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6期

乱谈“小资”

作者:陈荣力




  
  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了,如果这年头你还不懂“小资”,话里言间不夹杂着几串“小资”们的词汇,生活起居不来几个“小资”们的动作,你不是出土文物,也是“286”、奔Ⅱ了。都市、网络、媒体不必说,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小资”也已经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日渐成为潮流了。
  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写到大革命失败后这样说:“还站在革命阵营里的,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外,还有的就是小资产阶级。”而《现代汉语词典》则这样解释:“小资产阶级,占有少量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别人的阶级。包括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我却越看越糊涂,照理“小资”是一个阶级,至少是一个阶层吧,而我所感受、所了解的“小资”们,自己劳动倒是自己劳动的,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绝无仅有,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等更无从谈起。为此,我专门去请教一位平时满口“小资”的美媚(男人们没有这个发言权)。美媚说话QQ一样简洁:“土,小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使你不一定很有钱,也要尽最大可能讲究精致的生活细节。”哇塞!时尚社会,一个阶级原来是可以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我到底不甘心,接着问美媚:“即使一种生活方式,总有一定的特征吧?”美媚百分之七十的眼白朝上一翻(典型的“小资”动作):“旅游,上网,逛品牌店,读《时尚》,买盗版欧洲影碟,吃哈根达斯,周末去咖啡馆,再不就养宠物。”这么简单,我茅塞顿开:“那我明天就可以‘小资’了。”“你懂什么?”美媚不屑地一哂。
  西谚说,三代打造一个贵族,而中国毕竟是东方的土地,要求没有西方那么严格。你若要成为“小资”,只要旅游旅游(远近无所谓)、上上网(会不会打字不要紧)、逛逛品牌屋(买不买没关系)、翻翻《时尚》杂志(懂不懂自己知道)、吃吃哈根达斯(味道如何不要说)就成了。由此我想到六十年代流行的绿军装、七十年代时兴的喇叭裤、八十年代风靡的迪斯科、九十年代时尚的保龄球……原来我辈早就是“小资”了,原来中国的“小资”何止成千上万。如此想来阿Q的“柿油党”来了要想革命剪辫子,也是“小资”。
  其实,时尚也好,潮流也罢,乃至生活方式的改变,精致生活细节的讲究等等,一切都是以社会的价值评判标准为导向的。经济社会,普罗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于是顺手弄一顶“小资”的帽子戴戴(即使你不一定很有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小资”的日渐成为潮流,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