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满城县新发现一批东汉画像石

作者:佚名




  【关键词】满城县;东汉;画像石;墓门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满城县陆续发现的一批画像石墓门的形制特点、构图格局、画像内容及雕刻技法,认为它们与此前发现的一批满城画像石一样,均属于东汉晚期的作品。
  
  满城县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东汉画像石以来[1],近年又陆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现将其分别介绍于下:
  
  一、 陵山村画像石
  
  陵山村位于县城西南约1公里处,与著名的满城汉墓毗邻,1998年在该村征集到画像石墓门左扉一件。墓门长110厘米,宽55厘米。四周为边栏三道。图案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一朱雀,口衔一珠,侧身向右,尾为三歧,平翘,双腿作站立状;中层为一青龙,体大尾长,有角有翼,曲颈翘尾,长尾端部缠绕成环状,四肢着地,张口前行;下层为一铺首衔环,左侧蹲踞一犬。地纹为横斜线(图一)。
  
  
  二、 守陵村画像石
  
  守陵村位于县城南约2.5公里处,1998年在该村征集到画像石墓门右扉一件。墓门长123厘米,宽63厘米。四周亦为边栏三道。画像分为四层:上层为一侧身向左的朱雀,尾为三歧,张口鸣叫,昂首向前行走。中层为一张口大吼的白虎,尾弯曲上翘,侧身向左前行。再下层为铺首衔环,铺首下为鹳衔鱼。铺首衔环与鹳衔鱼应同为下层的并列图案,只因工匠在凿刻时将铺首衔环刻得过于靠上,不得已才将鹳衔鱼刻在了铺首衔环之下,使整个图案看起来好象是四层,根据以往在满城发现的画像石及其构图规律[2],实际上应该是三层的(图二)。
  
  三、 顺民村画像石
  
  顺民村位于县城南偏西约4公里处,与守陵村相距约1公里,1999年在该村出土了5件画像石,即墓门1对,椁门1对及门楣1件。这5件画像石刻工极为精细,是迄今为止满城发现画像石中最精美的一组,也是唯一见到在边栏内有纹饰的。
  
  墓门:左扉长157厘米,宽80厘米。边栏两道,内饰双菱纹。图案为一白虎,头下尾上,身体向右弯曲,身有三翼,头生一角,双目圆睁;其下为铺首衔环(图三,1)。右扉长157厘米,宽79厘米,左上角残缺。边栏两道,内饰双菱纹。图案与左扉相同,唯虎身向左弯曲,与左扉相对(图三,2)。
  门楣:长132厘米,高32厘米。门楣的下部有边栏三道,最下面的两道边栏无纹饰,上面的一道边栏内有双菱纹。门楣上部无边栏。图案为左右两条对称的青龙,均为双翼双角,正中为一内有金乌的太阳,两条青龙张开巨口,面向太阳(图四)。
  椁门:左扉长127厘米,宽61厘米。边栏两道,内饰双菱纹。图案分上、中、下三层,各层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白虎,头下尾上,身有三翼,面向右,双目圆睁;中层为铺首衔环;下层左方为一抬足前行之鹳,其右为一缓步前行的公鹿,均向右行走(图五,1)。右扉长128厘米,宽61厘米。边栏两道,内饰双菱纹。图案及布局均与左扉相同,唯下层左方之鹿为一母鹿,且头均朝向左,与左扉两两相对(图五,2)。
  
  四、 县城金融小区画像石
  
  2000年2月,满城县城内金融小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画像石墓门一对。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对墓门两面都刻有图案的画像石。
  左扉:长121厘米,宽55厘米。正面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朱雀,侧身向右,尾作三歧上翘,双腿伫立;中层为青龙,头生双角,身有双翼,曲颈翘尾作向前奔跑状;下层为铺首衔环。地纹为横、斜线(图六,1)。背面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似为一妇人,侧身向左站立,脑后梳一发髻,身着曳地长裙。地纹为横、斜线(图七,1)。
  右扉:长120厘米,宽50厘米。正面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朱雀,侧身向左,双腿伫立,振翅鸣叫;中层为白虎,张口翘尾,作抬足前行状;下层为鹳衔鱼,鹳身向右,回首衔鱼,鱼身竖立,头上尾下。地纹为横、斜线(图六,2)。背面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似为一男性,侧身向右站立,头顶梳一牛角状发辫飘向脑后,双手捧物,身着长袍及踝。地纹为横、斜线(图七,2)。
  
  五、 城内村画像石
  
  城内村位于县城之内,2003年在该村出土画像石墓门一对。
  左扉:长118厘米,宽62厘米。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分上、中、下三层,各层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朱雀,侧身向右,尾为三歧,双腿伫立;中为青龙,有角有翼,曲颈翘尾,张口吐舌,作迈步前行状;下层右为铺首衔环,左为鹳衔鱼。地纹为横、斜线(图八,1)。
  右扉:长112厘米,宽63厘米。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分上、中、下三层,各层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朱雀,侧身向左,双翼伸展,尾三歧上翘;中层为白虎,侧身向左,身有单翼,张口翘尾,右前爪作前扑状;下层为一长颈持戟门吏。地纹为横、斜线(图八,2)。
  
  六、市头村画像石
  
  市头村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2003年在该村征集到画像石墓门左扉一件。长114厘米,宽55厘米。边栏三道,无纹饰。图案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无栏格或边框。上层为朱雀,侧身向右,尾为三歧,双腿伫立;中层为青龙,身有单翼,尾弯曲上翘,张口吐舌,前足抬起作前行状;下层为铺首衔环。地纹为横、斜线(图九)。
  
  七、小结
  
  满城县近年来发现的这批画像石与以前发现的相比,无论在形制上(都是墓门)、雕刻技法上(均为浅浮雕)、主题内容上(都是升仙辟邪)、构图格局上(均为三层)及画像造型上(凡朱雀均为三歧尾,青龙、白虎均有翼)等诸方面都表现得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断定,它们与上一批画像石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3],即东汉晚期。
  自从上一批满城画像石面世之后,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注意,它扩大了我国画像石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研究的内容。而近几年新发现的这一批画像石,则为研究满城画像石的区域特点提供了更丰富的实物资料及更为翔实的依据。
  
  执 笔:侯璐 王伟宁 梁艳东
  
  [1][3]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满城县四道口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1年1期;保定市文物局文物科、满城县文物管理所:《满城县发现东汉画像石》,《文物春秋》1994年4期。
  [2]郭铮:《试论满城画像石》,《文物春秋》1995年1期。
  〔责任编辑:许潞梅〕
  (文:保定市文物管理所 满城县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