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刘庆元:我讨厌城市的喧嚣

作者:陈玉虹




  艺术家档案
  1972年 生于重庆市
  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及生活于广州
  
  
  个展:
  2003年个人作品展《木刻纪事》在广州学而优书店举办
  2001年个人木刻作品展《一时期的片断生活》分别在深圳、增城、阳江举办
  1999年在广州博尔赫斯书店举办个人黑白木刻展
  个人版画作品多次发表于《芙蓉》、《书城》、《羊城晚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周末画报》、《北方美术》、《艺术世界》等各类文学艺术报刊杂志。个人编导拍摄纪录片《欧行纪事》及《三峡纪行》分别在广州电视台、广州音乐电台、香港凤凰卫视欧洲台播出。个人版画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及英国木刻基金会所收藏。
  刘庆元说话的语速比较慢,神情淡然,34岁的他仿佛有了60岁的心态,一直追求没有压力的休闲生活:讨厌供楼,讨厌商品房,讨厌都市的紧张与喧嚣。
  
  没事的时候,他就躲在自己小小的工作室,从事木刻创作,在他看来,这是体力劳动,没有多少技巧可言。创作的进度很快,有时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发泄。旅行是刘庆元及其夫人最喜欢的度假方式,他们曾花了4万元钱在欧洲玩了3个月,他们是一一对随心所欲的游客,没有目标,走到那里算那里。刘庆元认为人在都市里呆得太久了,某些生理功能会退化甚至会有点心理变态,他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让自己不至于进入这种可怕的状态。
  儿子出生之后,刘庆元给他起了个“刘一起”的怪名字,当别人询问其中的含意时,他表示“没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是让他一早起来,勤奋一点而已”。刘庆元想把自己的卧室变成一个大的工作室,让儿子在这种充满了劳动气息的氛围里成长,“我希望他从小就能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勤奋的劳动者。”这是他一个很朴素的愿望。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也许刘庆元的木刻作品并不一定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但他的人生态度却颇令人玩味。他直言自己选择木刻创作是因为需要劳动打发光阴,他喜欢木刻这种具有原生态的东西,它是“角落里的艺术”,比较纯粹。刘庆元经常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有宏图大志,一切顺其自然,他喜欢简单的生活,认为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两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了。有空的时候,他也看点古书,不太和艺术圈子里的人交往,即使有艺术家朋友,也很少在一起谈论艺术,刘庆元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是“不会显得年轻化,不会显得学院化。”在刘庆元看来,人生就是一次随心所欲的旅行,自然就好,随意就好。