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浅析列宁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

作者:彭 欣 崔卫峰




  【摘要】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宁在新的国际背景和沙皇俄国独特的社会背景下,在继承了马恩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认识和批判,从而把马恩关于民族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列宁;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继承与批判
  
  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指导被压迫民族谋求解放的过程中,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性质、表现形式,阐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内容,指明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从而把马恩关于民族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列宁民族主义基本观点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国际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几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全世界的领土瓜分完毕。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少数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体系,他们在压迫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时,还进行殖民主义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人放弃了阶级斗争理论,放弃了国际主义而走向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转变为社会沙文主义者,公然站在本国资产阶级立场上,为帝国沙文主义的民族侵略政策辩护,并呼吁工人阶级支持本国的战争政府,第二国际瓦解。
  (二)沙皇俄国
  在当时的沙皇俄国,占人口43%的俄罗斯民族统治着占人口57%的其他民族,这种统治是建立在对各民族的暴力压迫和武力征服的基础上的。沙皇政府大肆宣扬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泛斯拉夫主义来掩盖自己的卑劣行径,挑拨和唆使各民族的相互仇视、相互残杀,整个沙皇俄国变成了世界上最黑暗、最残暴的民族压迫的大监狱,而当时在俄国境内流传着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如大俄罗斯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社会民族主义、社会沙文主义等等。这些民族主义思想的泛滥,严重地危害了俄国各民族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以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团结,妨碍了俄罗斯民族劳动人民群众与俄国境内其他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事业。为了加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团结,加强俄罗斯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团结实现推翻沙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就必须肃清这些反动的民族主义思想。
  针对帝国主义时代整个世界特点、当时俄国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以及第二国际破产后社会沙文主义者造成的混乱局面,列宁在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观点。
  
  二、列宁对马恩民族主义批判理论的继承
  
  (一)马恩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
  马恩所处的时代,欧洲曼延着一股民族主义思潮,如斯拉夫主义者蠢蠢欲动,梦想建立一个由斯拉夫民族组成的大帝国,法德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德俄也掀起了一股反犹太主义的浪潮。在这些反动的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民族主义运动暗流急涌,如德国的民族主义、法德的民族沙文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反犹太主义。这些反动的民族主义积极维护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为了自身狭隘的民族利益,奴役、压迫其他民族,他们的倒行逆施严重的阻碍了亚欧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阻碍了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马恩对这些反动的民族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 和恩格斯的《反犹太主义》都对反犹太主义作了严厉的批判;第二,马恩在《神圣家族》的第七章《批判的批判的通讯》中批判了民族虚无主义;第三,马恩在《莱茵年鉴》第一卷里对当时德国国内的“德国人的全知和其他民族的无知”思想进行了批判;第四,恩格斯在《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一文中批判了巴枯宁的泛斯拉夫主义幻想,在《匈牙利的斗争》和《德国和泛斯拉夫主义》中,都有恩格斯对泛斯拉夫主义批判的论述;第五,马恩对民族沙文主义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资产阶级的沙文主义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装饰,它给资产阶级的种种无理要求穿上了一件民族的外衣。”
  (二)列宁对马恩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批判的继承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建立在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基础上的,认为他们认为阶级对立民族问题产生的前提,解决民族问题也必须从阶级角度入手,因此,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视角,他们认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反杜林论》、《资本论》等著作中,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原始公社瓦解后的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二,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不够发达时的产物;第三,阶级划分的基础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第四,资本主义使阶级构成两极化和简单化;第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状况日益恶化,不可能改变,这是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第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在民族问题上,列宁之所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视角——阶级斗争理论,并且还在俄罗斯当时民族问题空前复杂的情况下,将其运用到自身的革命实践之中,从而将民族问题纳入社会革命的总问题中,而其结果则是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列宁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批判
  
  (一)列宁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第一,阐明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革命一部分的理论。列宁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革命一部分的理论观点,明确地把民族殖民地问题与国际无产阶级世界革命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列宁认为,要从反对帝国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认为应该根据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结成一条反对共同敌人、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的战线。列宁批判那种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他认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不仅不会削弱、遮挡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而且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提出了无产阶级对待民族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认为,应当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但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划清界限。这是因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腐蚀性、欺骗性和顽固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任何自由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都会在工人中间起极大的腐蚀作用,都会使争取自由的事业和无产阶级斗争的事业遭受极大的损失。在民族问题方面,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比在其他任何方而都更具有生命力。之所以更具生命力,是因为它们有可能用民族的外衣很好地伪装起来。所以,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能调和的,即使它是最公允的、纯洁的、巧妙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谁要想无产阶级为他服务,谁就应当把各民族的工人团结起来,不屈不挠地同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作斗争。
  第三,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要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主义。列宁认为,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主义思想,不会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马上消失,它们还会长期存在,并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因此,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不管是大民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或是民族分裂主义。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能调和的,即使它是最‘公允的’、‘纯洁的’、巧妙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