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新派藏画开拓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李殿元



  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喜悦季节。2005年10月12日-17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邀游太空115.5小时。伴随着“神六”遨游太空的搭载物品中,有尼玛泽仁先生创作的《神州颂·珞巴人狩猎图》和《长征万里图·红军飞夺泸定桥》两幅作品。
  
  一、横空出世:他把藏画由宗教的供奉品发展成独立艺术
  
  尼玛泽仁先生生于1944年2月,藏族,现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他于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后,曾长期深入藏区,从事对当代藏族绘画的研究、发展、创新工作。他是开—代新派藏画的著名艺术家。
  藏画是中华民族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传统藏画都是唐卡画、壁画,属于一种宗教文化。宗教绘画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个阶段,通过绘画把枯涩难懂的经文再现给没有文化的人。尼玛泽仁先生认为,宗教绘画虽然有它的风格,但传统的藏画并不能反映现代的生活。他决心使藏传佛教的唐卡和壁画走出宗教殿堂,发展成新的藏族现代艺术。
  尼玛泽仁先生研究了整个世界美术史,发现各民族绘画发展过程都是如此:既需要走出宗教阶段,研究传统、继承传统,更需要发展传统,创新传统。作为一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先生对他的母体文化即藏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举杯刻又极富感情色彩的认识。雪域高原是世界的生命极限地,而藏族这个伟大的民族过去和现在都在不断地开拓这个疆域,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屋脊这个生命的极限地上,连植物都不生长了,藏族人却在那儿开拓。那里虽然经济很落后,但生活的形态非常完整,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那里的藏民族的世界观、生存观来看,与其他地区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西方世界,以物质为主;而雪域高原,是以精神为基础的,不讲究物质,有点物质就捐到寺庙里去,那里的人一生追求的就是精神的修炼。这样的世界观,很多人不知道。佛教的唐卡画很多人都看不懂;因为它是供奉品,必须变成国际语言,把它衍生出来。尼玛泽仁先生这样想,也就开始这样做,实现了使藏画由宗教的供奉品变成独立艺术的巨大跨越。英国BBC电台导演安东·艾撒克先生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转变过程用了500年,而尼玛先生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了不起,中国艺术家了不起。
  在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里,很难感受到温馨浪漫的柔情,而是以至高的沉默态度表达对人生的追索和顽强生命的礼赞。藏文化敦厚纯朴的特质,总会不着痕迹地融入并展露在尼玛泽仁先生的创作意念中。他的作品,如《极地的梦》、《空》、《寂静的轮回》、《羊群已远去》、《终帝》、《净土在高处》等,都令人沉思;尽管那些山和土地都是光秃秃的,然而沉思之后即会发现,原来那是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思考和歌颂。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被称为新派藏画,因为它总是立足于寻找,而不试图解答。他吸收了古与今、藏与汉、中与外的遗产,针对的是当下的观念和生命的价值状态,从而构成艺术探索上的奇幻之旅。
  
  二、十世班禅大师的殷切希望:“你一定要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
  
  改革之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尼玛泽仁先生改革藏画的意识和行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不被人所理解,甚至不被习惯于唐卡画的藏民族所接受。但是,尼玛泽仁先生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改革藏画的行动得到了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
  1982年,尼玛泽仁先生因与他的画友共同创作了《格萨尔王》而获得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国家民委颁发的金奖。颁奖的时候,十世班禅大师亲临会场,他为尼玛泽仁这个藏族人获得金奖而高兴。此后,十世班禅就特别关心尼玛泽仁和他那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传统绘画语言的新藏画,特聘他为中国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传统绘画研究员,并授予他“班禅画师”这个在藏族画家中惟一拥有的特殊称号。
  十世班禅大师在改革初期就十分关注藏族画家与海外艺术家的交流,他多次鼓励尼玛泽仁说:“你一定要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
  尼玛泽仁没有辜负十世班禅大师的殷切希望。在1993年,尼玛泽仁应邀前往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因为他是来自世界屋脊的藏族画家,这一特别身份,吸引了不少注视西藏的海外人士和众多新闻媒体的目光。在这一历史性的新闻对话中,尼玛泽仁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渊博的知识,坚决反对西藏独立的坚定立场,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成果,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从第一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后,尼玛泽仁先生就知道他的追求是正确的。此后,尼玛泽仁先生在他的艺术领域中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创新着。他的作品,既符合西方以色彩为中心的审美习惯;又符合东方的意境,特别是藏族特殊的审美意境。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国内外参加展览,并多次获奖,被艺术界肯定。他应邀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奥地利、瑞士、西班牙、日本、新加坡与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总部展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雕刻的雪域民族精神的作品,总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日月星辰辉映的意识。以《黑白世界》、《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生命》为代表的作品,强化了生存环境的艰苦和人类的征服。他的作品从深层次的民族内涵中完成了灵魂的铸造,用绘画语言赋予那个在太古的荒莽中走来的民族以崭新的精神世界。
  瑞士著名藏画家、美术史论家霍伊斯先生评论说:“尼玛泽仁先生的作品趣意盎然,富有生气,具有无穷的想像力和震撼力。他赋予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以生命形体的自然风格展露,使我折服;拥有这样出色的人才,西藏的艺术开创了它的新时期。”
  
  三、十一世班禅的由衷赞誉:“你把藏文化带到了世界上去”
  
  尼玛泽仁在新藏画方面的创新和研究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他的《元蕃瑞和图》、《格萨尔王》(合作)、《牧马图》三件作品分别获得1982年、1995年、1999年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颁发的全国画展金奖;《辉煌的遗迹》、《扎西德勒》(合作)两件作品分别获得了1982年、1994年全国画展银奖;《雪域》、《走出大山》、《古艺逢春》(合作)、《元蕃瑞和图》四件作品分别获得1988年、1990年、1991年、1995年四川省国画大展金龙奖和金奖;《元蕃瑞和图》还于1995年获得四川省政府文艺最高奖——巴蜀文艺金奖;《佛门盛事》获2001年全国年画展银奖。尼玛泽仁的作品还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大展”,2005年又入展国际最高级别的北京国际双年展。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尼玛泽仁先生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1994年,英国利物浦市政府授予他“国际杰出艺术家”奖牌。1999年,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巴特鲁治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长”证书,并请他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在市政府门前;美国政府还授予他“国际艺术家”的最高殊荣。
  对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党和政府是十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