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作者:高志虎




  前不久,郎先生一家三口开车到北京门头沟雁翅附近的河道游玩,因为上游的下马岭水电站开闸放水,致使波浪将他的妻子和女儿冲走,不幸遇难。相关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有网友在讨论这件事时,举了一个例子,说几年前上海某房主收到外国某公司寄来的一封信,提醒他房子已经六十年了,哪里该整修了,哪里该加固了,原来该公司正是当时的建筑商。该网友认为这家外国公司的责任心不是光靠道德、良心等建立起来的,可能最主要是一种制度,有一个条条框框约束着责任心。
  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同意这个网友的意见。是啊,如果像那家房产商一样,有一个制度约束着这家水电站每隔不远就树立一个警示牌,那么像郎先生家这样的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不过,笔者想要问的是这种制度怎么才能建立呢?这种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不正需要大家的责任心吗?我认为,制度和责任心并不是约束和被约束的关系,制度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醒大家所肩负的责任,但是责任心更可以督促大家来发现工作中的缺陷和错误,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二者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很难期待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社会来建立起一套负责任的制度。
  就拿这件事来说吧,其实也不能说没有制度。因为水电站认为自己是一个执行单位,是按照上级调度的指令行事,都50年了,几乎天天都开闸放水,每天开关闸的时间、长短、水量有严格的要求,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制度。他们认为自己兢兢业业执行了这个制度,所以不必为淹死人承担责任。问题出在哪呢?相关单位缺少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正是责任心。相关报道告诉我们,以前这里也出现过多起淹死人的事件,并且有关单位是知道情况的,但是因为他们缺少认真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所以不能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不断完善有着诸多缺陷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开闸放水,看似敬业,其实是怠业。
  大而言之,笔者认为,我们面临着几个困境,只有突破这些困境,我们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1)人人都寄希望于完善的制度,但完善的制度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外力强加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我们用负责任的行动去建立,否则,这种“完善的制度”只能是一种“空中楼阁”。(2)“唯制度论”的倾向弥漫社会,很多人认为制度是万能的,一旦有了一个好的制度,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忽视甚至是忽略了其他因素。(3)以虚无主义的方式看待现有的制度,认为当前的制度一无是处,应该另起炉灶创立全新的制度。其实很多情况下,制度只需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不一定要推翻重建。(4)不完善的制度有时成了各种不良或不负责任行为的替罪羊,当事人很少或从不从自己方面找原因,比如思考一下自己的道德水平是不是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