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守望与拓进

作者:丁 敏




  摘要 民间美术特有的哲学理念、美学意蕴、文化精神搭建起构筑现代文明,是当代中国油画所不可或缺的文化与精神高地。当下。立足于人类观与大文化的视野,结合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现状,追寻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积极文化意义,发掘其与当代中国油画融通的可能,其意义深远。
  关键词 民间美术;油画文化;造像
  
  一、“失语”语境下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术语,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民族在艺术、信仰、价值观、传统习俗、制度方面的特点。”Ⅲ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日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当代文化在纵横交融中交织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多元立体网络。基于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符号与形式特征在与时代同步性的冲撞中产生了局部的错位,使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断链,面临失衡而潜伏危机。激进狂热地追踪西方现代艺术的印迹,顽固偏执地追求所谓狭隘的民族意识恐怕都会导致进一步的文化危机。全球化对于弱势文化的消解,使中国传统文化正逐渐陷入“失语”的尴尬境地。希求消解群体文化无意识,谋求解决文化发展,日益成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焦点。在传统思想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情境下,学术界普遍关注于终极关怀、价值观念、生命理念等深层哲理,本文则旨在通过揭示民间美术的文化意味,发掘其对和谐文化建设的结构意义,并结合中国油画发展现状,探讨当代中国油画发展战略,以期寻找其与中国油画融通的可能,进而推进油画艺术综合创新,迈向当代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民族化特色。作为民间文化实践方式与运作机制的民间美术是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凝结着原始艺术混合性形态学特征的造型风格,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信仰,真切地反映了中国本土文化形态特性。其丰富的种类、多样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原质的文化意味,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源,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宏阔的文化延展脉络。民间美术的绘画价值是多方面的,从形象与形式等感性视觉角度审视,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与图式符号可融汇于当代绘画或化合为当代绘画“图式”“图式”(schema)这一概念最初由康德提出,应用于哲学领域。“图式”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是一种先验的范畴。在绘画领域,“图式”是指画家经常使用的借以构成其作品的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样式。是画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结构与形态抽象化的简洁构形样式。(参见《图式的意义与价值——对传统绘画的再认识》,载《美术观察》2006年第5期。)
  深层意义则需要切入到文化本体中去探究,挖掘其本质和特征,索求其有益于启迪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作为一种物化的文化行为方式,民间美术作品在语言与内容、形式与结构、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创造性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特征,是文明社会重要的文化机体。民间美术既从文化的视界彰显出自身积淀、传承文明的生命伟力,又以其思辨性的哲学理念、美学意蕴、民族文化心理等精神特质成为构筑现代文明尤其是当代中国油画所不可或缺的文化养分。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不但是继承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华夏文化、推动中国油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缺养”环境中油画“文化身份”的当代意义
  
  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背景下,艺术家普遍期望借用非本土化的“异质”艺术形式以实现中国油画的时代变革,在情感的冲动与浮躁心态的双重作用下,一些画家丧失了批判性接受的自我驾驭能力。当代中国油画的“他律”被动回应,促使我们对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进行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态体系”,启发我们不仅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也从油画革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发掘民间美术的价值。
  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油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饕餮。将人们的视野引入到一个新的立体化审美境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文化的繁荣,观念审美的嬗变,使当代中国油画的精神内涵和图式外延也悄然发生变化。当代中国油画正以其旺盛的活力而成为文明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事象的勃兴,迅速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在当下的生活秩序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近乎奢侈的视觉体验与精神收藏。尽管如此。当代中国油画依然不可避免地邂逅了时代困境。
  “没有明确的文化指向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艺术标准混乱,创作心态浮躁。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和对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思考。”先天“营养不足”又遭遇后天气候巨变,百年的多舛生长环境,使寄篱于东方异质文化土壤的西方舶来品已颇显畸变。如何使艺术语言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特征符合当代价值标准从而建立起中国油画的独特体系,寻找和确立中国油画发展之道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缺养”环境中的中国油画迫切需要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形成独特的审美面貌。当下,对中国油画的文化身份的确定已成为油画界的共识并产生了迫切的历史使命感。业界已逐渐认识到,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和中国油画发展的文化自觉中,如果审美形态、语言内涵、价值取向、评判标准、仍然是西方的,并以其作为价值标杆,那么当代中国油画就失去了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更不用说构建起独特的艺术体系,在当代国际文化交流和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能作为独特的一系获得认同。如何构建既与宏观文化体系相关联。又具独特文化性格的当代中国油画价值体系,这是全球化下多元社会向当代中国油画提出的一个紧迫的文化课题。由此,我们可否把探讨当代中国油画价值取向的标点,从具体的油画本体的客观存在与画家对油画的主观能动层面,转移到以宏观文化价值体系对油画发展的视野来进行审视呢?民间美术作为体系完备的传统艺术形态,对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油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思考与理解,无疑是具有一定的可资借鉴的价值。
  一些画家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融汇传统文化于当代艺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顾黎明运用当代艺术的综合性创见解构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从而独树一帜。”从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刻印程序中,从民间年画丰富的意象表现中,从对认识民艺风格内涵中,画家体悟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时间与空间、动态与静态的文化内蕴,并以意象的符号重构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意识和当代性,再创性地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油画活动中所阐发的时代强音。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油画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同样如此。“作为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上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上文化之一的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动新文化课题的难得契机和切入点。”
  
  三、“造像(“像”指“图(picture)像(image)”,泛指一切机器制造的图片和手工绘画。)”时代的文化共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