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袁世凯行贿之一例

作者:周英杰




  《书屋》2005年第5期刊载了魏得胜先生的文章《当红袁世凯》,该文客观地分析了晚清政坛上的一大枭雄人物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令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该文似也有一处与历史不相吻合的错误判断。
  在该文第三部分,作者指出:“袁世凯走向晚清乃至民初的政治前台,尚无实据表明,在他的仕途中,有什么奴颜婢膝似的买官、贿官之行为,凭的完全是个人的实力和举世公认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
  凭心而论,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在风雨飘荡、波谲云诡的晚清政局中脱颖而出,走向历史的前台,固然是凭借着他自己的“实力”和“举世公认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干”。但是,倘以为袁某人在其擢升的过程当中,“没有什么奴颜婢膝似的买官、贿官之行为”,弄得好像一个“外星人”跑到了极为腐败的晚清官场中,则是与历史事实明显相悖的。
  实际上,关于袁世凯玩弄心机,向当道邀宠固位的行贿事略,在各种已经出版的公开史料中并不鲜见。例如,在由民国著名报人陶菊隐于1934年出版的《政海轶闻》中(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重印),就曾记载了一则有关袁世凯善于揣摩慈禧太后的心理,巧于行贿而得欢心的故事。
  西后垂帘听政时,袁世凯以出卖戊戌六君子充任北洋总督,极意结交阉宦,使侦西后意向以投其所好,因之宠眷逾固。其时,国步方艰,朝廷罔恤民力,值后诞辰,疆吏搜珍选异,各出心裁,以贡品之良窳,卜恩眷之隆替。煌煌盛典,举国骚然,惟北洋大臣近在辇毂之下,独无所献,人咸咄咄称奇,然袁意别有所在也。某日,后巡视珍品,啧啧称赏,最后目注四睹,沉吟无语而出。宦者以告,袁猛醒曰:“得之矣。”他即搜集名画若干帧,盛饰以进。后大悦曰:“蔚亭实获我心,吾正思此物,此物来矣。”袁所费最少,独邀青睐,其善窥上意,诚不可及也……
  在这里,与张季鸾并称为旧中国报界“双杰”的陶菊隐,用寥寥数笔就活画出袁世凯这个乱世枭雄那非同寻常的精明和狡诈来。即使同样是向″老佛爷″进贡表达忠心,与众多的封疆大吏比起来,袁世凯的所作所为亦能别具匠心,玩得比别人高明十分。老袁之奸雄形象,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