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论加强东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的必要性

作者:张 博




  [摘要]东方美术史始终是我国外美史研究的薄弱环节,目前而言,东方美术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经成为美术史研究的瓶颈所在,其地位也日益凸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东方美术史研究的必要性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美术史研究中,使东方美术史的研究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东方美术史;美术史研究;必要性
  
  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都不应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一方面向其他民族提供自己的经验,对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虚心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针对美术史领域的研究,也不例外,这或许是我们研究外国美术的主要原因所在。上世纪中国的两方美术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00~1949年,外美史研究基本处于零散而自发的阶段;自49年建国之后到1977年,外美史研究逐步走向专业化;1977年至今,学科逐步走向多元化、学术化、专业化。在这漫长的三个时期中,经过学者们的艰辛努力,我国的外美史研究取得了卓有成绩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研究、教学骨干与学科带头人,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值得骄傲与欣慰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我国的外美史研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东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发展薄弱成为诸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东方美术史研究方面,至今尚未出现真正象样的东方美术史和国别史巨著,整个研究状况稚嫩、薄弱,无法走出编译状态,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面对新世纪下的外国美术史研究,我们首先要充分意识到东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其研究的必要性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东方美术史的重要地位,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时代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发展机遇等三个大的方面分析这种必要性。
  
  一、东方美术史在世界历史与目前的美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从古至今,古老的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这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对东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最起码的常识,似乎在小学生的教科书中就曾提到过: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是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前三处都地处亚洲,这或许是上苍造物钟情于东方的安排。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属于东方国家,而且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也都发生在古老神秘的东方地域。我们都惊叹古代西方世界中,希腊文明的璀璨,然而,希腊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方国家的影响。五千年的苏美尔文明中的楔形文字、巴比伦的天文历法,埃及金字塔文明中的神庙,写实性极强的雕刻与壁画,对西方文明的发祥——希腊的神庙、建筑、雕刻,都起到了先师的作用。波斯文明与希腊文明几乎同时发生的,并在同一世纪达到鼎盛的局面。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虽然荡涤了波斯全境,但希波战争碰撞的火花实质上让希腊接受了许多波斯艺术元素的影响。印度这个充满宗教神秘感的东方文化大国,其佛教的产生影响了整个亚洲文明的面貌,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所有的一切,都向我们验证了东方文明的重要所在,东方艺术值得骄傲的艺术创造力所在。而面对如此重要且具无限魅力的东方文化,我们无法采取回避的态度。
  其次,对于目前的西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而言,回避东方的研究是无法办到的。西方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的好奇感使得他们对于东方文明的借鉴与学习,从古至今都不曾间断过。西方美术在进入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对东方风格的吸收更是出现了一个小的高潮。因此,无论我们是要深入研究高更、塞尚还是马蒂斯,都要求我们正视对待东方美术。因此,现当代西方美术中对于东方艺术的借鉴使我们不得不加强对东方文化的重视,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面对新时期下,东方社会的发展局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都使得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集中到东方世界,一种迫切想要了解东方文明的愿望正在对我们的学术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目前不得不把东方美术史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整个东方美术史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之所以要加强东方美术史的研究工作,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过去的研究工作由于社会环境、时代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一个让人较为满意的程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于东方世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苏联,我们的美术史研究工作大量借鉴苏联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模式,大量翻译引入苏联的研究成果。在此阶段,我国的外美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国际环境与政治倾向性的影响,研究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学术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国美术史的重心又开始转入西方。在“西方热”与“西方中心论”的影H向下,许多学者忽视了对于东方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美术情况的研究,致使东方美术史成为外国美术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其次,东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滞后开始成为我国外美史研究的瓶颈。学科结构不平衡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外国美术史研究应该注意点面结合的研究原则,既要有面的铺开,又要有点的深入。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缺失与空白使得我们不能将外美史的研究面完全打开。目前为止的东方美术史的研究大多还是以翻译介绍性质的文章论著为主,在专业学术性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点的研究上没有深扎下去。因此,东方美术史的研究缺失,不光对外国美术史的学科构建而言是个问题,对于我国的整个美术史学科的发展来说也已经成为一个瓶颈,是我们每一个美术史工作者都必须要去考虑与面对的问题。在美术史的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贯彻点面结合的原则,“点”即指学科建设中的精英教育,注重培养一批有潜质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争取尽可能的学习机会与研究条件,使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够走在世界的前沿,参与国际交流对话,研究成果与国际水平接轨。“面”即大众普及教育,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只回荡着文艺复兴与西方文明的声响,这是不应该也是不正常的现象,同样璀璨的东方美术应该绽放她应有的光彩。然而,令我们羞愧的是,当我们面对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时,手中竟没有一本像样的东方美术史教材,这不得不使我们对东方美术史的研究工作具有一种紧迫感。
  
  三、东方美术研究与教学的优势条件
  
  科技的发展,高效的信息资源传输,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东方美术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在交流成为新时期下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的同时,由于日渐开放的文化政策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对于东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学术交流的频繁,人员的互派,留学生学习,都为我们获取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高校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不断提高后,我国对于语言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日益加强。一批具有外语优势的研究人才的加入,对于加快国外研究成果的翻译研究,资料的引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新的大众需求与社会需求,使得我们的东方美术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有了新的动力。人们在对西方社会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东方世界。学生们对于美术史学习的兴趣也不仅仅只限制于西方世界。同时,纯艺术的萎缩与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东方艺术的抽象性与工艺装饰性,恰好迎合了新的大众需求。
  总而言之,我国的外美史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东方美术史的薄弱使得成为我国外国美术史研究甚至是整个美术史学科研究与教学的瓶颈所在。因此,我们目前必须要正视东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研究条件与新世纪下的研究优势,填补研究空白,优化学科结构。同时,我们的美术史研究者要注意避免用“西方中心论”来看待世界美术历史的发展,因为那样不可能把握人类文明的全貌。东方美术史研究的关键在于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辉煌及其丰富性,同时又不回避东方艺术晚进落后的部分,把东西方美术看成一个整体,排开一个系列,才可构筑一个完整的人类美术历史殿堂。
  [作者简介]张博(1979~),男,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