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陈碧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办文化的形势逢勃发展。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所在,是企业运作的源动力,所以企业文化也就得到普及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兴起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职工的责任不断加强,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十分积极作用。搞好企业文化是社会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经,是企业管理的得力措施,是企业改革、企业管理、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创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途径,它的背后折射出管理的思维。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是企业运作的源动力。它在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潜而默化的作用。它关系着企业的人心背向,服务质量,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企业文化是在八十年代初兴起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界人士和企业管理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和探索,指导企业实践。当前,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这一问题的研究曾一度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着笔,探索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企业管理离不开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的激励,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形态,也就是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制度规则、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活动等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所谓企业管理,其实质量是创新,管理创新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动因与外部动因。创新有丰富的含义,主要可归纳为:开发新事物和采用新事物的过程。企业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是企业运作的灵魂。企业的管理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和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创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使人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使企业员工有着主人翁的归属感,直接参与企业发展的各项活动,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企业中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如何?从其目的、内容、形成方式等方面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一)从目的看,企业文化滋生于企业的群体意识或职工的价值观念,使广大职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掘潜在力,解放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文化具有较浓的商业性。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翁,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社会的责任感搞好企业经营工作。企业管理是以为企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要达到目的,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企业文化自然地渗透在管理模式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管理色彩。
  (二)从内容看,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全体职工内心的非生理性的感情因素在企业中的结合渗透来调整
  控制职工的行为,用企业逐步形成的价值取向或企业精神来自我影响,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有被企业内部制定的或认定的,统一的规范。它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的总和。因而,企业文化具有非确定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员构成、不同的生产特点、市场状况等构成各异的企业文化依赖管理而建立和发展,是企业的精神所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是有规定性和统一性的。例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优良的产品、优良的思想、世界的丰田”;中国广东洗衣机厂企业精神的内容是创“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流效益、振兴中华显威力”;广东移动通信的企业精神是“沟通从心开始”;云浮爱家超市商场的企业精神是“你爱家、我爱家、大家都爱家”;云浮同福超市商场企业精神是“同福同乐、同创美好明天”。
  (三)从形成的方式看,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或市场流通过程中由职工共同创造而成的
  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它不需通过权力作用,而是在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中使职工潜移默化进行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归属感、凝聚力使人达到内心诚服、自觉行动的境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外部“灌输”,使职工一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而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何一方不能代替另一方。只有两者之间同时进行,同步开展,才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使企业沿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之路,就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社会主义企业要解放生产力,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还必须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创业的动力。只要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就一定能够使企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和生机。
  
  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进步,促使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的多层次的需要有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强化的过程,当生理、安全、交往、尊重等方面的需要次第获得基本满足之后,来实现的自我价值,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人们希望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显示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伴生的是对社会、对企业的强烈的责任感,这会在思想上产生强大的激励力量,促使企业员工为了这崇高的对社会、对企业的使命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去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不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行为方式、社会群体、时间的延续,要求企业文化的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行为必须随之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如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就会落伍,乃至被淘汰。
  经济的发展变化。最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选择,呼唤着消费者对各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时尚、新款式、新功能的追求。这极大地促使人们发挥创新的才智,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上述丰富多彩的企盼。因此,也就需要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的创新也就促使企业文化的创新。
  
  三、企业文化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和开创有效的途径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曾有一个时期形成过分强调的“单向灌输”式的企业文化,用林彪那套“早请示、晚汇报”等被神圣化的思想去要求、激励和鼓舞职工。这样的方式虽显得轰轰烈烈、但作用不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职工的“个体意识”开始复苏,并在新一代人中不断强化。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过去的那种“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说你听”、“我压你服”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当代人的心理状态了。作为一个企业除了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之外,要使企业广大职工共同努力至为重要,基本点要放在“人”的身上,做到关心人、尊重人、造就人、培养人。所谓关心人,就是关心职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所谓尊重人,就是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承认职工的贡献;所谓造就人,就是坚持培养“四有”新人。所谓培养人,就是开发职工的智慧,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及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要达到上述要求不仅要运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的企业文化,而且要切实解决职工的责、权、利问题,使职工对企业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企业发展了,职工可得到实惠,从而使职工确立与企业的兴衰同呼吸,共命运。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的精神,搞好企业改革,发展企业生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无论从顺应历史潮流来说,还是从加强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都必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