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遗忘之吻 红色动物馆

作者:[德国]博托 . 斯特劳斯




  出生于1944年的博托 · 斯特劳斯(Botho Strauss)是当今德国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现居住柏林。他的作品从语言运用到结构和表现方式都带着后现代性的痕迹,内容上具有社会和时代批判性,受到国内外观众和剧评家的普遍关注,也是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德国百分之六十的大学里设有关于斯特劳斯的课程,他的作品是许多德国和国外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斯特劳斯除了戏剧作品,也写小说、散文、诗歌以及剧评,他对文学艺术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见解带有许多批判性,经常引起争论。
  斯特劳斯曾获得各种重要文学奖,如席勒奖、毕希纳奖、莱辛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疑心病患者》(1972)、《熟悉的面孔,复杂的感情》(1974)、《玛莲娜的妹妹》(1975)、《重逢三部曲》(1976)、《大与小》(1978)、《献词》(1978)、《流言》(1980)、《卡尔德威 · 滑稽剧》(1981)、《双双对对,行人》(1981)、《公园》(1983)、《年轻人》(1984)、《女导游》(1986)、《结合美学与政治事件的思考——论戏剧》( 1967—1986)、《没人不一样》(1987)、《访客》(1988)、《模糊的碎片》(1989)、《隔绝》(1989)、《安吉拉的衣服》(1991)、《无始无终——关于点和线的思考》(1992)、《膨胀的山羊之歌》(1993)、《居住、黄昏、谎言》(1994)、《伊萨卡岛》(1996)、《复制者的错误》(1997)、《遗忘之吻》(1998)、《反抗二手世界——论在场美学》(1999)、《罗德的幻想》(1999)、《粒子》(2000)、《今晚小丑和他的妻子在潘孔梅蒂亚》(2001)、《意外归来》(2002)、《与艾丽斯度过的那一夜》(2003)、《底下踮着脚尖站的人》(2004)等。
  斯特劳斯的作品因其抽象和艰涩而往往使读者和观众不知所措,然而人们总是能够从他的作品中读出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问题。《遗忘之吻》和斯特劳斯的大多数剧作一样,没有完整性,没有结构中心,没有情节的直线发展,各种事件和观点无序地纠缠在一起,理性似乎完全不存在。时间、空间和人物都不确切,同一幕中,时间时而是当前,时而是过去,地点时而在此,时而在彼。事件和对话转换快速,毫无连续性,然而又似乎有关联。已经死去的人物在下一幕又出现,死者甚至从彼岸打来电话,极尽荒诞离奇之能事。在同一幕中,当前的事件与过去的事件夹杂发生,同一人物可以以少女、妇人和老妇的身份出现。对话有时像是独白,人物的语言交流往往彼此擦身而过。这些手法,都帮助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对文化、社会和当代人生存的思考。斯特劳斯是用另类的图像描写了现实社会的现象。
  本剧中的人物都处于不和谐、不明确的关系中,他们失去主体,不知自己身置何方,完全被周围的人拉着走。在群体中,没有人敢于把自己的意见说出,由于没有意见,或害怕说出没有水平的意见而遭人耻笑,人变得没有主见,因而整体也失却了真正的意见。作为全剧形式框架的第一幕和最后一幕表达的正是这一状态。十一个人在看完一部新电影后,在那儿费尽心思表达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意见,人们没有任何交流,也无法交流,每个人都注意自己而听不到别人说的话,集中于自身的结果是失却自身。第五幕《姓名》表达的也是人际关系的隔阂和社交场合中的人的孤独状态,舞台小世界表现了人生大世界。
  如果说剧本还有一线情节可寻的话,那么杰尔克先生和丽卡达的爱情关系勉强可算是连接全剧的线索。围绕着两人的关系,作者安排了一些其他情节,主要目的在于借此提出当前社会、文化和人际间的许多问题。丽卡达曾是一个妓女,她爱上杰尔克先生时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她爱他爱得疯狂,而他为了证明“只有我存在”,让一个陌生男人在她睡着时上她的床,她也并未察觉。她为自己成为实验品而愤怒,而他认为这是伟大的爱情见证。爱恨交加是这两个人的关系的写照,虽然纠缠在许多关系之中,然而每一个人都是寂寞孤独的。相爱的两个人游移在众人之间,互相失却对方。杰尔克先生的追悼会上,丽卡达选择了杰尔克的中学同学代替杰尔克作为她的情人,虽说她有五个男人,我们在第十二幕中看见的却是她富有但又孤单的身影。
  剧本名为《遗忘之吻》,遗忘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主题。吻是亲密的表现,遗忘是淡漠的信号,“一个吻她就重又成为陌生人”,亲密却仍然疏远,存在着当前,失却了历史。人的遗忘性在此受到了批判。遗忘使人不知道自己失却了什么,不知道他人的苦难和牺牲,理解不了发生过的事物,减少了人的认知能力和感受能力,这是当代人正在失去的能力。斯特劳斯对此深有感受,选取遗忘和吻为篇名,最能够突出表达这一现象。
  穿插在这晦涩的爱情故事中的还有当代人的其他苦恼和问题。丽卡达的钱当街被抢,表现了社会暴力问题的严重性。杰尔克先生一星期不做体检就受不了,大夫不但不能医病,还要病人听他倾诉,这表现了心理问题的普遍,性能力的减退、男女关系的混乱与此大有关。在富裕的西方社会里,快乐为何物,似乎无人知晓,剧中人物无一是快乐的,都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定的情绪中。杰尔克对人对事淡漠麻痹,觉得与人交往没有意义,不愿意回人家的信,这表现了消费社会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还引起人的恐惧。杰尔克先生克服不了买东西的念头,当一切都成为买卖关系时,还稍有知觉的人便产生了自闭心态,无法再买东西了。丽卡达后来不愿意花钱,她知道买来东西并不代表买到快乐。在这文化和物质的消费海洋中,剧中人物寻求自我,想成为有个性的人,想还自己以本来面目,想过真正的生活,可是他们做不到,生活变得毫无前景、毫无希望。第七幕清楚地描写了这一状态。 在同质社会中,人人相似,成为典型而失却个体特性,剧中医生的痛苦正是为此。
  话语的无力也是本剧的话题,某件事物被说出之后,立刻就不是那件事物了,“字眼不停地逃脱自己”(第八幕),剧中人物无法以话语表达他们对电影的看法,也无法以话语表达彼此的感情。他们互相对骂,杰尔克责备丽卡达没有思想,是中庸之见的代表者,丽卡达也看不起杰尔克瘦弱的身体,他们似乎想用话语维持住两人的关系,但是没能够做到。他们对骂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为当代人精神和肉体都处于萎缩状态。
  如果从社会批判和反思的角度解读斯特劳斯的《遗忘之吻》,可以发现,生存于当代消费社会的人变得越来越迟钝,思考和感受能力也越来越差,人正在成为对历史和现状无知无觉的失忆之人,成为无思想无特性的人,成为不知快乐为何物的人。斯特劳斯的作品,是对于当代人的当头棒喝,即使不能起到改变现状的作用,也至少能够引发人们思考。
  
  译者
  
  人 物
  
  丽卡达(1)
  杰尔克先生(A)
  安卡特琳 · 杰尔克(2)
  路卡斯 · 罗斯特罗布 (B)
  七位配角
  男性:CDE
  女性:345
  变性:FM6
  
  第一幕 电影
  
  如果两个寂寞的浪花在海洋上相遇,它们会穿透对方而不互相干扰。只有在相互碰撞那一刹那会变形,接着又恢复原状,就好像它们从未见过面,完全忘记它们曾经相遇。人们称这种浪为孤立子,它们是“没有记忆” 的浪。
  男男女女大约有十一人。他们看完一场电影,聚集在一间顶楼房间里。他们被新影片慑服,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各走各的路,从别人旁边走过,突然,你想说服我,我想说服你,有的人因着内心的冲动或者舌头刚好不听话,对空喊叫自己对影片的看法和印象。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