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河北省博物馆古代书画藏品记略

作者:张金栋 张晓华 高朝英




  【关键词】河北省博物馆;藏品;古代书画;记略
  【摘要】河北省博物馆是河北庋藏古代书画最多者,且以明清畿辅名人的作品见长。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馆藏古代书画的来源、精品或大家之作、明清畿辅名人的作品进行了介绍。
  
  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现有古代书画藏品近2000件,主要是明清两代政治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被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选拔285件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精选157件佳品载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一
  
  河北省博物馆古代书画藏品的主要来源如下:
  
  1、接收
  建馆之初,首先接收了原冀中古物保管委员会、冀南行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等单位在革命战争中搜集保存下来的文物,其中古代书画有明代文征明《行书元旦朝贺诗卷》,清代王铎《行书五言诗轴》、郑板桥《竹石图轴》等。
  1954年,接收了北京畿辅先哲祠所藏的明清畿辅名人书画200余件。
  畿辅先哲祠位于今北京宣武门外下斜街40号,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张人骏等直隶籍同僚创建,其目的是祭祀畿辅先哲,垂范后人,同时也收集庋藏先哲墨宝及相关文物。此次所接收的书画中有明代著名诤臣、容城杨继盛的《谏草卷》、《自书年谱》,东林党领袖、高邑赵南星的书札,殉国名臣、吴桥范景文的墨迹卷,清代理学家孙奇逢的《谈易卷》、《春秋大旨卷》以及名臣蔚县魏象枢、柏乡魏裔介、沧州戴明说、高阳李等人的作品,从而奠定了馆藏古代书画以畿辅名人作品见长的特点。
  1978年,接收了国家拨交的少量古代书画。
  
  2、捐献
  许多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怀着爱国热情,高风亮节,主动向河北省博物馆捐献了许多珍贵文物,为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捐献古代书画的主要有刘秀臣、马文郁、谌厚慈、郑名桢等先生,其中刘秀臣、谌厚慈二位先生所捐尤多。
  刘秀臣早年供职于保定乾义面粉公司,1931年任该公司经理。他毕生搜集书画、碑帖、古籍、货币等,收藏丰富,于1952年底和1953年初分两次将家藏文物全部捐献,其中书画70余件。
  谌厚慈(1900~1977年),河北迁安县人。早年曾参加北伐和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历任冀南行署经委主任、冀热辽行署参议。解放后,任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参事室主任,曾当选为河北省政协常委。1963年,他捐献了自己珍藏的书画200余件以及大量的碑帖、墓志拓片等。
  
   3、征集、收购
  河北省博物馆的赵巨川、何直刚、张平一、王奕隆、王玉文、康煜、郑名祯、王金科等老一辈文物工作者,几十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征集、收购了许许多多珍贵文物,为丰富馆藏文物、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就所征集、收购的古代书画来说,与众多的各类文物相比所占比重不大,但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却很高,如赵巨川先生在1964年于定县征集的明代周之冕的《百花图卷》、1973年于唐山收购的4件南宋图页及清代沈宗骞《苗民嫁娶图卷》等等;王金科先生在1964年从天津艺林阁收购了50余件书画作品,其中有清代王《潇湘涵翠图轴》、王原祁《南山图轴》、刘墉《行书卷》等,还有1973年在石家庄收购的清代允禧《江天叠图卷》等等,皆属书画珍品,人间瑰宝。现在他们虽然已退休,有的已去世,但他们的贡献后人不会忘却,历史将铭记他们的业绩。
  
  二
  
  河北省博物馆所藏古代书画精品或大家之作主要有:
  
  1、 宋代
  馆藏古代绘画作品时代早而又珍贵的,当推南宋的《鸡冠乳犬图页》、《松林亭子图页》、《水阁泉声图页》和《萱花乳犬图页》,这几幅作品画幅虽小,但格调甚高,是南宋画院画家们的优秀作品,其技法严谨,赋色典雅,情趣盎然,小中见大,令人玩味无穷。如《松林亭子图页》(图一),绘远山高耸,千里黛色,近处山石嶙峋,松林茂密,楼榭小亭掩映其间,表现了山峦叠翠的景色;构图用“马一角”之法,山石树木居于右下角,使左上天空苍茫无际;图中山石用斧劈皴,质感甚强,苍松重笔勾勒,瘦硬屈曲,用墨凝重,用笔遒健;画面构图,用笔均有南宋马员风格。
  
  2、明代
  我国的明代绘画艺术呈现的是画派林立、风格繁多、五彩缤纷的局面,馆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苏松派”创始人宋旭的《寻梅觅句图轴》、“勾花点叶派”创始人周之冕的《群芳竞秀图卷》及“武林派”创始人蓝瑛的《秋山行旅图轴》,这些优秀作品虽然风格有异,却构图新颖,笔法严谨,气韵浑厚。如宋旭的《寻梅觅句图轴》,为其76岁所作,图绘崇山峻岭,漫天银装,山径坡脚古松参天,桥边老者策驴踏雪寻梅觅句,童仆携琴紧随其后;构图新颖,密而不塞,笔法严谨,意境幽深静谧,为其晚年代表作之一。
  馆藏明代书法作品主要有“吴中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元旦朝贺诗卷》和《咏花诗卷》,这两件作品均为其晚年所书,但书风有别,前者书法结构严谨,一丝不苟,笔意纵逸,气势流贯,既雄劲豪宕,又清新俊秀;后者书法宗黄庭坚,字疏行宽,清新隽永,出笔利落迅捷,奔放豪迈,可以说是文氏晚年书法的代表作。
  
  3、清早期
  清初以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因得到皇室扶植,成为统治画坛的正统派,虽然他们崇尚摹古而乏新意,但在技法上却功力深厚。馆藏的王《潇湘涵翠图轴》,构图深远,用笔纤峻;王原祁《南山图轴》,貌近黄公望,气韵苍润,富有厚重感。王原祁弟子唐岱,被康熙赐为“画状元”,他的《夏日山居图轴》(封二),章法有序,笔法老劲,设色典雅。王原祁族弟、被称之为“小四王”之一的王昱《仿梅道人渔父图轴》,运笔古秀,着墨飞动,意境深远,得吴镇之神髓。
  与“四王”同时而画风迥异的是明末遗民画家,他们抱亡国之痛,寄情托志于丹青,因此不守绳墨,奔放奇肆。馆藏的朱耷《芦雁图轴》,笔法雄放,墨色酣畅,寓规矩于险怪之中,且尺幅巨大,是难得的精品。查士标《溪山客来图轴》,构图苍茫简远,用笔简括,气势雄秀。
  康熙年间,铁岭高其佩用指头代笔作画,天资超迈,奇情异趣,赢得了许多追随者,形成了“指头画派”,历久不衰。馆藏高其佩《指画柳鹭图轴》,构图清新淡雅,工写并施,虽用墨不多,却形神俱备,意境深远,足见其指墨功力深厚。其弟子赵成穆的《指画柳荫骑驴图轴》,工写并用,无板滞之病;落墨有神,弥见苍古;望之不似指墨,细玩之则非毛颖所能致也,令人击节,一赞三叹。
  康熙21子允禧,优游富贵,寄情丹青,惜天不假年,去世过早,世间罕有其作品;所绘《江天叠图卷》,构图阔远,疏密有致,用笔工细,设色清新,意境深远,是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以著《芥舟学画编》而负名海内外的沈宗骞,其作品存世亦不多,他的《苗民嫁娶图卷》,工笔重彩,线条清秀,结构缜密,色彩明丽,苍松、丛树、竹石无一不工,人物造型古朴,刻划细腻,曲尽其态,堪称绘画艺术精品。
  馆藏清初花鸟画则有代表性的蒋廷锡、邹一桂二人的作品。蒋廷锡《墨梅图轴》,疏劲清幽,给人以雅逸之感。邹一桂《魏紫图轴》,构图简洁,用笔精湛,反映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还有吕焕成的《五岳万仙图轴》,布局严谨,笔墨精工,设色绚丽。
  此期的书法有书坛代表人物王铎的《行书五言诗轴》,以及被称之为“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的《草书春夜宴桃李园叙轴》。前者宗米芾笔法,以篆书笔意写行书,字形奇险,跌宕起落,精彩动人,为王铎代表作;后者融董其昌笔意,自出机,布局萧散简远,结字舒展自如,运笔迅捷流便,神采飞动,为冒襄晚年代表作之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