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一言难尽汉武帝

作者:李亚平




  公元前141年,做了十六年皇帝,完成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死,刘彻即位,这就是常常被人们说到的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他继承了汉高祖以来七十多年休养生息的财富,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影响所及,垂两千年不绝,对外开疆拓土,声威远被于西域三十六国。最盛时,可能到达过今日之里海地区,治下臣民凡六千万,恰足与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相比拟。
  汉武帝刘彻是景帝的第九个儿子。他能够登上皇位,有一段相当曲折离奇的过程。
  刘彻的外祖母,名叫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本来已经嫁给了金王孙,后来,有人给她算了一卦,说是她的两个女儿都有贵相。于是,这位老太太臧儿又不由分说,把女儿从金王孙那儿夺了回来。金王孙当然气不过,准备与她打官司。臧儿也挺绝,她立刻把这个女儿送进了太子宫里,成了太子刘启的夫人。这一来金王孙没脾气了。王夫人得到刘启的宠爱,很快生下了刘彻。据这位王夫人自己介绍,她怀刘彻时,曾经梦见太阳钻进了自己的怀里。因此,刘彻深得景帝的喜爱。
  景帝即位后,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的生母是栗夫人。当时,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却在栗夫人那儿碰了个钉子。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公主经常把后宫其他的美人推荐给景帝,令栗夫人耿耿于怀。长公主一气之下,便转过来要把女儿嫁给刘彻,王夫人则相当痛快,立刻表示同意。于是,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长公主将六岁的刘彻抱在怀里,问他:
  “彻儿想不想要媳妇儿?”
  刘彻回答:“想要。”
  长公主将身边的宫女挨个指给刘彻,问他要哪一个。刘彻一个也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刘彻:“阿娇好不好?”
  刘彻笑嘻嘻地说:“阿娇好。如果阿娇能给我做媳妇儿,我一定盖一座金屋子给阿娇住。”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此,王夫人与长公主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栗夫人。这位长公主八面来风,很能折腾事儿,又与弟弟汉景帝的关系挺不错。于是,她经常有意无意地在景帝面前挤对栗夫人,夸奖王夫人美丽贤惠,夸奖刘彻懂事儿,使景帝一点一点觉得栗夫人和刘荣越来越不称心。
  从历史记载上判断,这位栗夫人可能是位忌妒心较强且颇有个性的女子,由于儿子被立为太子,也就大约表现得相当骄横,以至于有时在景帝面前也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闹意气。
  有一天,景帝患了病,将栗夫人叫来,拜托她在自己死后,善待其他的儿子与嫔妃。谁知,栗夫人不受托,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这使景帝又惊又怒。他不由得想起高祖刘邦死去不久,吕后诛杀诸皇子,荼毒后宫与戚夫人的往事。于是,皇帝心中很不愉快。
  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知道皇帝开始讨厌栗夫人之后,就悄悄让人撺掇大行,向皇帝请求册封栗夫人为皇后。大行是当时负责礼宾接待事宜的官职,后世改称大鸿胪,职责类似今天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这位懵懵懂懂的礼宾官不知厉害,居然真的去做了这件很危险却也很可能赚来富贵的事情。结果,皇帝闻言大怒,骂道:“这种事情难道也是你该过问的吗?”立即下令将这位大行砍头示众。并很快下令: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半年后,立王夫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不久,临江王刘荣自杀,栗夫人也活活气死了。
  这一年,刘彻七岁。时为公元前150年冬。
  十年后,景帝死,刘彻即位,为汉武帝。时为公元前141年。这一年,刘彻十六岁。他很快便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实在不愧为那位阴毒狠辣母亲的儿子。
  说起来,在中国的所有皇帝里面,汉武帝刘彻应该算是运气最好的一位了。不光是他奇特地顶替同父异母哥哥当上了皇帝,还因为他的祖先们为他创下了一份极好的家业。据史书记载,经过从刘邦到文景之治这四代汉家皇帝的节衣缩食,不但老百姓家有余粮,皇家的粮食仓库里,也堆满了粮食,以至于仓库里堆不下,露天堆在院子里,很多已经霉得不能吃了;皇家的钱库里,则堆满了金银与钱币,以至于用来穿铜钱的绳子都朽烂了。
  可以想见,任何人碰上这样的好运气,日子都会过得相当惬意相当舒服相当飘飘然而随心所欲。我们的一代英主汉武帝刘彻就处在这种状态之中长达半个世纪。
  小皇帝刘彻喜欢儒家学说。当上皇帝没几天,就任命同样好儒的舅舅窦婴为宰相,任命他的另一个舅舅——王夫人同母异父的哥哥田蚧为太尉,相当于今天的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两位舅舅又推荐了两个儒生:一个叫赵绾,担任御史大夫,当时这个职位的权力很大,除了协助宰相处理中央行政事务外,还有权监督全国各地的行政、军事、财政等,其地位相当于今天主管司法监察的副首相;另一个叫王臧,担任郎中令,这也是一个要害职位。
  这两位一上任,就撺掇小皇帝议建明堂以朝诸侯、巡狩、改历和服色。这还不算,赵绾还希望皇帝今后不要再向窦太后汇报工作,以免受老太太的影响。这可就惹出了大麻烦。
  应该说,这几个人要做的事情并没有特别不得了的东西。问题是他们碰到的窦太后可不是个一般的老太太。她是文景之治中那位汉文帝刘恒的正宫夫人,汉景帝刘启的亲生母亲,汉武帝刘彻的亲奶奶。
  这位老太太身经四个朝代:
  青年时代伴随自己的丈夫刘恒度过了吕后乱政之际的危难,亲眼看到丈夫怎样当上皇帝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那时,她自己节衣缩食,穿粗布衣服,吃简单饭菜,甚至在社会已经相当富庶,一般老百姓都开始穿戴绫罗绸缎时,她还在皇帝丈夫的要求下,率领后宫妃嫔只能穿布衣短裙,上面连一朵花也不能绣,特别俭朴。由此,赢得了人们相当广泛的尊敬。
  中年之后,这位老太太又跟着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经历了错杀晁错、最终平息七国之乱、逼死一代名将周亚夫的大风大浪。
  在老太太看来,文景之治时的国泰民安,是文景两代君臣,历时四十多年,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才达到的。从史迹上判断,这也的确是事实。因此,老太太笃信并极为喜欢黄老之术,讨厌夸夸其谈假模假式的儒家之术。
  还是景帝在世时,有一个儒生博士官袁固知道皇太后喜欢读《老子》等道家的书,就对皇太后说:“这是奴仆书,不值一读。”
  老太太很恼火,回敬他说:“你读的儒家书是罪犯的书。”
  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话不投机,吵起来了。老太太急了,下令博士去与一头野猪决斗。汉景帝挺替自己的母亲难为情,觉得这是学术之争,争不过伶牙俐齿又倔头倔脑的书生,就让人家去和野猪决斗有点过分;可是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于是就自己跑去为博士仔细挑选了一把利剑。谁知,这个博士不光会读书,还会剑术,上去几个回合下来,就把野猪刺死了。老太太这才饶了这个儒生。
  如今,身经四朝的老太太已经是太皇太后,成了皇家的一个象征了。眼看着还是个半大小子的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