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唐许太清及夫人墓志铭考释

作者:杜立晖 郝良真




  【关键词】唐代墓志;冶务;昭义军;淮西平叛
  【摘要】本文对唐许太清及夫人墓志作了介绍和考释,认为志文对中唐时期地方矿冶机构“冶务”的设置,藩镇基层军官的退休制度,昭义军参与平定吴元济淮西叛乱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佐证资料。
  
  “许太清及夫人墓志”一合,现为邯郸市邯山区马庄乡张庄桥村许志福先生收藏[1]。该墓志为正方形,边长54厘米,志文楷书;志盖顶长、宽均为31厘米,篆书。此墓志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颇高,特别是对于研究唐代中后期的地方矿冶机构、昭义镇的基层军职、基层军官的退休制度、昭义军参与平叛的军事行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为便于研究,现将志文移录如下:
  大唐昭义军故节度军前游弈副使、戡黎府折冲、试太仆卿、颍川郡许府君并夫人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
  处士崔撰
  府君姜姓,本自大周受命,以子牙公为周太师,克辅邦国,功平海内,以子孙分爵列土,因封袭于颍川,遂以国而命族焉。廿载簪裾,官讳并存谱传,不可备述于文也。皇考讳晃,性怀干直,执明公体,累任固镇冶务、节度衙前十将。府君讳太清,外族河内司空氏。府君幼怀奇节,久历辕门,事主直道,心同铁石。顷岁淮西不宾王庭,府君军属上骑,匡君无惮于艰阻,开弓月满,镞发穿杨之妙。元首奖其劳,赐彩帛,寻加前职。伏以狼星殄灭,干戈倒载,职任不达百夫之长,府君乃长叹息曰:“余以平生壮志,曾为君主南征北讨,日月徂迈,不觉老之将至。既命奇不遭大遇,更何碌碌军门,逐蠢蠢之辈。”遂请休停卜闲,居于水之阳,从(纵)逸其性,运天之命,岂不为达乎!耳顺之岁,退迹林园,享龄八十八,凡仅卅载,优游于世,乐得其道,诚可为蹈踪高德,侔于往哲。婚太原王氏为夫人,周灵王之裔,源流深远,淑懿芳传。不幸于府君之先谢,去大中八年正月二日因遘疾,享年七十一,殁于临县通圜坊之私第。取其年正月廿八日,于县城西五里狗山之东麓买地三亩,创造新茔,兆窆之礼也。府君去大中十一年八月十八日于旧宅终天之运。有子二人,长曰士兴,次曰全亮,虽不处荣禄,悉有孝节,颇著成家之美,号哭无时,里巷聆之者无不为之伤哀。有女二人,长适弘农杨凝,不幸短折。次适广平司徒琮。令子士兴、全亮泣血殒而复苏,相谓曰:“人之时运,唯今与古,恩莫大于罔极。古人有制,毁无尽性。”乃节哀徇礼,称家备以丧事。取大中十二年正月廿八日青鸟占吉,追副旧茔合之,礼也!虑山泽靡定,故请文而志之,永存年代。呜呼!铭曰:府君平生,胸襟旷达,闶阆机神,弯弓臂月,事亲克孝,匡君尽节。夫人之德,言行及古,筠篁比操,兰芝并茂,姻族归仰,共承规矩。于戏!人世悠悠若流水,道途往来无休已。泉门怆掩新魂魄,孝子悲哀情难止。
  
  从志文内容看,志主许太清是昭义军的一名下级军官,自诩是颍川郡姜子牙之后裔。“皇考讳晃”,按墓志的行文习惯,一般是按照班辈顺序叙述先祖,因此可推知,“皇考”即指志主之父许晃。许晃“性怀干直,执明公体,累任固镇冶务、节度衙前十将”。志文称“外族河内司空氏”,按《资治通鉴》云:“由是百姓虽死,终不附之,又禁人偶语,犯刑外族。”胡三省注:“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谓外家。外族,外家之族。”[2]是则知志主之母为“河内司空氏”。许太清本人曾担任过昭义军的“游弈副使”等职,参加过平定淮西叛乱,因在战争结束后“职任不达百夫之长”而“遂请休停卜闲”,在“耳顺之岁”即60岁时“退迹林园”。其夫人太原王氏于大中八年(854年)正月二日辞世,享年71岁;其本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八月十八日去世,享年88岁,“大中十二年正月廿八日”合葬于临县“西五里狗山之东麓”。“临县”,即今河北永年县临关镇所在地,据《元和郡县图志》卷15《河东道》载“州……管县八:永年、鸡泽、水、肥乡、清漳、曲周、临、平恩”可知,唐代临县属州管辖。墓志所载时间、地点明确,应为晚唐昭义军之下层军官夫妇合葬墓志无疑。
  虽然志主许太清及其父许晃均不见于史籍记载,但本墓志所反映的中晚唐时期的一些情况却意义重大,因此,笔者试将其内涵浅析如下。
  第一,墓志对于唐代一项地方矿冶管理机构——冶务的反映。志文中介绍许晃生前所任职务时,提到他“累任固镇冶务”。 固镇为何处?《资治通鉴》卷248《唐纪》64载:“文端又言:‘固镇寨四崖悬绝,势不可攻。然寨中无水,皆饮涧水,在寨东南约一里许。’”胡注:“《九域志》:磁州武安县有固镇镇,武安西北至辽州三百余里。”由此可知,固镇在唐代应属磁州武安县所辖。这是关于唐代冶务的较早记录。“务”作为一项管理机构,始于唐代,而兴盛于宋代。“务”的本义是强力从事、致力之意,《尔雅·释诂上》:“务,强也。”郝懿行义疏:“主强力也。”《说文解字·力部》:“务,趣也。”段玉裁注:“趣也,疾走也,务者言其促疾于事也。”后引申为专门从事的事情、事务,如《易·系辞上》:“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孔颖达疏:“有初之微,则能兴行其事,故能成天下之事务也。”《史记》卷65《苏秦传》:“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到唐代,“务”演变成了官署名称,多为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如本墓志中提到的冶务。宋代,“务”作为一项机构被广泛运用,如出现了交子务、酒务、市舶务、马务、铁务、平准务、榷货务等等。唐代关于冶务的记载较少,李绰在《尚书故实》中记载:“兵部李约员外尝江行,……公云牧弘农捕获伐盗墓十余……人亦不能记其直,余宝器极多,……旋获其盗考讯,与前通无异,称皆在商州冶务中时,商牧名卿也。”[3]据《唐语林》卷1《德行》:“德宗初即位,……兵部李约员外尝江行,……”所云李约之事与前书所记相同,唯有捕盗之事未记。《唐语林》所记李约之事发生于德宗时期,可推知“商州冶务”的设置当不会晚于这一时期。据志主许太清的卒年大中十一年推算,其出生时间应在大历四年(769年),假设当时其父许晃20岁,那么到德宗初年时许晃31岁,德宗末年时为56岁,可以推断许晃任“固镇冶务”的时间也很可能是在德宗时期。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唐代冶务的设置当不会晚于这一时期。另据《唐时府君王氏夫人合墓志铭》记载:“祖讳迪,水镜临人,任邢州司马。考讳光,政喧为诸冶判官。府君………六十有八,以大和五年二月十日,奄辞人世。”[4]如按许太清卒年推算,其“耳顺”之年应是大和三年(829年),很明显他与这位时府君实生活于同一时代。时府君一家在邢州一带活动,许太清一家则在磁州、州一带活动,他们两家同属昭义军所统辖。时府君之父任“诸冶判官”,如果“诸冶”即为“诸冶务”之简称的话,那么就可推断,当时在昭义军的统治区内至少有两个以上冶务存在。因而,许太清墓志成为证实“冶务”以及“务”这一机构早在中唐时期业已存在,并且在固镇也曾设置过冶务的新材料[5]。
  王菱菱在《宋代矿冶业研究》一书中提到宋代“矿场的生产单位和生产规模”时,认为“冶”和“务”是独立的生产单位,而特殊的情况是:“一些矿产区名称还常常以‘冶务’合称,如磁州固镇冶务,……这种冶务中有的生产规模很大,例如磁州固镇冶务,是官府直接派官经营管理的场所,宋神宗时期曾课铁二百多斤,依据这一数字推算,生产者的人数应突破数千人。”[6]她并未提及“冶务”合称的来源,但通过本通墓志可知,宋代“冶务”合称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应是对唐代“冶务”合称的继承。“固镇冶务”至宋代不但依然存在,而且其产铁的规模还相当可观,这也是对唐代冶务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