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玉钗思重是前生

作者:戴庆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人赵翼的这两句诗用在作为诗人的吴梅村伟业身上是颇为合适的。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英雄辈出而天下苍生却受苦受难的年代。正是这个动乱的年代成就了一个有清一代最杰出的诗人吴梅村。但是,这绝非是他个人的愿望,因为诗歌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掩盖不了他人生道路的巨大悲剧。生活在动乱年代的人究竟还是不值得羡慕的,不管是什么人。有句名言叫“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当然,那些不惜以天下苍生的性命为赌注来博取不世功名的“英雄豪杰”除外。
  吴梅村的人生悲剧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而他与秦淮名妓卞玉京的爱情悲剧又是他人生悲剧的一个缩影。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古代中国社会是缺少培植爱情的土壤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早早地就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的绳索捆绑住了。但毕竟对爱情的向往是人的天性,它可以在强大的外在压力下被摧残,却不可能被任何力量完全扼杀。敏感多情的文人墨客尤其如此。但是,在歧视妇女的封建时代,能与这些文人墨客找到共同语言的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人数本来就不多,且这少数人又大多养在深闺,被无情的礼教重重束缚着。像《西厢记》里的张生与崔莺莺似的爱情只会出现在戏里。但是,到了晚明时代,由于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产生了以秦淮河畔的青楼女子为代表的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尽管她们仍然是被玩弄被侮辱的群体,但却不同于纯粹以出卖肉体为生的妓娼,因为她们有着高度的艺术才能和文化素养以及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她们中的姣姣者就成了生于末世的文人名士们精神寄托的对象,以她们女性的妩媚和温柔滋润着这些在乱世烽烟中惶惑不安的灵魂。她们与这些名士结为知己,在感情上情投意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共同的语言,在政治上也有共同的见解,留下了无数爱情佳话。于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名士们与这些秦淮佳丽结为连理一时蔚为风尚,如钱谦益与柳如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冒辟疆与董小宛等等。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人之一的吴梅村也未能例外。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与卞玉京最终未能结成连理,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了时代悲剧的见证。
  出身贫寒的吴梅村,在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从崇祯三年八月到四年三月,连续考中举人和进士,并取得会试头名的好成绩,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他的文章还得到崇祯皇帝的特别赏识。在他会试高中第一名之后,初到京城的他就被动地卷入了朝廷的党争。他因为受到当朝首辅周延儒的青睐而在会试中取得头名,但被与周延儒有矛盾的次辅温体仁指责为舞弊。科场舞弊的罪名如果成立,不仅吴梅村本人的仕途前景会化为泡影,首辅周延儒也脱不了干系。一时不知所措的周延儒干脆把吴梅村的卷子送到皇帝的面前请求圣断。年轻的崇祯帝看了试卷以后对吴梅村颇为赏识,在上面用朱笔批了八个大字:“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有了皇帝的首肯,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一场来势凶猛的政治风波顿时无影无踪,吴梅村反而因为皇帝的褒扬一夜成名,顿时身价倍增。也正是这个原因,吴梅村一生都对崇祯这个亡国之君饱含感激和景仰,在他被迫出仕清王朝的时候,也比其他的前明官员多了几分良心上的愧疚,负罪感也就更加深重。
  卞玉京的身世却已经无从考证,连吴梅村也说:“玉京道人,莫详自所出。”〔1〕她可能是南京人,姓卞,初名卞赛,后改名卞玉京。因为吴梅村一直称她为玉京,因此本文仍然沿用此称呼。同所有的秦淮名妓一样,卞玉京很美丽也很有气质。吴梅村曾赞扬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吴梅村还记载,她书法很好,能写一笔漂亮的小楷,绘画也不错,特别擅长画兰花,据说一落纸便是十余幅。她还能够弹琴,指法精妙〔2〕。可惜的是,卞玉京的作品很少流传下来,我们无法具体了解她的文化素养。但是,吴梅村却为我们保留下了她的一首七言绝句。吴梅村的朋友吴志衍赴任成都令,梅村作长歌相送,玉京也作一绝:“剪烛巴山别思遥,送君兰楫渡江皋。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3〕诗不算特别出色,但隽永可爱,清新流丽,出自一个年轻女子之手实为难得,可见卞玉京的文化素养一定不同于等闲之辈。十八岁的时候,她从南京迁居苏州,侨居虎丘之山塘。所居之处,湘帘榧几,一尘不染。她见到来客时,起初总是不大说话,一旦熟悉了就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
  其实,吴梅村并不是风流放荡的才子,尽管在明清时期这样的才子并不在少数。他的“狭邪之游”主要是在他到南京任职以后,也就是明亡前的那几年间。南京是明王朝的龙兴之地,因此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仍在南京保留了一套象征性的中央班子。吴梅村是由于党争被排挤出北京朝廷的,他在南京的职务是国子监司业,大约相当于国立大学的副校长吧,这只是一个闲职,从官场的角度看,是明升暗降,但从吴梅村个人的角度看,却是正中下怀。他早已经厌恶了虚伪的官场礼节和残酷的政治斗争,在南京任闲职不可不称之为美差。吴梅村的“冶游狎妓”大约是从到南京以后开始的。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金粉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因为是明王朝的南都,所以南京得到朝廷的特别关照。南京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里冠盖云集,人烟稠密,商品经济发达,秦淮佳丽更是闻名天下。卞玉京就是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吴梅村才三十出头,正当盛年,既是朝廷大臣,又是名满天下的诗人和才子,同时也是声誉日隆的文人社团复社的重要成员。在文坛,他的地位仅次于钱谦益,但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钱谦益却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可以肯定地说,他一定是秦淮佳丽们竞相取悦的对象。这时的明王朝正是危机四伏的年代,内有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四面出击,外有新兴的满清势力步步进逼,因为军费开支的不断扩大,明王朝的财政捉襟见肘,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贪官污吏又从中盘剥,加之连年的饥荒,一时堪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但是,明王朝的大小官僚仍然热衷于党争和内斗,崇祯皇帝又刚愎自用。总之明王朝已经彻底腐朽了,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在当时明白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不管是文人还是官员。作为诗人的吴梅村对于时局的变化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他知道时局已经无法挽回,很早就产生了“拔脚风尘际”的想法,因此他在南京任职时间不长就辞官归隐了,而且迄于崇祯朝灭亡,再也没有出仕。对于时局的绝望和对于官场的厌倦,使得吴梅村彷徨忧郁,一时看不到出路,这是他放荡情志的主要原因。吴梅村早期的诗词留下了许多“艳情”篇章,大多是他本人混迹青楼的写实之作。
  吴梅村大约早已闻知卞玉京的大名,于是专程前往苏州虎丘去见她。这一年是崇祯十六年的春天,距明王朝的灭亡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一见到卞玉京,他立即就为她美丽的外表绰约的才华所吸引。卞玉京也一定听说过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吧,对他的文采风流满含钦佩和爱慕。乍一见面,她就想以身相许。对于一个明代的女子,哪怕是一个卞玉京一样的青楼女子,主动追求一个男人也是需要鼓足极大勇气的。当然,卞玉京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她的秦淮姐妹中有许多人都嫁给了复社名士。她手抚几案含情脉脉地望着吴梅村,低声问他:“亦有意乎?”任何一个涉足爱河的男人都是不难读懂女人传递的爱的信息的,何况,吴梅村还是一个敏感和多情的诗人。但是,就在一见钟情的女人主动抛来绣球时,吴梅村犹豫了。就是这片刻的犹豫给他们的爱情蒙上了不祥的阴影。吴梅村假装没有听懂卞玉京的话,顾左右而言他。卞玉京是个聪明灵慧的女子,当然立刻就明白了吴梅村的意思,她长叹了一口,再没提起这个话题来。对于吴梅村为什么没有接受卞玉京,学者徐江曾有过比较中肯的分析〔4〕。大致说来,吴梅村是一个比较拘泥和保守的文人,不像他的朋友们那样风流放荡。他的迎娶秦淮名妓的朋友都是家境比较殷实的文人,如钱谦益久历高官,冒辟疆和侯方域等人都是世家子弟,吴梅村却出身寒门,而如果家贮如此秦淮佳丽,开销一定不会小。吴梅村的父母也是寒素谨慎缺乏大气的人,这可以从后来崇祯煤山自缢之后他们阻止吴梅村殉明和顺治十年敦促吴梅村仕清等事例中可看出来。如此老人,怕是难容儿子带回一个秦淮佳丽做儿媳的。而且,吴梅村已经有妻妾在门,他也许担心日后家里会惹出不愉快。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