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书屋絮语

作者:澧 人




  人生的欲望多有冲突,而其中围绕权力欲的满足所展开的争斗又最为惨烈,因为在许多人的眼中,有权便有一切。
  刘邦和项羽都见过巡游中威风八面的始皇大帝,前者喟然太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而后者则毫不客气地宣称:“彼可取而代也。”这两句话不事雕琢,却斤两十足,比后来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更见肝胆,也更具野性。
  刘、项心雄万夫,对皇权垂涎欲滴,自然免不了一场生死相搏。刘邦到底棋高一着,他不像项羽那样专“以力征经营天下”,而是善于笼络人心,一句“天下苦秦久矣”常常挂在嘴边,引得百姓对他感激涕零,有如大旱之望云霓。刘邦以后,历代争皇位且成功者都懂得利用民意。民意这个东西,既具体又抽象,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至于成功之后是否真的顺应民意,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有什么比疯狂的权欲更能败坏一个人的心灵。刘邦登基伊始,尚能五日一朝父亲太公。不久太公的家令说,太公虽是父亲,但却是人臣,哪有人主拜人臣的道理呢?刘邦深以为然,慷慨地给这位家令“赐金五百斤”。所谓血缘伦理,在皇权面前真是不堪一击。自古宫廷多污秽,为争夺权力,父子、兄弟同室操戈,而一旦权力在手,又无不穷奢极欲。放眼庙堂,因为权欲炽烈,所以才“高处不胜寒”;因为道德沦丧,所以才“礼失而求诸野”。
  凡帝王起家,都有一帮文士武将,也可说是老友们相辅佐,但可惜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天下初定后,皇帝大都屠杀功臣,以绝后患。好一点的要算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干脆将君臣双方的心曲端到桌面上,来一个好说好散,省得大家各怀鬼胎地难受。此举虽然免了流血,但场面却着实尴尬,即使有酒压惊,估计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赵氏的权欲一点也不比其它皇帝少,只是行事的风格滑稽得有些可爱。
  不受节制的权欲导致唯我独尊,甚至将人变成野兽。这正是专制体制终究要让位于宪政民主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