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1期

“也”入人名

作者:李建国




   姓氏加“也”字,成为人名,不多见也。“也”字,若要探究其本义,很多人不大清楚。许慎《说文》云:“也,女阴也。象形。”“也”字的确是女人阴部的象形字,在古籀文中,象形尤其明显,它包含女性生殖器的大小阴唇和阴蒂,一看就知道像的形是什么。
   很多道学家怀疑此字之本义,不愿承认是“女阴”。朱大可用金文纠正许慎《说文》之误,在《说文匡谬》中说得特绝:“也”字,许氏训为女阴,则《论语》即有四百六十二“也”字(杨伯峻的统计是四百六十九次),将何以尊我宣圣哉。孔子当时的确已不用“也”字之本义,全是把它当作语气词来用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其本义之存在的事实。清朝大文字学家段玉裁注《说文》即认定:“本无可疑者,而浅人妄疑之。许在当时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见多怪之心测之也。”这才是一锤定音的真知灼见。
   台湾李敖的话特好玩:“新生代国民党是无知的,当然不识‘也’字,所以过去把阿拉伯西南的国家Yemen翻成‘也门’,幸亏读过古书的于右任发现了这一荒唐。在《中央日报》上投书建议,后来才改为‘叶门’,有趣哉,老K!”(《中国性命研究》)
   “也”入人名,完全可以为它找到知音。英语世界居然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姓氏:坎利夫(Cunliffe),它的本义是住所名称,源自古英语,含义就是“女性阴部”和“坡”(cunt+slope)合成的一个词,本是英格兰人的姓氏。我们中国虽也有“也”姓,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或许还不敢如此胆大妄为。它的确是个罕见姓,原是蒙古族的姓氏翻译过来的,现代北京、武汉、成都皆有此姓。
   中国作家中,对姓名学体悟最深而最有创见的要数张爱玲了。张爱玲对其庸俗的名字Eileen有着独到的看法:“中国的一切都是太好听了,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人生。”(《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