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宣化图书馆藏明代《博古图》浅议

作者:张晓敏




  【关键词】宣化图书馆;明代;《博古图》;善本
  【摘要】新发现的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所藏的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重刻《博古图》,是一部保存完整、传世不多、非常珍贵的善本古籍。文章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所具有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藏有一部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翻刻元至大重修本《博古图》,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黄润华先生和善本特藏部文献资料开发组组长、副研究馆员赵前先生鉴定,确认这是一部保存完整、传世不多、非常珍贵的善本古籍。笔者不揣浅陋,对其所具有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试作浅议。
  
  一、学术价值
  
  《博古图》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金石学著作,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著录了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青铜器,故又称《宣和博古图录》,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等编纂。书中著录了当时皇室所藏自商至唐的青铜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全书共30卷,按制造年代顺序编排,分为鼎、尊、、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鬲、及盘、钟磬、于、镜鉴杂器,共计20类。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重器,如晋姜鼎、齐侯等。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的样式、尺寸、重量、容量与纹饰,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时代、颜色和收藏家的姓名。所绘图形比较精确,图旁注有“依原样制”或“减小样制”等以标明图形比例。对器物的名称、铭文和纹饰都有详尽的说明和精审的考证。其所定器名多沿用至
  今[1],纹饰中“饕餮纹”的命名就始于此书[2]
  《博古图》在青铜器图像著录上具有开创之功,奠定了我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基础。其编排的文体格式、临摹绘图、铭文拓本等体例结构,为后世许多同类著作所仿照。宣化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卷、册齐全,保存完整,保护较好的《博古图》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二、历史价值
  
  《博古图》成书后历代多有翻刻,传世的版本很多,如“元至大重修本、明嘉靖七年蒋翻至大重修本、万历二十四年郑朴考证巾箱本、万历二十八年吴万化宝古堂刻本、清乾隆十七年黄晟亦政堂重修宝古堂缩印本等”,其中“以明嘉靖七年刻本为最佳”[3]。经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明嘉靖七年刻本全国仅存12部[4],被国内各大图书馆、收藏界、文物界视为善本古籍珍品。宣化图书馆收藏的这部《博古图》尚未著录,应是新发现的第13部。
  
  该书为线装,刻于明嘉靖七年,共15册30卷,白棉纸印制,高38厘米,宽26厘米(图一)。版框29.6×22.2厘米,左右双栏,双鱼尾,白口,单页8行,满行17字,字为楷体,字大如钱(图二)。全书装帧精美,为民间精刻本,体现了明代刻版印刷的技术水平。主持翻刻此书者蒋,山东乐安人,据明代《青州府志》和《乐安县志》记载:“蒋,正德癸酉(正德八年,1513年)考中举人,正德辛巳(正德十六年,1521年)及第进士。”初任“沐县抚、典史,擢江西道御史,升按察司佥事前御史。”官至五品。在家乡乐安,蒋倍受人们崇敬,被推为“乡贤三公之首”,设“三公祠”,立“按察御史坊”。他“好古,藏书”,于“大明嘉靖七年岁在戊子菊月望日” [5]亲自为翻刻的《博古图》作序。
  
  关于这部《博古图》的刻版,专家的鉴定结论是:“《博古图》30卷,黄景星刻本无误。”并指出刻版者可能不止黄景星一人,但他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黄景星出自江南最大的刻书世家——徽州新安黄氏家族,所刻书籍、版画是徽州刻派的佳作,具有秀隽、健美的艺术风格。对当时新安黄氏家族刻书的水平,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郑振铎先生赞誉道:“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黄氏父子昆仲,尤为其中之俊。” [6]
  在该书的雕刻、印刷和装帧上,制作者不惜用材。首先超大的版本需用大量上等木材,在蒋的《序》中就提道:“黄君景星再博佳木翻刊之。”印刷用的细白棉纸质地细腻柔软,韧性好,使该书至今保存良好。所采用的佳墨精印,使页面不洇不浸,字迹、图像清晰完整。其书衣(书皮)及装订的丝线,专家认定是未加改动的原装物,从而又提高了该书的历史价值。
  
  三、艺术价值
  
  这部《博古图》有800多幅精美的刻版插图,应是其精华所在。由于它出自江南名家,所以其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技法严谨,一丝不苟,给人清新典雅之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由于明代刻版插图艺术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而进入鼎盛时期,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刻版插图艺术的最高成就。“《宣和博古图录》问世,使徽州版画达到了高峰。形成纤细工致、富丽堂皇的特殊范式。”[7]
  由于《博古图》中有大量技法精湛的刻版插图,使其所述器物以图像作为一种表述形式,具有客观性、直观性、写实性、易明性等特点。这些插图与文字相应对照,以图助文,以文释图,互为诠释,珠联璧合,而且版式舒朗,装帧精美,使之整体显得气势恢弘庄重,可以说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它必将倍受收藏者的青睐。
  此文写作中得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专家、副研究馆员赵前先生的指教,在此特表感谢。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3]《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明 ·蒋《重刊博古图序》,嘉靖七年(1528年)。
  [6]郑振铎:《中国版画史略》,中国版画史社,1940年。
  [7] 王伯敏:《中国版画史》,兰亭书社,1986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