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民族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峰




  【关键词】博物馆;民族素质教育;作用
  【摘要】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关涉民族繁荣昌盛的大问题。博物馆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源之一,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们提倡提高民族素质,民族素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反映一个民族精神的国民性,即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精神面貌、稳定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本之一。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关涉民族繁荣昌盛的大问题,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业。博物馆作为社会中一种独特、典型的文化信息记忆方式和储存方式,含有大量的优秀文化传统能量,是社会中重要的文化源,这一文化源又因与时代的发展俱进而获得了巨大的、潜在的文化渗透功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博物馆应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这一作用。
  首先,博物馆本身便是一种文化积累。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宝库,是文明菁华和史实的积淀,它搜集、保存有各种珍贵文物和重要的自然标本。这些文物标本是人类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例证,标志着历代文化和社会文明达到的程度。当今,我国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不断扩大,收藏已日新月异、包罗万象,它收集和保存了人类智慧的诸多精华杰作,真是“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这些古代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精粹构成了文化财富的宝库,其本身蕴含着无穷的文化含量,通过有效的方式向社会释放,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这些博大精深的文物史迹,丰富多彩的自然遗存,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宝贵生态的物化载体,包容了一切我们已知并认为值得永世存留的文化和自然现象物。事实上,博物馆作为法定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托管者,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它的象征和符号意义已使它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是其它文化机构无可替代的、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瑰宝。
  其次,博物馆在深刻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环境。博物馆是一种多向型、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能够为一个地区营造出具有文化魅力的精神环境,从而对人们产生有益的文化影响。一般来讲,博物馆的外形建筑有着醒目、独特的风格,代表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和精神风貌。具有自身风格的博物馆建筑装点起的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外在景致,还能给人以人文精神的享受。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历史、科学、艺术收藏、陈列,使自己成为社区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多,博物馆的办展形式日趋多样化,“收藏、研究、展览、宣传”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更需要强调“参与、便捷、娱乐、多样”。南通纺织博物馆和安阳殷墟遗址博物馆把展厅延伸到露天场地,苏州市的几个博物馆把过去、现在结合起来,把历史、艺术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本身既是博物馆的发展,更是对当地文化环境的一种营造,有利于培育城市人文精神,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空间。
  再者,博物馆具有极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博物馆文化信息的展示,文化积累的扩散,能对社会产生品位较高的、积极的文化影响和文化辐射力。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包括各种职业、各种文化层次、具有不同文化素养的人,有极大的广泛性。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自觉地参与古今文化建构过程的重建,情感上引起共鸣,心理上引起震荡,心灵上产生沟通,其求知需要和审美情趣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蓄下丰富的文化信息,唤起人们对艺术、对文化的尊重和兴趣,从而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一过程就蕴涵着观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民族情感的升华。此外,博物馆的藏品能引发许多人的收藏和鉴赏兴趣,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高雅活动中来,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人们的鉴赏水平,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此外,博物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但与此同时,社会也日趋技术化、机械化、电脑化,人类精神生活有被打上技术化烙印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更成为社会中重要的文化媒介,成为社会中重要的自我调节机制,帮助人们恢复在科技社会中容易丧失的人文精神,求得人性的和谐,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创新与想象力的平台,情感与精神寄托的场所,寻求文化原创精神的家园,感悟和思考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港湾。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博物馆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更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博物馆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对于防止盲目“西化”,防止“文化漂移”,固守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