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玉田县代官屯发现一座汉墓

作者:唐山市文物管理处




  【关键词】玉田县;代官屯:汉墓
  【摘要】1988年10月,唐山市玉田县代官屯村发现一座汉墓,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及钱币等。经分析,该墓的年代上限为新莽初年,下限为东汉初期。
  
  1988年11月20日,玉田县代官屯村民在挖树坑时,发现一座砖室古墓并报告了当地有关部门。唐山市、玉田县文物管理部门得知情况后,即派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确认是一座汉代砖室墓。后经请示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唐山市文物 管理处与玉田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时间为1991年10月10日~25日。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位置
  
  
  墓葬位于玉田县东北20公里的大李庄乡代官屯村北200米处的大尖子山脚下,东部是东小山,西部是小尖子山,东南300米是玉遵公路。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向南倾斜。经调查,这里沿山前东西100米、南北50米的范围内应分布着汉墓群,整个墓区高出路面约20米(图一)。
  
  二、墓葬形制
  
   该墓平面呈刀形,自南向北由墓道、门道、墓室组成。南北全长9米,东西宽1.7米,墓底距地表2.2米,墓向l92度(图二)。墓砖形状以长方形、楔形为主,皆一面为素面,另一面为细绳纹。长方形砖长25~30厘米,宽12~15厘米,厚4~5厘米。楔形砖长26~30厘米,宽边宽13~14厘米,窄边宽7.5~8厘米,厚4~5厘米。除墓顶及券顶部位用楔形砖外,其它均用长方形砖砌筑。
  
  墓道位于墓室之南。长方形,直壁斜坡式,坡度l 5度,进口处宽80厘米,靠近门道处宽92厘米。
  门道两壁采用二平一丁的方法砌筑至70厘米高处起券,券厚15厘米。在门道拱券顶部的最南端另加一层门楣,厚15厘米,宽30厘米。门楣用残砖斜砌,正面看呈“人”字形,高度正好与墓圹开口相平,可能用于挡土。门道与墓道之间砌有封门墙,采用单砖横用斜砌,呈“人”字形。门道底部不规则地平铺长方形绳纹砖一层,大部分绳纹面向下。在门道口东壁放置一平底灰陶钵,陶钵北侧和西侧各用一块长方形砖围住,可能是用于祭祀的。门道全长90厘米,宽70厘米,高100厘米。
  墓室平面近长方形,与门道、墓道组成一刀形。墓室四壁均采用二平一丁的方法砌筑,至l米以上逐渐内收,形成穹窿顶。墓室内有厚15~20厘米的淤泥,没有发现棺木和人骨,只在墓室的西南部发现几枚腐烂的牙齿,证明墓主头向朝南。靠墓室西侧发现有零星锈蚀的棺钉。墓底不规则地平铺一层长方形绳纹砖,绳纹面向下。墓室内长2.28米,宽1.1~1.3米,墓底至顶高1.35米。
  
  三、 随葬器物
  
  
  该墓共出土各类随葬器物1 l件,主要分布在门道口和墓室的西南部。除釉陶小壶口部残缺外,其它器物均完好。
  1. 陶器3件。
  罐1件(M 1∶3)。泥质灰陶。小口方唇,直领,宽平溜肩,肩部刻划单曲线纹一周,鼓腹,下腹部内收,平底,轮制。口径8.4厘米,高19.5厘米,底径16厘米(图三, l)。
  钵l件(M 1∶l)。泥质灰陶。敞口圆唇,弧腹,平底,素面,轮制。口径23.2厘米,高9厘米,底径13.5厘米(图三,2)。
  釉陶小壶1件(M 1∶6)。口部残缺,宽平溜肩,肩部饰三个小乳钉纹,肩腹明显,下腹部内收,平底,表面施一层黄色结晶釉,而且有小开片。残高3.5厘米,底径2.6厘米(图三,3)。
  2.铜器3件。
  耳杯 l件(M l∶2)。口呈椭圆形,附双耳,平底,假圈足。口径5.9~3.2厘米,高1.9厘米,底径2.7~1.2厘米(图三,4)。
  
   镜2件。M l∶5,半球形钮,圆形钮座,座外饰龙虎纹,其外饰凸弦纹两周,斜线纹、锯齿纹各一周,斜平缘,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图四,1)。M l∶4,半球形钮,圆形钮座,座外饰二乳鸟兽纹,其外饰斜线纹、波浪纹各一周,窄斜缘,镜面微凸。直径9厘米(图四,2)。
  3.钱币1枚。
  “大泉五十”(M 1∶8),圆郭方穿,郭径2.7厘米,穿边长1.1厘米(图四,3)。
   此外还出土银笄两件(图四,4),金、银环各l件。
  
  四、小结
  
  从墓葬形制及出土铜镜和釉陶小壶看,墓主人应有一定身份,或为下级官吏。据载:自汉武帝至西汉末(包括王莽时期),“铅釉技术迅速地从关中地区推广开来,低温釉陶器成为流行地域相当广阔的新颖制品。”[1]这件釉陶小壶虽然个体不大,但在当时也是很珍贵的。出土的陶罐、陶钵及铜耳杯等与阳原三汾沟汉墓[2]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一致,再结合所出铜钱“大泉五十”分析,此墓葬年代的上限为新莽初年,下限为东汉初期。
  唐山地区汉墓分布面积较广,数量可观,但发掘的不多。玉田县大李庄汉墓[3]与代官屯墓地相距不足一公里,等级要比代官屯墓葬高出一格,但从葬俗上对比,尚有不少相近之处,例如墓葬方向上均一致;墓室均为长方形,四壁外弧,采用二平一丁的方法砌筑等。该墓的清理,为今后深入研究唐山地区的汉墓及其历史补充了新资料。
  执笔:孟昭永、陈建军
  绘图:李树伟
  
  [1]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第106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
  [2]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地区文化局:《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发掘报告》,《文物》1990年1期。
  [3]唐山市文物管理处、玉田县文教局:《河北玉田大李庄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1年1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