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10期

王昭君

作者:马 得/画 东 水/文




  根据史料记载“昭君合番”确有其事。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有昭君经历。传说“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照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马致远写剧长于文采词章,世称“曲状元”。他选王昭君故事写的《汉宫秋》全剧像一首长卷抒情诗,开始写汉元帝宠爱昭君,如醉如痴,久不临朝,一味地守着皓齿明眸,愁花病酒,早晚月底灯下,情系人心。不想正在两相情浓时,北番单于受毛延寿唆使,大军压境,索要昭君。元帝情急,速召满朝文武,谁知却像“箭穿了雁口,没个人儿敢咳嗽”,各个不敢出头。昭君看到情势不可挽回,以国家民族为重,毅然请命愿去和番,得息刀兵。大臣们又乘势逼元帝“割恩断爱”,立即发送娘娘。这就写出了元帝的昏庸无能和朝政的腐败,也体现了元帝对昭君钟情痴爱,依恋不舍的原因。当写到霸桥饯别,元帝见昭君将要背井离乡,卧雪眠霜,想到伴随她的只是塞北散乱的风雪、悠悠飘动的旗影节带、凄厉而悲壮的鼓角之声,禁不住柔肠寸断,泣泪涟涟,吟出一首《梅花酒》:“呀!俺想着徊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她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日昏黄;日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锵;泣寒锵,绿沙窗;绿沙窗,不思量!”这首曲叠字满目,节奏短促强烈,透过这些景物所显现的凄清、阴冷,展示了元帝与昭君诀别的哀伤。《藤花亭曲话》评《汉宫秋》曲词说:“写景写情,当行出色,元曲中第一人也。”
  后面又写出宝殿生凉,人去楼空,六宫人静,元帝空对着美人图影,触景伤情,孤寂难眠之情。马致远的《汉宫秋》实际是借他人手中酒杯来浇自己心中块垒,抒发个人情怀,他把三宫六院沉缅于美人群中的汉元帝写成一个多情种子,使观众去同情那爱而不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却所爱的痛苦。
  马致远最擅抒情,记得小时候读书,教科书中曾选过他的小令《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是写的秋色萧疏、满目苍凉的景象,令人过目难忘。
  《汉宫秋》剧中主角是汉元帝。明代陈与郊的《昭君出塞》主角是王昭君:元帝听信“翻覆丹青浪主张”,使昭君韶年深锁后宫。当匈奴王派使入朝索求美人和番时,选出昭君,元帝见她仙姿艳质,后悔不已,然名籍已定。她怨画工,更怨君王,元帝君臣为讨好匈奴,把她当做礼品去换取一个苟安的局面,她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筹码。她当初憔悴于后宫,今后憔悴于塞北,“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从剧情及人物的塑造上都更合情合理,也揭露了造成昭君不幸和痛苦的社会根源,具有真实感和时代感。这个剧目流传至今,在剧作家们的不断改编充实中,仍在闪耀着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