26厘米(图四)。
  5、天王立像头戴盔,怒目圆睁,身着铠甲,胸甲左右各雕一凸起的圆形护胸,胸前雕圆形护心镜。右手执金刚杵(已残)于体侧,左手残。赤足,双脚踏小鬼。底座为卷云纹不规则方形,下部残。通高137厘米(图五)。
  以上五件佛教造像均为圆雕作品,工艺精湛。其中石佛坐像、石象、石狮、天王残立像出土于唐县城西偏南25公里的罗庄乡岸上村,该地属唐县、定州、曲阳三县交界处。据当地村民介绍,岸上村原有一寺庙,建有正殿3间,东西厢房各3间,院中有经幢,前有山门。1953年寺庙被毁,寺内石造像被村民掩埋保存。1989年和1997年,石造像两次被盗掘,大部分被盗走,剩余这四件运回县文物保管所保存。另一件天王立像为2003年唐县棉麻公司院内出土,同地层中还发现较多白釉瓷片及少量三彩碎片。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