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也是一种超脱

作者:成 野




  唐朝诗人鱼幼薇,字慧兰,曾写过“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名句。昔鱼幼薇与金陵名门之后李忆苦恋,成亲后却由于李忆结发妻子裴氏的苦苦相逼而被扫地出门,在咸宜观出家,道号玄机。鱼玄机有道性却无道心,道场竟成风月之地,文人才子竞相追捧,据说她还和侍婢绿翘玩起同性恋来,最终因为一场不知原因的谋杀,鱼玄机被斩首示众。
  无独有偶,南宋有个女贞庵的陈妙常,她后来与书生潘法成有一桩美满姻缘。此事,后世更是被文人墨客渲染夸张,“于今嫁与潘郎去,省得僧敲月下门”,闹出“玉簪记”、“思凡”等多出地方戏曲来。
  这二则小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宗教其实是一个社会本位的宗教,贯穿衣食住行,亦不避讳吃喝拉撒。南禅黄檗自渡,讲求心中超脱却不管束他人,像极了竹林七贤式的文人作派;陈妙常之“思凡”也能成就千古佳话。社会本位的宗教,主体依然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人们可以拜完道观去拜庙宇,拜完孔子又去拜达摩祖师,两者毫不冲突。其中,有很多教派是主张还原人性的,怀让门下马祖道一就明言: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信奉参拜的却往往是和自己生活起居休戚相关的事物或图腾,种地拜土地公公,旱灾求河神,蝗灾连蝗虫也奉若神明。中国封建社会千年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有点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
  在中国的南禅精神里不修道,不念佛,求顿悟,讲究的是靠自力,形式不需拘泥;道观里的鱼玄机日日笙歌,或许又是另一种超脱。从孔子删经,到汉时”罢黜百家“,再到宋明理学,我们可知占中国思想正统地位的一直是儒家思想,辅助臣民教化的也主要为“德”、“礼”、“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再加上几次大规模的灭佛灭道运动,中国的宗教求自渡之风愈盛,却也有别样的洒脱。
  还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撒说得好:世界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