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2002年日本文学综述

作者:邹 波 杨文瑜




  2002年,在日本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文学书籍的出版仍然有不少亮点。例如,村上春树的新作销量半年就突破了80万册。在这一年里,芥川奖的新人作家获得了普遍的认可,许多成名作家也都推出了久违的长篇力作。可以说,这是日本文学众彩纷呈的一年。
  1月,在读者们的期待中,长岛有出版了处女小说集《妈妈在飞奔》,其中收录了他获得芥川奖的标题作品和另一篇获得文学界新人奖的《跨斗摩托车里的狗》。长岛有1972年出生在长崎,东洋大学毕业,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转向小说创作。《妈妈在飞奔》的故事发生在北海道一个小城市的单亲家庭里,主人公是一位具有现代感的年轻母亲。作者通过小男孩的眼睛观察母亲和男友的交往、祖母的去世等人生插曲。该作品将视点定位于父亲“缺席”的“现代”家庭,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在传统家庭瓦解的状况下一个崭新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小说描述的现象在当今日本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所以得到许多读者的认同感。
  2月,黑井千次的新作《人行横道》问世。黑井千次是日本战后“内向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曾多次担任芥川奖的评审委员。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他曾作为日本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访问中国。《人行横道》的主人公是接近四十岁的家庭主妇,故事开始于她寻找一个消失的女友,而后来这渐渐变成了探求自己的生活轨迹的过程。小说准确地把握住了主人公日常细节以及外界投影在她内心的感动,两者巧妙地结合交织,营造出轻盈流畅的文体风格。
  5月,高村熏出版了《晴子情歌》。这是作者花费了五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大河小说①。高村熏1953年生于大阪,原先是一家公司的职员,1990年以推理小说《携金飞翔》登上文坛,并于1993年获直木奖。《晴子情歌》是她声明不想再写推理小说,转型之后的一部作品。小说提供了一个使读者接触到日本的近代史机会,小说以从大正时代到现代的日本现代化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晴子的生涯与家族的变迁,用文字展现出一幅气魄宏大而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作者在书中贯串了晴子给儿子彰之多达百封的信件,精心塑造了晴子外形纤弱、内心坚韧的女性形象。
  7月,多和田叶子的《嫌疑犯的夜行列车》出版。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其中的主人公“你”失去了自称“我”的权利,“你”在一辆禁止下车的夜行列车上,仿佛被当作嫌疑犯行进在押解途中。列车封闭空间和不同国籍的乘客凝缩成现代都市的象征。作品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梦境似的现实,用独特的非现实视角挖掘出了现代社会中潜藏在人内心中的不安和自信的丧失。多和田叶子是近年活跃在海外的日本作家的一员,她从早稻田大学俄罗斯文学专业毕业后留学欧洲,修完了硕士和博士课程。目前她居住在德国汉堡,同时用日语和德语写作。1992年她的《狗女婿上门》获得芥川奖。
  8月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年轻作家的新作——平野启一郎两卷本的《葬送》和本年度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的《公园生活》。
  1998年平野启一郎以大学在读学生的身份获得芥川奖,他的形象曾经让不少评论家大跌眼镜,因为他也许是芥川奖历史上第一个染头发、戴耳环的男作家。和前卫的形象相映成趣的是,他的芥川奖作品《日食》文笔艰深晦涩,不像出自年轻作家之手,不少评论家认为那篇小说更像是篇博士论文。而这次他带来的《葬送》除了延续了他长于考证的特点,文笔显得清新生动得多。小说以肖邦、德拉克洛瓦和乔治·桑三人的情感纠葛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社交场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是对于肖邦演奏钢琴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听到了宛若天籁的音乐。
  经过五次芥川奖提名之后,吉田修一终于凭借《公园生活》获得2002年上半年度芥川奖。对他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发现了都市中的公园这一新的叙事空间上。在小说中他以东京繁华地段的日比谷公园为背景,描写了和“我”相关的有趣的人物和插曲。初看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值得注意的事件,但却成功地捕捉到了强烈的现实感。可以说这是一张淡淡的都市生活的素描,准确地刻画了都市青年的浮游感。小说中机智巧妙的对话也是文章的特色之一。吉田修一1968年出生在长崎,毕业于法政大学经营学系。1997年他以《最后的儿子》获得文学界新人奖,此后佳作不断。
  9月,本年度的几部重要作品相继问世。老作家高井有一通过《时间之潮》巧妙地描画了日本社会从昭和向平成过渡的历史。小说开头第一句“今天,昭和结束了”予人印象深刻。作者将主人公庆夫和真子的日常生活作为小说的主要线索,交叉了庆夫在采访中听到的不同年龄的人们对于他们记忆中的昭和的叙述,完美地将个人的历史和时代的历史融合交错在一起,确立了文章平实凝重的风格。
  旅美作家水村美苗继1995年的《私小说》之后,这次又推出了上下两册标题新颖的《严肃小说》,并获得了读卖文学奖。“严肃小说”②是相对于“私小说”③的文学样式,这样的标题好像一出古装片名字就叫“古装片”一样不可思议。小说一上来就是“严肃小说开始前长长的故事”,而且这个开头的确很长,但是阅读起来却没有冗长的感觉。作品以太郎和宇多川阳子冲破身份地位差异的爱情为主要线索,内容生动有趣,并无特别的阅读障碍的设置。这篇小说被一些评论家称作《呼啸山庄》的现代版。
  水村美苗12岁时随家人赴美,其后在耶鲁大学法语专业学习,并修完博士课程。1990年,她为夏目漱石的名作《明暗》写作续篇《续明暗》,文体和内容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95年她的小说《私小说:从左向右书写》出版,在日本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她用夹杂英语的文体描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对于习惯从右向左书写,已经渐渐失去活力的传统私小说,这不啻是一种颠覆和挑战。水村美苗的异文化的视角对于日本传统文坛是个有益的冲击。
  村上春树在这个月出版了新作《海边的卡夫卡》。小说以一个名叫田村卡夫卡的15岁少年为了避免“弑父情结”的作祟,决意离家出走作为开端。然后作者平行地叙述了一个名叫中田的中年男子的故事。小说中随处可见令人忍俊不禁的村上式幽默,他的文笔依然洗练冷静,情节的铺陈更加成熟。作者以俄狄浦斯神话为框架,巧妙地编织进考验和冒险的故事,成功地创造出独特的成长小说。
  《海边的卡夫卡》一经推出立即成为畅销书。目前此书已经由林少华先生译成中文,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中译本的前言里,林少华先生特别介绍了与村上春树会面的一些细节,给读者提供了一次近距离了解村上的机会。
  不管从哪种意义上来说,同样在9月出版的《面容忧郁的孩童》都是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长篇小说和大江健三郎以往的作品风格有些不同,情节中穿插了大量作者的亲身经历,但保持了大江一贯的思维深度。作品的人物原型“古义人”和“吾良”分别是大江自身和内兄伊丹十三,这样的人物设定开始于大江2000年完成的小说《交换戒指》。伊丹十三是日本著名的演员、导演,妹妹伊丹缘是大江的妻子。伊丹十三和大江在松山读高中时是同学,相交甚密。1995年他在导演完大江的《寂静的生活》后就突然自杀身亡,死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在这篇作品里,《堂吉诃德》的故事贯穿了主人公“古义人”的人生,他重复着悲壮的戏剧性的举动。大江自己的一些作品,如《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在小说中都被谈及,但题目被改换成《橄榄球比赛1860》之类。这种将现在的作品与以前的作品建立联系的方法使小说的情节显得错综复杂,而大江称这样的小说构造为“草丛”。大江充分利用了私小说的方法,将虚构与现实交错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幻想与夸张的世界。大江的这篇作品说明了小说家本身的生活就是文本,充满了连续的虚构性。
  10月,炙手可热的推理小说作家横山秀夫的新作《脸FACE》甫一出书,立即引起包括NHK在内的各家电视台争相与作者洽谈改拍事宜。在小说里,横山描写了一个负责绘制罪犯模拟肖像的女警官平野瑞穗,她对待爱情和工作的认真态度赢得了众多女性读者的共鸣。横山秀夫的大多数作品都以警察为对象,但是和一般推理小说不同的是,他多以不直接参与破案的“监察科”、“秘书科”为描写对象,而且独特的心理描写占据了小说的主要位置。到目前为止,他已有近十部作品被搬上屏幕,收视率高达18%。因此他被看成“电视的救星”,有评论期待他成为“平成的松本清张”。2002年9月他的《悬而未决》出版,但无缘直木奖(当届空缺),这件事一度引起激烈的争论。
  佐藤多佳子小说《黄眼睛的鱼儿》在10月由新潮社出版。这是一本以高中生为主人公的爱情小说,严格地说,这也是一部成长小说。作者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写了心境微妙的少男少女的世界,女孩村田美野里和男孩木岛悟同为16岁,两人通过学画而相识,在交往中逐渐改变孤僻的性格成熟起来。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传神,情节也给读者久违的清纯感受。在日本中学生道德意识日渐走下坡路的今天,这样带点青涩的纯情的恋爱故事显得弥足珍贵。佐藤1962年出生于东京,青山学院大学文学部毕业,1989年以《夏日时光》获得月刊MOE童话大奖,1998年又凭借《大蜥蜴烦人的每一天》获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奖。她的作品以细致描写少男少女生活见长。
  11月,《无尽的夏日》出版。作者为小泽征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长女。小泽征尔在日本属于国宝级人物,他的家庭生活对于普通人自然充满了神秘感。再加上作者的弟弟小泽征悦在2001年NHK的连续剧《樱花》中出演角色大受欢迎,因此这本书也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自从小泽征良出生以后,所有的夏天她都是在美国东部的乡村度过的,因为这里是小泽征尔长年担任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举行音乐节的地点。书中作者形象地描述了夏季的回忆,笔触纯净自然。书中并没有涉及父亲作为世界级指挥家的压力、作者青春期的苦恼等内容,反复出现的是远离都市的幸福家庭故事。书中充满了幸福和光明的气氛。冈崎武志评价本书为“童话般的世界”,然后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而这样充盈纯净的幸福世界并不是谁都能写的”。
  2002年12月乙川优三郎的新作《冬天的标记》出版,小说情节曲折,风格清冽淡雅,可读性很强。乙川优三郎擅长以江户时代为背景铺陈故事。他在2002年1月发表了小说集《活着》,该书获得2002年的直木奖。《活着》中收录了三篇小说,标题作品和《安稳河原》都描写武士的无奈与苦涩,表达了有时候人活着比死更加痛苦悲伤的主题。另一篇《早梅记》则通过一个到了人生暮年的主人公的回忆,记述了对人生的留恋和些许悔恨。乙川优三郎1953年出生在千叶,高中毕业后在酒店工作。他43岁时才凭借《草丛中的燕子》获得ALL读物新人奖,之后不断有新作问世。他的写作风格接近藤泽周平,常常以古代社会为背景描写现代人内心共通的情感。
  从整体上来看,2002年的日本文坛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老作家着眼于历史背景和传统家庭关系,创作力依然旺盛;新作家以都市和新型家庭关系为新的切入点,引起读者共鸣;海外作家视点独特,人数不多但对日本文坛冲击不容忽视;爱情小说、推理小说以通俗性和趣味性为卖点,仍旧占据半壁江山;名人作家继续涌现,成功与否尚要等待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 李建云)
  
  注:
  ① 在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描绘一群人的生活历程或者家族的历史等的长篇小说,20世纪初起源于法国。
  ② 日本评论家中村武罗夫生造出的词语,用来批判流行于大正末期、昭和初年的心境小说。指具备现代小说本来结构的,描绘社会现实的小说。
  ③ 以第一人称书写,真实记录自己生活经历,重视表露自我心境的小说样式,属于日本现代文学的特有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