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东莞“非遗”繁星璀璨

作者:佚名




  东莞“非遗”专题
  总策划:何环珠 阮喜生
  策 划:龚冠夫 张铁文 张娟弛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境内流行白话、客家话、疍家话三类话语,民风民情各具鲜明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东莞木鱼书是世界多个国家图书馆收藏、研究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东莞是粤剧的主要活动地区,每年春节,几乎全省的专业粤剧团都在东莞“汇演”;麻涌、道滘是中国曲艺之乡,长安业余粤剧团演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望牛墩的七夕贡案(手工艺品)为省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民俗文物。东莞曲艺、民间工艺、年节风俗、咸水歌、客家山歌、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十分丰富。独特的民间狮舞、麒麟舞、貔貅舞、龙舟竞渡等,多次在许多国家、地区获得金奖。东莞千角灯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灯中之王”。东莞还有传统粥品、小食,纳入“中华名吃”的范围。
  建国以来,东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文化部门注重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保护、整理和开发,使它们得以薪火传承,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东莞群众艺术馆实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如今更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人们称之已经“绝唱”的木鱼歌,搜集、整理、出版《东莞木鱼书》两大集,受到省内外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东莞群众艺术馆已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保存莞香、莞草、烟花、木屐,一段段光辉的历史,积极筹备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以成立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目前东莞有国家级名录千角灯,省级名录麒麟舞、乞巧节、龙舟制作、咸水歌、龙舞、狮舞、康王宝诞、麒麟制作、莞草纺织、东坑卖身节、寮步香市等11个,有市级名录的木鱼书、粤剧等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